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杯翻滾的茶,伴隨著華夏兩千多年的悠悠歲月

一杯翻滾的茶,伴隨著華夏兩千多年的悠悠歲月

茶,在中國古代傳統與古老的歷史文化里佔據著獨特而重要的位置。節日婚嫁、迎來送往、客套寒暄都難離此物。其實時至今日,商業會談、老友聚會、養生愛物更視茶葉如必備。茶,能解酒去熱,也能品味人生。

起於漢 興於唐

茶葉

最早關於茶的記錄是在漢朝。漢武帝曾孫,漢宣帝時,種茶技術已相當完備。四川,雲南已經大規模種植茶樹,飲茶的風俗也逐漸從南方產茶地北方流行,並擴散至西方。(可見南方的生產力在古代已較北方先進)。

南方北方飲茶習慣根據氣候地域變化產生很多差異。除南方氣候溫和,飲清淡綠茶、鮮茶,配精緻點心,講究品位。北方邊塞苦寒之地,大多飲奶茶和烈酒。味醇而多脂,搭配肉乾、果條,講求熱量與果腹, 而這也造就了南北方的文化差異,

三國東吳末年,孫皓荒疏朝政,時常與眾大臣飲酒作樂。每次非要大臣們喝得人仰馬翻,才算過癮。有一個名叫弗昭的大臣,很受孫皓看重,於是孫浩便讓他以茶代酒,並形成了這個規矩流傳至今。東晉時,淝水之戰的功臣謝安去同僚家拜訪,同僚便是擺筵席,「設茶果」招待謝安。

古代制茶

真正使茶興盛於世的,是在國力雄渾之唐朝。

李世民時,天下崇佛,香火極盛,出家的和尚也跟著備受優待。但是,每日打坐悟禪,讓很多出家人昏昏欲睡,全無法象。於是主持方丈想了一個辦法,允許和尚們在坐禪時飲用茶茗,並向香客們提供。就這樣,飄香的茶葉跟隨高深的佛理,一同昌盛於大唐帝國。茶葉從唐朝開始變得高雅幽深,與華夏文明融為一體,並且直接推動了瓷器的發展。

唐朝人喜茶愛茶,講究器皿精緻,茶趣微妙。更出現了中國第一位飲茶,學茶的專家級人物:陸羽。

茶聖

陸羽出身寺廟,畢生學茶。在他的《茶經》中對盛茶之器、茶之出處、茗之典故,無所不包,影響深遠,開啟了國人論茶之先河。

這時候中國的茶葉產地遍布雲貴川陝粵閩贛,今日茶葉產地大致相同。唐朝人認為最好的茶葉出自四川。

唐詩中有:「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的記載。揚子江、趵突泉、西湖水、也是唐人煮茶的首選。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茶香飄西藏、尼泊爾。安史之亂後,朝廷對茶葉生產地增加重稅,以資軍用。致使茶農負擔日益沉重,甚至到直接收為官府所有,從而引起激烈的民亂。最後朝廷迫於壓力,不得不重新釋放茶市場,再現繁榮。正「茶利雖貴,難以抵消帝國之衰。民怨雖弱,沸騰更改朝廷之令」。

古人飲茶 重於雅 精於器

茶具

宋代以後,茶文化日益繁榮,茶樓正式流行於世。坊外是陽春白雪,竹影清風。坊內則懸掛名人字畫,陳列古董文玩。王安石、蔡京、蘇軾等社會名流對茶推崇備至,飲茶作賦。

蘇才子更是將茶葉欲為佳人:「仙山靈雨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洗破武林春。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看來蘇軾不止愛吃東坡肉,還愛喝佳人茶。

古人飲茶一律皆品。沒有一口而乾的,那叫:鯨吞牛飲。前幾年流行的功夫茶最能詮釋品茶特點,特別是商場中。幾位大員排列而坐,商談宦海浮沉,難免會功夫一番。喝的是茶水,講究的是規矩,走的是流程過場,看的是手法火候。此間精妙,非常人可懂。我等凡人,只能從「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中輕窺一二。

盛茶之器,異常講究。

出土的茶具

最奢侈莫過於清廷宮內,以琺琅瓷器為先。其中,景德鎮彩色瓷器最受推崇。胎色玉白,薄如蛋殼,民間極少,且價值連城。而民間則簡樸的多。北方地區大多以白瓷壺為主,質樸實用,南方廣州等地已織金器具為主。

時至現代,茶葉已是世界通用飲料,對此中國居功至偉。中國不單是最早的茶葉產地,也是系統茶文化最先進的國家。日本,英國先後到中國引進茶樹,先進茶文化,回去推廣並普及。今天日本隆重的茶道就脫胎於昔日之華夏,但值得遺憾的是,日本學習中國茶文化後竟勝於我們......

茶文化和儒家文化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那一杯翻滾的茶葉,已伴隨華夏2000多年的悠悠歲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無果,為何姜維還要九伐中原?有一個致命原因
赤壁之戰家喻戶曉,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和諸葛亮毫無關係

TAG:深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