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
現在,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一份調查研究發現,有30%的人每天要花5-8小時在手機上,甚至都可以說,手機已經變成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
我做家庭教育已經近十年,很多爸爸媽媽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使用手機。
有一天晚上都12點多了,一位之前諮詢過的媽媽哭著給我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
詢問之後,我才知道,這位媽媽因為手機的問題和孩子產生了爭吵。爭吵過程中,媽媽一激動把手機從陽台扔下去了,現在孩子就站在陽台上。
我不敢進去,害怕他一激動從陽台跳下去,我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這樣的新聞並不少見,很多孩子,因為手機的事情,和父母起衝突大吵大鬧、離家出走,甚至跳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1
為什麼說手機使用這是個時代難題?
我曾經給孩子們講過手機遊戲的課,給家長講過網路成癮的講座,給家長和孩子做過手機使用的一對一諮詢,也見證了很多網癮孩子走出遊戲,回歸生活、學習的個案。
我發現其實小小的手機背後,藏著更深更複雜的大問題,不是一兩個招數,就能解決,也不是一兩天,就能調整過來的。
手機背後,是時代、科技發展,我們要面臨的新的生活模式的適應問題;是孩子的新世界和我們的舊世界的碰撞問題;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拉扯和平衡問題。
2
這裡先給大家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做了一個體驗活動,內容是:青春期的孩子在玩手機,父母怎麼能讓孩子放下手機。
要求是讓青春期的孩子坐在地上玩手機,父母要採取一些方式,讓孩子放下手機。
看爸爸媽媽們都是如何操作的?
有直接威脅孩子的,有拿錢與孩子進行交易的,也有靠吼叫的,甚至有一位母親跪在地上請求孩子放下手機.....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爸爸媽媽,你會採用哪一種方法呢?(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
效果大家自然能夠想到,這麼多種方法並沒有讓孩子真正放下手機。
後面我們用什麼方式讓孩子放下手機了呢?
我們嘗試做了這樣一件事,我們在房間里放了一段優美的音樂,讓爸爸媽媽跳起舞來。
很快,這些動作就引起來孩子的好奇心,很多孩子抬起頭來開始觀察,這個時候,媽媽們在優美的音樂中翩翩起舞,邀請孩子加入舞蹈。一時間,原來火藥味十足的房間突然就變得很溫情。
我們把這一期的主題叫做:美的喚醒。
3
孩子究竟在手機里找什麼?
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究竟在手機里找什麼?
第一,歸屬感,被更多的人歡迎,有更多更親密的朋友。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孩子,特別聰明。父母讓我勸他,少玩手機,並告訴他手機里他喜歡的那個遊戲是騙人的。
很多爸爸媽媽都說,我們要給孩子講清楚手機使用的利弊,這樣孩子就明白了。
這樣真的有用嗎?
說實話,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講道理根本就沒有用。
後來我問這個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那個遊戲,他的回答是:
你們沒有人理解我,但是遊戲里的哥哥他們就特別理解我,過段時間我要去找他們。
第二,價值感和成就感,被很多人認可。
不知道爸爸媽媽有沒有玩魔獸世界的,如果有,就能體會那種在虛擬世界,團隊協作,完成一個任務,帶來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再舉個例子,是一個高一的孩子,遊戲成癮,都到不上學的地步,天天拿著手機,帶著耳機,除了睡覺,吃飯的時候都在聊天。
我和他聊這個遊戲,問他這個遊戲吸引他的地方是什麼?
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聊天遊戲,這個遊戲的玩法是,你花錢越多,送的禮物越貴,你的排名就越靠前。
而這個孩子屬於那種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他通過威逼利誘,在這個遊戲里充了很多錢,一個月能充到7-8萬,在遊戲里他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包括遊戲的運營也對他很好。
對他來說,並不是手機本身的問題,其背後是這個孩子從小沒有被滿足的價值感和成就感的坑洞。
這樣的案例我遇到很多,很多孩子都是在價值感和成就感方面有所缺失,孩子只好在虛擬世界去彌補現實中內心的缺失。
仔細想想,現在很多的社交產品,包括微信,不都是為了滿足人性深處對價值感的需求嗎?
