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清代作家李漁的《閑情偶寄》都講些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明白

清代作家李漁的《閑情偶寄》都講些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明白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在眾多著作中,《閑情偶寄》就是李漁所撰寫的一部關於養生學的經典著作。它共包括《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等八個部分,論述了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築、花卉、器玩、頤養、飲食等藝術和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闡發了自己的主張,內容極為豐富。其中,《頤養部》總論養生,是一篇重要的養生文獻。

為了更好的認識此書,了解李漁的生活觀點,哲學詩畫特意精選了此書中的一些精華名句,一起來品讀,感悟。

一、《閑情偶寄》中的10大思想美句,簡短深刻,拍案叫絕。

1,善傳者以之成事,不善傳者以之僨事。

善於傳話的人,能夠成事,不會傳話的人,會將事情弄錯。

2,孤潔以駭俗,不如和平以諧俗;嘯傲以玩世,不如恭敬以陶世;高俊以拒物,不如寬厚以容物;

與其孤傲高潔以驚世駭俗,不如以平和之心態與世俗相協調;與其桀驁不馴的性格玩世不恭,不如恭敬的對待世界教化世界;與其把自己弄得很高傲很孤僻以拒絕俗事俗物,不如培養自己的心胸,讓它變得寬厚以容納萬物。

3,傳奇妙在入情,即使作者至今未死,亦當與世遷移,自囀其舌,必不為膠柱鼓瑟之談,以拂聽者之耳。

劇本妙在能夠反映人情,就算作者到現在還沒死,也會按著時代的變化來修改劇本,一定不會拘泥不變,從而違反觀眾的審美心理。

4,雖然,山民善跋,水民善涉,術疏則巧者亦拙,業久則粗者亦精。

雖然住在山中的人擅於走路,住在水邊的人善於游泳,但是一旦技術生疏了,即便靈巧的人,也會變得十分笨拙,如果能夠時常練習,即便是粗鄙的人,也會變成精巧的人。

5,世間奇事無多,常事為多;物理易盡,人情難盡。

世上奇異的事情不多,平常的事情卻很多;道理講多了,就失去了珍貴意義,世態人情無論怎麼講,都不會失去珍貴意味。

6,婦人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

女子的嫵媚多種多樣,但畢竟還是以美色為主的。

7,只喜添錦上之花,誰肯送雪中之炭?

人性就是這樣,一般人都是給你錦上添花,不會為你雪中送炭。富貴時可以相處,落難時四散而逃。

8,人惟求舊,物惟求新。

人還是舊友好,物件還是新的好。

9,面為一身之主,目又為一面之主。

臉是展現一個人精神狀態的關鍵,一雙眼睛又是展現臉的精神狀態的關鍵。

10,作文之最樂者莫如填詞,其最苦者亦莫如填詞。

寫文章最叫人快樂的,沒有什麼比得上寫劇本;但最叫人痛苦的,也沒有什麼比得上寫劇本。

二、李漁的唯美詩詞

1

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2

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

海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

3

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

柳絆長堤千萬樹,花橫野寺兩三枝。

4

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

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5

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

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6

內苑佳人,滿地風光愁不盡;

邊關過客,連天煙草憾無窮。

7

花肥春雨潤,竹瘦晚風疏。

8

榮對辱,喜對憂,夜宴對春遊。唇對齒,角對頭,策馬對騎牛。庵對寺,殿對樓,酒艇對漁舟。

琴對瑟,劍對刀,地迥對天高。刑對賞,貶對褒,破斧對征袍。瓜對果,李對桃,犬子對羊羔。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仁對義,讓對恭,禹舜對羲農。

三、李漁的心理養生妙方

李漁《閑情偶寄》一書中的「頤養部」,十分細緻地記述了日常養生的方法,包括調節情緒、順應四時、防止憂慮、飲食合度等方面,大部分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闡發和論述的,其中有很多方法都和現代人的養生觀念不謀而合。而他自己活到了虛歲七十,「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當時,也算是少見的高壽之人了。

李漁尤為看重心理上的「養生」,他認為,養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態要樂觀。要想身體好,首先就要「心和」,「心和,則百體皆和」。一個人,強心才能健體。那麼,如何才能心和?在書中,他將「行樂」列為第一。這裡的「行樂」,不是尋歡作樂,而是指如何保持心情舒暢。他對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應當如何擺正位置和心態,做了一番淋漓盡致的解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退一步法」,富貴者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不會損身;貧賤者當遵「退一步法」,即通過與自己逆境的比較,獲得心態的平衡,才不會致郁,也就是人無論貧富,對待人生都要懂得「退一步」。

日常養生中,李漁對「睡」甚是推崇,「養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壯筋。但睡宜有節,如午睡最適合於長夏之時,因為「長夏之一日,可抵殘冬之二日;長夏之一夜,不敵殘冬之半夜」,加之暑氣傷人,易感疲倦。當在午餐之後片刻,食物己消化之時,待睡意自來,不可存心強求,如「手倦拋書午夢長」之舉最得「睡中三昧」。

在飲食上,李漁始終把蔬食當作上等的美食,他說:「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他認為,對於養生來說,精工製作過的肉不如普通的肉,肉食不如蔬菜,這是因為後者比前者更貼近自然。蔬菜的好處不僅最為養生,而且清淡、乾淨、芳香、鬆脆,是美味無比的食品,它的最大優點在於一個「鮮」字,這一點,是不是也很像我們現代流行的「輕食主義」?

墨家的天人哲學觀——兼愛非攻,或許正是我們當今社會所奇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薛紹彭的書法如何?通過這4張大年帖即可認識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