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真的好看?不喜歡就非要噴?你懂新海誠嗎?
《你的名字。》的票房收入達到250億日元,中國票房5.76億。這部電影的爆紅瞬間讓新海誠這個名字,不再只限於稍有鑽研的動畫愛好者之間,而是成為大街小巷中熱議的話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關於《你的名字。》的話題已經告一段落,畢竟隨時都能夠親自感受的事情此時多說無益。那麼我想各位可能會有個疑問,你不談這個,還能談什麼呢?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對於大部分的稍有涉獵的動畫觀眾來說,新海誠絕對不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讓足控們亢奮不已的《言葉之庭》,讓眾多有著過往刻骨銘心記憶的人們低頭吟味的《秒速五厘米》,相信大家就算沒有看過也有聽過;但對於不怎麼接觸動畫的其他觀眾來說,對於新海誠肯定不如動畫愛好者熟悉,甚或從未聽聞這個名字。
另一方面,考慮到新海誠的活動時期,一些近期才開始接觸動畫的觀眾們也不一定能接觸到新海誠的一些早期作品,因此,小編想要簡單的梳理和回顧新海誠監督的創作歷程,並簡要的介紹一下新海誠監督作品的特色與魅力所在,希望讓知道的人知道得更深入,只是聽過名字的人也能對他有著更清楚的了解。
從獨立短片到長篇電影
新海誠,本名新津誠,出身於以好山好水聞名的長野縣,家中經營以別墅建設為主要業務的營造業。於日本著名私校」MARCH」中的中央大學就讀,畢業後加入了日本FALCOM的動畫部門,開始了創作生涯。
新海誠一邊在FALCOM的影像部門工作,一邊自行製作獨立動畫短片。這個時期的獨立動畫還能在網路上找到的只剩下《遠い世界》和《她與她的貓》,以及由他擔任監督,在公司內所負責製作的FALCOM知名的RPG遊戲系列《英雄傳說V:海之檻歌》和《伊蘇》系列的片頭動畫。
註:畫面為tv版,其作者非新海誠
受限於當時的計算機技術水準,不論是獨立製作的短片或者是商業作品的畫面水平自然無法和現在相比。但在這些作品之中,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新海誠的獨特風格的展現。《海之檻歌》片頭中大量使用的藍色印象,《伊蘇》片頭中的雲彩效果和光影色彩的運用都已經能看出後來作品中的雛型。並且,新海誠在這個時期里大膽的探索了3D技術和2D畫面結合的使用方式,為其後來的影像製作奠定基礎。
2001年,由於新海誠開始著手進行《星之聲》的製作,這部篇幅遠較以前其他作品為長的動畫所需要的工作量讓他無法同時兼顧工作與創作,於是選擇辭職,離開了日本FALCOM。一年之後,《星之聲》正式發布。
2002年《星之聲》的上映對新海誠的生涯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長達25分鐘篇幅的這部作品遠遠超越一般獨立製作動畫水平,從導演、劇本、演出、作畫、美術和編輯等等的作業幾乎全部一個人包辦的《星之聲》得到了廣泛的迴響,在第一回新世紀東京國際動畫博覽會21公募部門獲得優秀獎,並且獲得了2003年日本星雲獎。從這個時候開始,新海誠開始走入公眾的目光,成為受到關注的新銳動畫導演。
2004年,發表第一部長篇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遠超過前作的作畫水平和細膩的演出,以及畫面和音樂的精巧配合讓其受到高度好評,在第59回每日電影獎動畫電影獎中力壓同年上映的吉卜力作品《霍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得獎。
2007年,代表作《秒速五厘米》問世,保持了一貫新海誠獨特風格的畫面表現,發揮了更加洗鍊的演出和表達技巧,《秒速》在世界範圍中得到了巨大的反響,在澳洲和義大利的國際電影節中均獲得優秀動畫電影獎的殊榮。憑藉著此作,新海誠的名字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傳開。
2011年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一般被視為一個不太成功的嘗試,新海誠本人也承認他在創作本作的時候是有意識的聯想到了吉卜力的作品,但這部作品確實表現出了新海誠本身對於更進一步的探索與努力。在2013年的《言葉之庭》中,將舞台重新搬回現代社會,新海誠展現出了不同於過去的突破,在前作完成了對於過去影響自己的作品的清算後,和《言葉》中的主角一同踏出了屬於自己的全新步伐。
2016年,《你的名字。》上映,在商業上和口碑上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了原創長篇作品之外,新海誠在這段期間還承接了不少商業上的工作,主要包括了來自遊戲公司minori的遊戲片頭動畫工作和不動產公司及建設公司還有補習班Z會的廣告案,這些商業相關的作品也都有很高的質量,其中商業廣告部分更是有不下一般短篇動畫作品的完成度,Z會的廣告《十字路口》更是得到了一部份觀眾希望作成長篇的呼聲,這些也都是不能錯過的好作品。
鄉愁,天空,人與人心——新海誠的距離感魔術