第三,獵奇心理。
這一點我們不用說孩子了,看看我們自己的知識焦慮,我們每天都忍不住要去翻翻手機里的八卦新聞,各種知識,就知道手機里的虛擬世界,對我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
前兩天,我跟一個孩子聊玩手機有什麼弊端?他告訴我說,現在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很弱,很容易被吸引。
手機里有什麼有趣的?(我)
有遊戲啊....(孩子)
還有別的嗎?(我)
(他不好意思說)
有黃色的、不健康的東西嗎?(我)
有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急劇變化,對自己和世界對充滿了好奇心。如果沒有給孩子做過性教育,手機裏海量的信息,就會產生很多不好的影響。
孩子在手機里尋找歸屬感、價值感、成就感、滿足好奇心。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孩子就容易在手機裡面找,陷在手機里。
4
如何解決手機管理的問題?
手機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具體落地到現實中,我們要怎麼去做呢?
第一步,看看孩子在手機里,關注最多的是什麼?
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孩子在手機里,關注最多的是什麼嗎?
到底是聊天軟體還是遊戲還是小說?
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沉迷,因為每個內容背後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第二步,看看孩子在手機里找什麼,在現實中缺什麼?
聊天軟體多的,可能需要朋友,需要更多的人際支持;
喜歡玩遊戲的,特別聰明,可能需要成就感;
看網路小說的,可能缺乏意義感;
刷社交軟體的,可能在尋找歸屬感;
喜歡淘寶等購物軟體的,我們需要看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不是很好。
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缺失的東西,然後在現實生活中補上這些缺失的心理需求。
第三步,去看看父母自身在精神層面和情感層面,欠了孩子哪些債。
我之前講過,爸爸和媽媽,在一般情況下,是負責不用的層面的引領和養育。
比如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要起到精神層面的引領;
很多時候孩子沒有人生意義,沒有學習目標,就會容易迷失,容易沉迷到手機里。
而關於孩子人生意義這樣的精神層面的引領,在家裡,一般是爸爸負責的。
如果孩子問你,人為什麼活著,你怎麼回答?
如果孩子問你,人為什麼要學習,你怎麼回答?
父親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去解答這兩個難題。而這兩個問題,不能站在太低太瑣碎的地方去尋找答案。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一個能夠激勵孩子自覺學習的答案?
媽媽要做的,則是負責孩子的情感滋養。
所以我會強調很重要的一點,媽媽千萬不要太理性,太冷,不要在家裡講道理。事實上,我接觸了很多在早戀和手機里的孩子之後發現,越覺得自己很能,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媽媽,越會把孩子推到早戀和手機里。
這些孩子很痛苦,他們在現實中,本應該在媽媽那裡得到的溫暖,和情感的滿足,都得不到,明知道早戀不好,手機里的很多東西不好,但還是走不出來。因為對情感的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還有很多情緒不穩定的媽媽,情緒起伏波動太大,也會干擾孩子,讓孩子內心浮躁,無心學習。
第四步,行為上的管理,就是制定一些手機使用的家規。
首先,在制定家規前,我們自己內心要對自己使用手機,有個規範。我們父母自己要看看,我們自己能不能管理好手機的使用?如果自己都管理不好,那就不要要求孩子管理好了。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父母一邊嘩啦著手機,一邊批評孩子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看書。這個就很讓孩子疑惑了,你自己做不到,憑什麼讓我做到,你說什麼,都是不會讓孩子信服的。
在指定家規時,需要考慮,現在家裡有沒有家人一起遵守的家規呢,除此外,還要考慮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怎麼樣呢?關係怎麼樣?如果這方面有困擾,也是需要先去調整的。
我們跟孩子制定手機使用的規則,一定要在:
1.父母自身做得很好,能給孩子榜樣;
2.和孩子溝通很順暢,孩子願意跟你溝通的基礎上。
如果這兩點很糟糕,我們要先從這兩點去努力。把這兩點調整好了,再去制定家規,不要看到文章,就去和孩子說,我們一家人制定個家規,那反而會破壞你和孩子的關係。
最後,我想和大家說的是,孩子的手機使用,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孩子的成長,也是充滿了波折和挑戰,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請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請千萬不要和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來源於網路,如涉及到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孩子最易模仿家長這12個壞習慣
※【積極父母成長工具】4步法有效支持孩子成長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