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您的相貌如何?只這是!

您的相貌如何?只這是!

曾看過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

古代,徒弟問禪師:「以後若有人問我,您的相貌如何,我該如何回答?"

禪師默然良久,道:「只這是。」

徒弟一聽,便微微沉吟。

禪師低聲呼喚徒弟,說:「承當這事,大須審細。」

後來,徒弟對禪師這句「只這是」念念不忘,一天過河的時候,他無意朝水中一看,瞥見自己的影子,遂大悟本來面目,契入祖師所傳的心印,如此生生世世,都不會與善知識分離了。

修行人天天尋覓老師,問題是,如果自己德行不佳,即使真正的老師到了眼前又如何?還不是生生的錯過?如果不反省自己的德行,一聽有人說自己如何如何,就渾身不舒服不自在,不以為然,反唇相譏,甚至大棒打出,若是如此,天天在家裡念經拜佛修行又有什麼用?

很多人知道都是師父找徒弟,為什麼?因為徒弟尋老師很不容易,畢竟站在低處的人,看高處永遠是雲山霧罩,看不清楚的,若能看清楚,那麼弟子的水平也就和師父相當了,那還何必拜師?但站在高處的人,就容易把下面的人看清楚,所以只能是師父主動去找弟子,而弟子要尋找老師,自己能力不夠,根本不能辨別真正的老師。有的弟子尋到了真正的老師,看似是運氣很好,其實焉知不是老師也在尋自己呢?

在尋到真正師父之前,弟子可以努力培養、完善自己的德行,只有品德高尚之人,方堪傳道,這樣必定不會錯過生命中真正的老師。

當我們遇到了內外德相具足的善知識,就要好好依止,絕對不能錯過。因為他圓滿了一切功德,是諸佛悲智的化現。 真正具德的善知識時時安住在佛的密意中,悲智雙運。在顯現上,為了隨順眾生,言談舉止和一般人沒有不同,但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利益眾生。他以善巧解決弟子的疑惑,還要忍耐弟子的不遜與煩惱,像母親包容孩子一樣。因此,真正具德的善知識,表面上似乎跟我們一樣,其實境界是天壤之別。

在真正具德善知識的教化和攝受下,弟子恰如一段普通的木塊,一直和檀香放在一起,檀香的香味深入其中,當你把它取出時,雖木塊本身不是檀木,但它的香味已經與其他檀木一樣了,因為它一直在接近檀香。同樣,若能親近善知識,長期受善知識教誨和熏陶影響,即使自己沒有學過深奧的教理,也能夠得到非常高的智慧和廣博的佛法知識。

《本生論》上說,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可以遠離善知識,換句話說要恆常親近。親近的目的是要「以調伏理修善行」,就是順著聞思修之智慧來調伏、凈化貪瞋痴等煩惱。親近善知識是為了「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從理論上的認識漸漸地加深,還要照著戒定慧來行持,依他所告訴我們的道理來調伏自己的煩惱、消除惡業、增長善心。若能這樣做,善知識的德塵,雖不故染自然熏。為什麼叫德塵呢?德像塵一樣,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我們現在有的是業塵,這也是無量無邊積累起來的,如果真正能親近善知識的話,則不需要刻意,自然慢慢地就改善了。就像親近惡友一般,我們在不知不覺就跟著他墮落下去,親近善知識也一樣,不知不覺間就增上了。

如理如法親近善知識,就等於接近了釋迦牟尼佛的果位,諸佛菩薩對你就會如獨子一般地歡喜,並且生生世世都會遇到圓滿具德的善知識,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惡業、煩惱不能勝過你的善業、善心。所以,親近善知識能調伏、消除惡業煩惱。只要親近善知識自然就不會違背菩薩所行之道。若能具備菩薩行,也就具有了正念。所以,你的功德資糧將漸漸增長,不僅能得到現前一切利益,而且也能很快得到無上佛果的究竟利益,因此功德無量。

《華嚴經》也說:「善男子,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於一切行不忘而行。"

所以遇到生命中真正的善知識,一定要相信他,用生命追隨他,對他言聽計從,事無巨細均需請益,以乾淨的身語意一心一意依止,精進修持,福慧雙修。

真正具德善知識則以千人千面點化和調伏你,時而純真如孩童,時而慈悲如家母,時而孤獨如虛空,時而純凈若甘泉,時而落寞若遊子,時而歡暢若俠客,時而俏皮若稚子,時而溫柔若流水,時而莊重若長者,時而取笑模仿你,時而洒脫自在逍遙。他可以戴上種種面具進行表演,隱藏自己的功德和境界,任運自在地和你平等地進行內心靈魂溝通。你的心是怎樣的,他就會顯現出怎樣給你看,一次看不懂,繼續敲打和點化你,縱然是個榆木腦袋,他也自有一套辦法,可能會用敲木魚的法棍猛敲昏睡中的你,並大喝一聲"還不醒來"。

直到有一天,你會恍然發現這娑婆世界莫不都是具德善知識的化現,或者說你與善知識本為一體,你中有他,他中有你,一直在一起,從未剎那分開過,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心的顯現,瞬間體悟到真正的地久天長,平安健康永駐。正所謂,心無自性,因境而生,境無自性,因心而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真能安住當下嗎?
一切意樂,施諸有情,一切損害,攝歸自己!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