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1000億的中藥注射液,拿了多少國人的健康做資本?
對於很多人而言,中藥注射劑或許聽上去感到陌生。
但在醫學界,中藥注射劑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而在這兩天,著名媒體人王志安做發表的「開中藥注射液缺德輪」在微博上再次掀起一陣狂風暴雨。
中藥注射劑又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截圖微博)
什麼是中藥注射液?
按照中國藥典定義上,將中藥材進行提取、純化後可製成注入人體體內的溶液、乳狀液,又或者溶液粉末等。像我們耳熟能詳的雙黃連注射劑、喜炎平注射劑、脈絡寧注射劑、清開靈注射劑等。
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由於在建國初期衛生條件落後,缺醫少葯,再加上疾病肆虐。
中藥注射劑便在這個情況下誕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藥注射劑得到一段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研發出1400多種中藥注射劑。
不良藥品反應報告數據,中藥注射液就佔到了將近一半
不過隨著醫學的不斷研究,以及臨床不良報告逐漸增加,目前有9成以上的中藥注射劑都被淘汰。在2015年版中國藥典中只收錄5種中藥注射劑(止喘靈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干)、清開靈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和注射用燈盞花素)。
然而,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所發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分析中,2017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與口服製劑所佔比例分別是54.6%和37.6%。
而更可怕的是,2017年中藥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葯途徑分布,靜脈注射就佔到了84.1%。
中藥注射液,為何會常引發不良反應?
實際上,有中草藥來源於純天然原料,其質量會受到產地、氣候、採收季節以及加工炮製等多種因素影響,中草藥難免容易遭受細菌污染。
而中藥注射液由於草藥種很多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十分複雜,工業化生產時無法與在實驗室用色譜提出來的純度相提並論,在生產過程中非常容易讓大分子如纖維素和生物鹼等不相關的雜質進入注射液,引起不良反應。
再加上中草藥有嚴格的規格以及適宜人群,成分、含量以及毒性的差異,不良反應發生率也就有所不同,超敏反應和血管損傷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你說的那麼多,無非只是污衊中醫吧?
我想很多人看到這裡,就會來一句:你別總用西醫來解釋中醫,這兩根本不一回事!
等等!
按照中藥藥典定義上,中藥注射劑更多是強調是注射,與口服是兩碼事。且在傳統中醫里也從未有注射的概念,咱們傳統中醫講究可是一個內服外敷、陰陽調和,治病求本。
而這種直接打進血管,急功近利的治病方式,還真的符合中醫嘛?
說到底,中藥注射劑只是一種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咱們及時糾正就好了,但為何那麼多年來還要用它來治病救人,這不是赤裸裸的「耍戲」嘛?
別總是盯著中藥注射液,西藥難道就沒出過人命嘛?
這個小康醫生不得不承認,西藥鬧出人命可比之中藥要多的多,但問題是隨著現代醫學的嚴格研發,在製藥過程中嚴格遵照標準,經過無數臨床測試與雙盲實驗,才能投入市場。
再加上本身現代醫學覆蓋廣,基數大,遇到挑戰也自然更多,這與注射鬧出人命確實完全不同的概念啊!
也許你會問:那既然這個有問題,為何還存在?
終於問到精髓了,但到底是因為啥?咱們也不知道,也不敢知道.....
※醫生反覆勸告:5種小毛病可別不當回事,否則拖出癌症就晚了!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減壽?醫生:這種吃法,才值得被推崇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