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街亭失守,並不是馬謖無能瞎指揮,失敗的根源在這裡!
歷來對街亭之戰的看法似乎較為一致,大家都認為導致其失敗的罪魁禍首就是馬謖。若沒有他的瞎指揮,不至於那麼快就敗下陣來,以致打亂了諸葛亮的整個戰略計劃,使得不得不宣布北伐的失敗。
最終街亭失守這是事實,是沒人能更改的局面,可是細想一下,按照當時蜀軍中的人員配置,派去執行如此重要任務的人選應該還有不少可以選擇,比如魏延,他是綜合實力非常高的一個將領,穩重讓人放心,但是諸葛亮明明知道街亭是極為關鍵的一個據點,他卻派了一位從未打過仗的馬謖前去執行此任務。按常理來說,如此重要的任務,應該派一員身經百戰的大將前去比較穩妥,因為對付的敵人是張郃。為何沒有拍一員老練的將領前去呢?莫非魏延等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任務?
當然不是,守住街亭就是當時最重要的任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這是諸葛亮用人的失誤,我們都知道馬謖素來被諸葛亮所喜歡。雖然馬謖有才能,但畢竟帶過兵,但這是否就意味著馬謖一定不行,一定會失敗呢?當然不能這麼看,馬謖其實還是很厲害的,諸葛亮很多事情舉棋不定的時候,都會單獨把他找來商量在最後做決定。而且不是一兩次,經常如此。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馬謖確有過人之處,不然一般人難以如諸葛亮的法眼,更不用說長期被器重了。可為何馬謖會執意要將軍隊安營在山上呢?這不等著張郃來收拾嗎?難不成馬謖一實戰智商瞬間就變為零了?
以馬謖先前的各種出色表現來看,他絕不是一個笨蛋,這麼簡單的事情他真會看不出來?有人會說,馬謖你是不是魏國的姦細,故意這樣做好讓蜀國失敗啊。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不可能會是真的。那麼你放著街亭要塞不守,卻跑到山上去,這不是傻嗎?如果真研究過街亭的地勢,你就會清楚的知道,街亭要塞易守難攻,兩邊山高險峻,若魏軍要想通過就必須走街亭要塞,而無法繞過去。同時因為地理上的優勢,對於攻方來說十分困難,而防守則非常容易,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明知道張郃有五六萬人,卻只派馬謖一萬人的原因。但馬謖卻放棄這麼好的條件,卻偏要跑到山上去為何?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所謂的要塞並不是像他們之前所想的那樣堅不可摧,只需少量人馬便可守住。或許已經被破壞了,以至於真要防守起來並不會那麼佔優勢,而馬謖自知只有這麼點兵馬,以這種條件固然無法抵擋張郃大軍。但是戰況緊急,根本沒有時間來修繕這個塞口以達到駐軍防守的條件。因此,情急之下就只好上山,這是馬謖當時想到最好的辦法,因為居高臨下易於防守,而張郃想攻上來卻十分艱難。
有人會說,魏軍只要圍而不攻切斷水源,那麼馬謖不就完了,這一點其實王平多次向馬謖提到過,可馬謖就是沒有聽。他為何不聽呢?其實馬謖並不是傻,反而頭腦十分清新。要擱在一般的時期,馬謖斷然會想到這一點,畢竟山上沒有水源,長此以往將士們必死無疑。可是當是的情形完全不一樣,馬謖的作用就是拖住張郃軍隊。而張郃的任務就是要快速拿下街亭,因此張郃斷沒有世間在這裡長耗著。這就是為什麼馬謖堅持上山而不擔心飲水的原因。
那麼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一切既然馬謖都想到了,那為何最終還是失敗了?根源在於馬謖沒有威望!其實上山、水源等都不是問題,像韓信當年背水一戰,手上才幾萬人,而面對的敵人陳餘有20萬之眾,按理來說根本就是以卵擊石。但最終韓信以少勝多,打敗趙軍,殺陳餘,擒趙王歇。那為何到了馬謖這裡就不行了呢?因為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帶兵,雖然他有指揮才能,但是他沒威信無法服眾,以至於稍微面對一點斷水的問題,軍心就大亂。如此一來,沒法做到團結三軍將士同仇敵愾,註定只能以失敗收場。
※關羽遇害後,他那位美貌動人的小女兒,最終下場又是如何?
※魏延鎮守漢中無人敢犯,為何一到姜維手裡迅速失守?因他錯用一人
TAG:小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