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洲人的服飾和帽飾

滿洲人的服飾和帽飾

《滿族人的服飾》

清朝後期,滿族人先後研製了,女旗袍和男旗袍,當時人們都把他稱作「袍服」。你社會地位和家庭經濟狀況不同,所用的一料也不同。富貴人家多用綢緞,而平民百姓多用棉布或麻布。人們喜歡用綠色、粉色或月白色顏色做旗袍。清未民初時間的旗袍由寬鬆型過渡到瘦身之型,同時也有長短之區別。女旗袍為直領、袖子短瘦、右大襟並緊腰身,:袍長至膝,兩側有開叉,袖口和領口以及衣襟邊緣上鑲有不同顏色的絛子邊。使婦女們穿上旗袍顯得莊重大方。男人和女人的冬季旗袍都未長度抵膝,袖瘦且短些。旗袍的外面可套穿「馬掛」或「坎肩」。老年人冬季為了禦寒,在棉褲的外面加有「套褲」。套褲其實沒有褲腰部分,只有兩條褲腿,褲腿前長後短,呈馬蹄狀。「套褲」多由毛皮製品製成。 滿族人的旗袍多安假領,兩端為圓型且似牛舌狀,所以也稱「牛舌領」。夏季將假領撤下而變成無領旗袍,以圖涼爽。冬季,將旗袍裝上毛皮做的領子,以御風寒並保暖。女性還用綢緞做成圍巾圍於項間,其一端掖在旗袍的大襟內。

滿族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外套「坎肩」。坎肩和馬夾很相似,都是短身無袖,有的前後左右都有開叉,為的身體轉動和彎腰更加靈活。「坎肩」樣式很多,下面舉幾個例子:

1、八旗子弟兵將坎肩著於甲袍之外,領口和邊緣都鑲邊,顯得威武雄狀。人稱「巴圖魯」坎肩。

2:坎肩前襟為直型到底,對襟有排扣,兩肩接有尖且長的馬蹄袖置於肩外。因似鷹:翅,所以稱「鷹翅」坎肩。

3:大襟右片長於人體前中心線約十公分,並置排扣,底擺與領口鑲邊。人稱之謂「捻襟」坎肩。

4:中間排扣,左右兩前大襟中間底下方做成內弧樣。稱「直翹式」坎肩。

5:前大襟下邊做成漫圓型叫「圓翹式」坎肩。

6:大襟下邊做成對稱斜直型,稱作「人字襟」坎肩。

此外,滿族男人都有扎腰帶司慣。其腰帶為整幅寬的綢緞料做成,帶子兩端綉以花穗或吉祥字樣。

《滿族人的帽飾》

滿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習俗講禮節的民族。冠飾也是滿族人莊重自量一種行為的體現。平時對一般相識者可戴帽司點頭禮,對於不著冠帽的行為,滿族人認為是不禮貌和輕浮行為。

滿族人佩戴的帽飾種類很多,人們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愛好和氣候的特點。量身購制自已的帽飾。

一、涼帽:很早以前,滿族的先人們為了避開炎熱的酷暑期,編製一種叫「葦涼頭」的涼帽,也稱做「草帽」。最早是用葦秸編成,形狀上尖下圓,下圓直經約50cm左右,後來也用高粱秸或麥秸做原料編製。即通風、又遮陽以防日晒,又起到遮雨的作用。這種帽飾一直延續到50多年前,農村隨處可見。

二、暖帽:是滿足人的一種禮帽。圓狀,周邊卷有5至6cm的寬檐,檐呈上仰狀。料面多為絨、緞或氈等,隨著季節的不同,檐面可鑲裝毛皮、呢子或青大絨等,鑲嵌的皮毛裝飾,富者多用貂皮或水獺皮,一般平民百姓多用貓皮或灰鼠子皮。

三、便帽:用六塊象切開的西瓜皮狀的黑素綢緞布料縫製而成。所以也稱「瓜皮帽」或「六塊瓦帽」。象徵著天地和東南西北六方。意為「一捅天下」。帽子的頂端用紅色絨線結成的小球鑲嵌在帽頂,帽子的前方釘有叫「帽正」的飾物。根據每家的地位和經濟狀況的不同,富者用「貓兒眼」、「翡翠」、「寶石」或「珍珠」裝飾,一般百姓人家用銀片或燒蘭裝飾。

四、氈帽:是農村滿足男性老年人慣用的一種前後有小舌、兩側有帽扇子的冬令帽。帽扇吊有狐、貉、獾或貓皮,天氣暖時可將毛皮拆下,也稱「帽頭」。

五、風帽:也叫「棉帽子」。面料多用呢、大絨、條絨或其它厚布做成。掛有狐皮、貉皮、獾皮或貓皮(滿人忌用狗皮)。大多兩側有帽耳,有的齊沿。

六、秋坤帽:為滿族女子專用帽。形狀與男「暖帽」相似。面料較鮮艷,前或兩側綉有各種花的圖案,並配有長60Cm上窄下寬下邊緣配有繡花和編穗,或下擺鑲珠的。顯示著美觀端莊和富有。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明清皇家服飾「十二章」考
滿洲人流傳的大馬猴子故事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