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職位越高的人,越不會排斥上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假期剛剛結束,很多人容易產生放假綜合症(Post-holiday syndrome),即一段時間內無法從放假狀態中脫離,一上班就感覺頭大、打不起精神。
職業倦怠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工作久了之後也會出現這種現象,會對上班產生排斥感,認為被迫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整天抱怨,陷入"職業倦怠"狀態。但是,仔細觀察我們又會發現,職位越高的人越不排斥上班,這是為什麼呢?
強化行為
最明顯的原因是,職位越高的人,工資也越高,所以,上班更能給他們帶來更高的社會成就感,為他們增添金錢、事業上的滿足。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指出,生理需求是人的底層需求,人的最高需求是對自我價值感和自我實現的追求。
對於這些職位較高的人來說,高工資與高回報形成了對他們的獎勵,修正並強化了他們努力工作的行為。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看,他們會將這種獎勵與成就感與自己認真工作的行為建立起緊密聯繫,形成條件反射。在他們眼中,上班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能為他們帶來高成就感和高薪酬獎勵的途徑。
"內部動機"
從心理動機的角度看,職位高的人比普通的上班族有更高的"內部動機"。對於那些排斥上班的人來說,上班無疑是一項被壓榨、被剝削的苦差事,但為了生計又不得不每天完成任務,因此在工作中,他們顯得很被動。
而職位高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更多是主動規劃,為公司的發展戰略著想,並且要帶動起自己手下的團隊,為更好的業績而拼搏。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一方面,職位高的人,在工作中有更高的主動參與感,會主動規劃目標而不是被任務牽著走,少了無奈與抱怨。
另一方面,他們希望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業績,實現自己的規劃與理想,所以會格外積極主動,甚至很像一個工作狂。
並且,職位高的人往往在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認知能力方面都更出色,他們會比普通的上班族更有遠見、有更大的抱負,知道一味的抱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既然改變不了現狀,不如努力去提升自己、適應現狀。
所以,他們一點都不排斥上班,不覺得這是苦差事,而是將其視作提升與鍛煉自己的機會,一點一點邁入更高的層級。
從個體心理層面看,職業倦怠的產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在某個崗位上工作5~7年的人來說,幾乎每天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做這同樣的事情,怎麼能不厭倦呢?
而想要克服職業倦怠心理,一方面可以適當的為自己定下一些小目標、小挑戰,這樣就不會覺得工作是無意義的重複。
另一方面,學會去挖掘工作中有趣的地方,鼓勵自己用多元化的角度思考問題,說不定能向著自己更感興趣崗位或者更高的職位發展,慢慢的,倦怠與排斥感就消失了。
畢竟,大多數疲勞感都來自於我們的心理惰性,當你不滿足於現狀,願意努力向前時,就會在工作場合中將時間與資源最大化,抓緊機會提升自我。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職場心理學》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後果很危險
※在富士康上了「10年」夜班的人,身體會有哪些變化?看完扎心了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