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功堪比霍去病、文治堪比范仲淹的明朝第一戰神,知名度卻極低

武功堪比霍去病、文治堪比范仲淹的明朝第一戰神,知名度卻極低

提起霍去病,我們都熟悉,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大漢第一戰神。他年紀輕輕就封狼居胥,橫掃匈奴,使得漠南無王庭。在他流星般划過的生命軌跡中,創造了別人一輩子也可能無法企及的高度,因此成為歷代武將所崇拜的偶像。

霍去病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別人難以企及。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雖然沒有了霍去病,但在霍去病之後也出現了相當多的名將,並不遜色於他。明代中期的王越就是其中的一位,但可惜的是他的聲名並不遠播。以他的軍事才能來看,明朝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可以說是大明第一戰神。那麼,他如此厲害,但為何不為人所知呢?

圖1 霍去病 西征雕像

王越(1426—1499),字世昌,大名府浚縣人。所有的英雄人物少年時註定是與眾不同的,王越也不例外。他小時候讀書讀到「靖康恥」這段歷史,再看看當下正值胡虜猖獗之時,胸中憤懣不平。所以就苦心鑽研兵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封狼居胥、燕然勒石,方不負大丈夫生於世間。

一直有個疑惑,為什麼自從宋代以後武將的聲名就不顯了呢?好像我們一提起中國的名將首先想到的就是漢唐,彷彿這兩個時代的武功是最盛的。

其實這是我們的誤解。自從宋代以後,由於科舉選官制度的確立,再加上重文治之風的蔓延,所以使得這一時期武將的社會地位急劇下降,即便有很高的才能也終會籍籍無名。就拿王陽明來說吧,他為我們所知,絕對不是因為平了朱宸濠之亂,而是因為他一代心學大師的身份。而平定朱宸濠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是不會單獨拿出來說事的。重文抑武是宋朝以降的一個整體趨勢。在明代為我們所熟知的名將都是進士出身,比如于謙、王陽明、王越、袁崇煥等人。這就產生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身份——儒將,書生也能領兵打仗,且絲毫不弱於赳赳武夫。

圖2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別號陽明

既然生在明代,王越自然也只能通過進士這條正途來開啟他的政治生涯。他在景泰二年(1451)中了進士,後來出任監察御史,巡按陝西。看這履歷,和一般的文臣基本沒什麼兩樣,簡直就是個文官。況且他還是個詩人,他的詩作在當時也是風行海內。根據史書記載,他博學能文、工於詩賦,並作詩文詞賦數百篇。其詩遠追盛唐,文溯秦漢,特重《詩》、《騷》。在台閣體盛行之時,不落窠臼,形成自己獨特的面目。

說起王越在文學史上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他的詩文對明代前、後七子,特別是公安、竟陵文學均產生過重大影響。李東陽贊其「為歌詩雄邁跌宕,若不屑意」。吳洪為《王太傅集》作序時也稱:「公生當其會,具豪傑之才,而文不經思慮,動數千百言,縱橫張馳,不失其正。詩尤明易通暢,不事艱刻,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然氣勢雄偉,文思煥發,如長虹亘天,光焰萬丈,可以追逐李杜諸人,其餘莫能及也。則公豈非應期而出,為一代英才者乎?」

光看這些,越看越像個文臣。但有些人是全能型人才,只要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就能顯山露水。後來,由於出色的才能,在文臣的任上升到了山東按察使。後來又經別人舉薦當了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所有官員都不希望面對的事情——丁憂。因為他的母親去世了,於情於理他都得回去。後來的張居正就是因為皇帝奪情,沒有丁憂,才遭到很多人的詬病。巧的是,王越也是太能幹了,皇帝也破例奪情,讓他戴孝為官。

圖3 明朝「九邊」形勢圖,宣府的位置相當關鍵

成化三年,撫寧侯朱永征毛里孩,王越贊襄軍事。這也是他武將生涯的開始,正是因為這一次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所以皇帝在當年秋天就升他為宣府巡撫。這個宣府可不是別的地方,是大明的邊關重鎮。把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交給王越署理,可見他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否則豈非兒戲,何以服眾?

就這樣,王越來到了邊關地區,這也註定了他的後半生是要和軍事打交道的。而這時大明王朝北邊最大的敵人就是蒙古,好比漢代的匈奴。成化五年,蒙古侵犯河套地區,延綏巡撫王銳求援,王越調兵遣將,前往支援。正是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各路軍隊均取得了勝利。之後,他與朱永一起討伐阿羅出,在開荒川告捷。戰後論功行賞,官拜督察院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王越與劉聚在溫天嶺擊敗蒙古軍,晉陞為左都御史。這個左都御史可是堂堂的一品大員,掌管著大明王朝的整個監察系統,可以說此時的王越已經是位極人臣了。當時,朝廷三次更換將領,但都以王越總督軍務。一則顯示了其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二則表明他深受朝廷信任。這年秋天,蒙古首領滿都魯決定大舉進攻明軍。將妻子老弱留於紅鹽池,從而大舉深入,直抵秦州、安定。王越則避其銳,繞道率五千騎為左右哨,出榆林,逾紅兒山,涉白鹽灘,出其不意地進攻其後方,並大獲全勝。滿都魯等因喪失妻子畜產,自此不敢進兵河套地區,西陲從此數年安定。此戰堪比封狼居胥,也是使得「漠南無王庭」。

圖4 朱祁鈺(1428年—1457年),即景泰帝

此時,邊患暫時告落。然而在朝廷里卻掀起一番波瀾,大太監汪直深受景泰帝寵信,故而提督西廠,一時炙手可熱。王越到底不是一個純粹的書生,和那些清流不一樣,為了大局,不惜自污名節和汪直結交。因為他明白,汪直雖是個小人,但他當道,如果不結交他,自己就會被撤換。那麼,如果蒙古再次進攻河套,後果自是不堪設想。從這點來說,王越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和嘉靖時的胡宗憲為了東南抗倭大局不得已依附嚴嵩一樣。這才是真正的憂國憂民之舉,比起那些只會「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清流來說不知強到哪裡去了!

而後,累功升至兵部尚書,加封太子太保。總制甘、涼邊務兼巡撫。王越上表言甘鎮兵弱,非用延、寧兩鎮兵難以克敵,後請兼制兩鎮。次年,他分兵進攻,再次取得重大勝利。此後更是仕途順利,加少保,併兼太子太傅。然而盛極則衰,後來李廣獲罪卻牽連到王越。王越聞後,憂恨不已,一時卒於甘州。享年73歲,與孔子同壽。死後贈太傅,謚襄敏。不過這都是死後的殊榮。儘管如此,他死後的聲名並不顯,與他一生的功績並不匹配。

圖5 朱見深(1447年—1487年),即明憲宗

王越的才能的確出眾,時人高評如潮。朱見深認為:「或撫臨雲內,或總鎮關西。在邊來往者十二三年,兵民咸沐其惠;與賊攻戰者百九十合,戎王亦在所殪。計武烈,不減漢朝之衛霍;論文事,無慚宋室之范韓。」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文治武功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完全可以用出將入相來形容他的一生。

然而,我們今天對於這位武功堪比霍去病,文治堪比范仲淹的大明第一戰神卻鮮為人知。真的是明珠遺塵,不得不令人唏噓!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明史》《王太傅集》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絲綢」的價格為何堪比黃金,由這兩個因素所決定
突發大火的巴黎聖母院,有著怎樣的輝煌歷史讓世人為之「心碎」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