一旦患上肝癌,皮膚兩處出現白點!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針灸學》、《臨床常用百穴精解》、《中醫局部特色診法》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說,我們來和您聊聊肝癌發生時的一些外在表現。
其實,針對肝癌的早發現問題,一直都是醫學界的難題。因為肝臟,它太隱忍了。非到肝功能萬萬不能支持的時候,它不會有癥狀。所以說,大多數的肝癌患者,在發生諸如肝區疼痛等癥狀的時候,就已經處於晚期了。
不過,今天在里,本訂閱號非要給您解說一種,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儘早辨識肝癌、肝功能惡化的方法。您記住,這就是我們身上兩處地方的皮膚,出現異常。其中,以出現白點為關鍵表現。
這兩個地方,就是我們的肝俞穴和期門穴。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這要談到我們祖國傳統醫學非常特別的「腧穴診法」了。
什麼是腧穴?在中醫理論中,腧穴就是臟腑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黃帝內經》一般稱之為「氣穴」、「氣府」、「骨空」等等。在中醫理論的視野下,人的體表和內臟,通過經絡相聯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故而當內髒髮生疾病的時候,我們的體表就會出現異常。這些異常包括什麼呢?這就是腧穴所在位置,以及其臨近位置的蒼白、紅暈、瘀斑、脫屑、皮膚變厚、隆起、凹陷等等異常。這就是腧穴診法的簡單意義。可以說,它是現代中醫診斷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逐漸成型,並且為臨床所重視的領域。
而我們的肝,一旦出現重大問題,會在兩個體表之處體現出來。一個是肝俞穴位置,一個是期門穴位置。您記住,當這兩個位置出現了 點片狀的蒼白之色,表面黯淡無光,抑或出現例如瘀斑、脫屑、干黃之色、皮膚增厚、凹陷等現象,就要高度懷疑是不是肝臟出了問題。一般,多提示肝癌和肝大。
為什麼是這兩個地方呢?
首先說這個肝俞穴。這個穴位,在我們的後背上,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它是肝臟之氣轉輸體表之處。肝有疾,會體現在這個位置上。中醫治療肝經疾病,諸如易怒、乳房脹痛、脅肋疼痛、肝氣犯胃、高血壓頭暈頭痛、迎風流淚等等,常常會用到此穴。現代研究發現,對肝俞穴放血,可以有效治療肝炎所致的肝氣脹悶、疼痛癥狀。
再說說這個期門穴。期門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要穴,乃是肝經的「募穴」。什麼是「募穴」?古人認為,經氣在背部的輸注之血,乃是俞穴,而在體前的輸注之處,乃是募穴。募穴,全在我們的胸腹部。肝經的募穴,就是期門穴。此穴位於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四寸。此穴一般用於治療肝胃不和、肝經不暢所致的脅肋脹痛,以及乳癰等等。現代研究發現,針刺期門穴,對肝炎、肝硬化的治療有效。
所以說,無論從傳統中醫理論,還是現代臨床研究,這肝俞穴和期門穴和肝功能之間,確實有很大關係。因此當我們發生肝部疾病的時候,它們很可能會有所異常。當然,這不見得出現在每個肝癌患者身上,但確實有很大的警示意義。
而這兩個穴位的最常見異常,其實就是出現點片狀的蒼白之色,皮膚表面黯淡無光、粗糙、有皮屑。這是肝經氣血不榮於體表所致。長期有慢性肝病的人,對此要高度注意。另外,還有相當多的肝癌患者,除了上述表現外,這兩處還可能有皮膚凹陷和起泡樣的結節。這也是一種必須重視的危象。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患食道癌的人,呼吸時有特殊感覺,心情不好時加重
※21歲小伙耳鳴,查出癌症!這樣的例子不少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