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子,為何還沒有發育成熟,就在十三四歲時出嫁了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男婚女嫁已經成為了現代青年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眾所周知,我國法律規定,男子結婚必須年滿22周歲,而女子則需要年滿20周歲。在科學觀念較為普及的今天,這樣的結婚年齡顯然是最為適合成婚並生養後代的。
不過,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代人成婚的年紀,卻要提前很多。尤其是古代的女子,她們往往在十三四歲時便要出嫁。小小年紀,便褪去了天真和稚氣,開始承擔起了妻子甚至是母親的角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影視中的古代新娘)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古代形成了女子小小年紀便要出嫁的風俗呢?
一、古代女子地位低下。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向來推崇「男尊女卑」的觀念,甚至直到近代仍然有不少地方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思想。
在古代,男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承香火。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旦男子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還會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而除了傳承香火以外,古代的社會生產力絕大部分都是由男子承擔,因此在古代人的觀念里,男子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他們的地位尊貴是理所當然的。
相比之下,女子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在古代人眼裡,女子僅僅只有傳宗接代一個用途。畢竟像農耕、戰爭、讀書這些事,普通人家的女子根本無法參與。
因此女孩到了十三四歲之後,父母認為她們已經有了獨自生活的能力,理應嫁到別家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更有甚者,還有人把女兒當成攀龍附鳳的工具。為了一己私利,將女兒推入火坑的大有人在。
(古代戰爭)
二、解決人口的問題。
在古代,每個王朝的建立,都會犧牲掉很多人。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由於古代基本都是以冷兵器為主的戰鬥,因此每次戰爭,總會造成人口的急劇減少。就算不是王朝初建時期,由於古代為了維護皇權政治的絕對統治,因此出現的戰爭也比較多,這樣也就造成了人口無法快速增加。
古代人口數量比不上現代,像漢朝這樣強盛的朝代,也最多只有6000多萬人口,而唐朝也只有8000多萬。除開婦女和老幼,男子還能剩下多少呢?因此在古代戰爭中死傷數十萬,已經算是非常嚴重的傷亡了。而男子在戰爭中的嚴重的傷亡,將會直接造成國家生產力的急劇下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女性的成婚年紀就被無限的提前了。為了替國家增加戰鬥力和勞動力,很多女孩在十三四歲剛剛發育之後,就會被要求嫁人。
三、國家政策支持。
實際上,歷朝歷代的政策規定,才是女孩十三四歲嫁人最重要的原因。
《漢書》記載:「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子如果超過十五歲還沒有嫁人,那麼這家人的賦稅將會以五倍來計算。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就算是女兒殘疾或者奇醜,恐怕父母都會千方百計地找媒人托關係,拚命將女兒給嫁出去。畢竟五倍的賦稅,可不是鬧著玩的。
到了後來,這種政策又發生了改變,比如《晉書》記載:「致女子十七不嫁者,使長吏配之。」這句話是說,如果有女子十七歲還沒有嫁人,那麼當地的父母官就要安排單身男青年與之配對。換言之,這種情況就是國家負責安排婚姻。既然是國家安排,那就不論好歹美醜了。所以,一般的人家,絕不會讓自家女兒長到十七歲還嫁不出去。
(影視中的婚嫁)
四、古代人壽命短。
由於生活條件差,醫療條件不好,古代人的壽命普遍比較短。一般到四五十歲,似乎就已經是老人了。因此,雖然十多歲的女子在今天看來,年紀還很小,但是,在古人看來,已經不算小了。如果再大還不出嫁,那就沒辦法把孩子養大就要去世了。因此,古代認為,十三四歲實在是女孩最佳的出嫁年齡。
總而言之,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女孩十三四歲出嫁,漸漸成為了古代人的固有觀念。這種觀念也一代一代流傳了下去,直到近代才發生改變。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百科全書》《漢書》《晉書》)
※曹操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猶豫不決,其實他原本有更好的人選
※劉宗敏拷打明朝官員及宗室,造成失人心,李自成為何不阻止他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