貫穿新海誠題材和風格都不同的影像之中的基調,就是其對於風景描寫的堅持所產生的淡淡鄉愁所帶來的獨特魅力。幾乎新海誠的每一部作品都存在著一個鄉下小鎮的景象。《追逐繁星》中的山間小村,《秒速》的鹿兒島,《十字路口》女主角所在的漁村,《你的名字。》中的糸守町。
就算是在科幻氣息濃厚的《星之聲》里,男女主角穿梭其中的夕陽下郊區小鎮,和以東京新宿為主舞台的《言葉之庭》中,女主角雪野老師最終回歸的四國老家,都能找到像這樣寄託思鄉情懷的場景。而將出身於長野縣的新海誠監督對於鄉土的熱愛在作品中表露無遺的便是《雲之彼端》了,來自雪鄉的新海監督在該作之中對於冬天雪景和滑冰運動的描寫幾乎就是對於自己童年經驗的一次重現。
另外一個重要的畫面元素便是瑰麗的天空,從FALCOM時期開始,獨特的天空和雲彩表現就成為了新海誠作品中的金字招牌。高聳入雲的建築物,摩天大樓夾縫間的細細藍天,不同時間不同天候下各異其趣的雲彩,飛行器和火箭划過的天際,北方的風暴和城市的陣雨……新海誠手下多采多姿的天空展現出的脫離塵世的景色,吸引了無數觀眾為之沉醉。
而最讓人揪心的元素,則莫過新海監督作品中的人和人心。在出世感濃厚的景色和畫面表現的襯托下,其作品中的人本身從世界中抽離出來。就像是封在琥珀中的化石,彷佛被凝縮在時空的片段夾縫之中,變得純粹透明,不被俗務干擾,而能讓目光直達人心最深處一探其本質。對於未知未來的不安,分隔兩地而不能傳達的思念,對沉重現實的無能為力和放手一搏,糾纏於過去的戀戀不忘,面對生離死別的不舍,展望未來的迷茫與堅定。
這些強烈的情感在新海誠的作品中特有的抽離感提煉下變的清冷,反而增強了其感染力而不過分黏膩,沒有花式咖啡的濃烈香氣,而像是冰釀咖啡一般,萃取出來的風味伴隨者冰涼感緩慢的浸透身軀,帶著一絲冷淡,回味悠長而綿密。
這三個要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新海誠作品魔力的來源:距離感的控制。電影導演岩井俊二曾經對他的作品做過這樣的評價:「…對這些虛構的情節產生同感和共鳴、彷彿身臨其境。回頭審視現實、看著鏡中的自己,會不禁發問:這傢伙是誰? 在都市裡被孤立的、緊閉的心,已經到了沒了虛構的世界來填補,便無法生存的地步。」
而新海誠自己在訪問中也提過:「其實我只是單純地想寫男女之間的故事,是一種極端關係的描述,但在《秒速五厘米》後,傳媒和好多影評人都以『距離感』來探討我的作品,那時我才發覺有這麼一個命題,很有趣。」正是這樣的距離感讓他的作品有著與眾不同的氣息。當我們回顧新海誠的作品,可以發現他巧妙的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元素在構造著這種距離感的魔術。
《星之聲》和《雲之彼端》中,其引入的科幻命題將看似熟悉的以現實世界為藍本的畫面變的陌生,從而使觀眾的焦點集中在人物和其情感中,並因為空間感的陌生達成了既投入又抽離的效果。這種和觀眾意識空間的抽離在以現實世界為題材的《秒速》中則是利用了90年代的街景來完成。另一個重要的空間抽離則是劇中主角的分隔兩地,在這三部作品中,這種主角分隔兩地卻又以某種方式聯繫的距離感構建的作法,最終成為了新海誠的拿手絕活。
另一方面則是時間感的運用。《星之聲》中由於光速旅行導致的主角年齡差,《秒速》中的回憶和當下的交織對比,利用時間的錯位讓觀眾明確的認知到了作品中產生的不同於現實世界的感知,以達成時間軸上的抽離。
新海誠在作品中不斷的嘗試,並且精進這種抽離感的展現方式。前兩作利用科幻世界觀天生具有的幻想世界優勢,算是簡單(可能還有些粗糙)的達到了這樣的結果,到了《秒速》則是利用年代感和角色本身空間的錯位,敘事結構上的技巧更加純熟而不著痕迹。《追逐繁星》則是對前三部作品的敘事手法進行的一次大膽挑戰,使用了在哲學意義上空間和時間的終極隔離——生與死的距離。雖然結果不是特別成功,但在題材和畫面風格上對於影響一兩代人的吉卜力作品的反芻,這樣的嘗試卻最終為新海誠的破繭而出帶來了光明。
重新出發的《言葉之庭》中,讓舞台回歸現實世界的新海誠展現了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感的截然不同解讀方式。在新宿御苑的共同空間中,男女主角相連著,卻與外界的世界割裂;回到庭院外面的世界,男女主角通過學校這個空間和師生這個身份相連,卻因為年齡差距和師生關係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距離的魔術師再一次展現與眾不同的手法,而成功挑動了觀眾的心弦。
到了《你的名字。》里,在前作中使用的手法又有了新的進化。大城市東京與鄉村小鎮糸守町的空間距離,男女主角互換身體的情感連結,以及男主角試圖尋找女主角時卻遍尋不著的時空割裂,以現實為底本卻混入互換身體和千年一遇彗星的幻想元素,毋庸置疑將會是魔術師新海誠對於過往累積的技法的一次集大成演出。
說了這麼多,回顧了新海誠監督的過去並探討了其作品獨特的魅力與表現,限於筆者能力,肯定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如果能夠讓大家覺得有了一點收穫或者對於新海誠監督的作品有了興趣,那我想這篇文章就已經達成其應有的效果了。
而看到目前市場和觀眾的良好響應,相信各位觀眾應該都和我一樣期待《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監督再一次為我們帶來的視聽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