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甲骨文裁員傳遞信號:傳統軟體程序員好日子很快消失,這僅是開始

甲骨文裁員傳遞信號:傳統軟體程序員好日子很快消失,這僅是開始

5月7日下午,在位於中關村軟體園的甲骨文大廈前,有員工在公司標誌前合影留念。

當日上午9點,甲骨文剛剛宣布裁員。幾位接近甲骨文的人士向AI財經社證實,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計劃裁撤中國研發中心(CDC),該部門最大的職能是做甲骨文在中國區應用的本地化。中國研發中心共有員工約1600人。首批裁員900人,涉及北京、深圳多地,其中北京有500多人受到波及。

圖/視覺中國

但一名甲骨文人士透露,首批裁員名單不僅涉及研發中心,還有上百名甲骨文中國的員工,後者在中國負責甲骨文產品的銷售、運維、售後服務等環節。

圍觀網友大都從N 6 補償吐槽國內外企業的差距,但當事人卻有苦難言;業內人士則從裁撤中國研發中心看到,一個昔日的資料庫巨頭跌跌撞撞地奔向雲計算,但目前仍前路不明。

01

裁員爭議

裁員消息特別突然,但從細節又能看出精心設計的痕迹。

北京研發部門工程師李瑞告訴AI財經社,5月6日下午6點左右,大部分員工已經下班,公司群發了郵件通知,稱7日早上全員開會。

圖/視覺中國

次日早上9點,公司用10分鐘廣播宣布裁員計劃,且要求5月22日前簽字。此後並未給員工留出問答時間。

他在另一個項目組的同事,前一天還接到另外一個通知,要開會討論項目進度,所以當聽到裁員的消息時,該同事一臉錯愕。

緊接著,同HR的一對一談判就開始了。有員工發現,公司為了速度,還從外部請來HR人員,前來協助對談工作。

美國裁員同樣是突然行動。李瑞記得一個同事提到,北京時間凌晨1點,這位同事還在同美國那邊討論業務,凌晨3點,即兩小時後,美國同事接到解約通知,且被要求當天交接辦公電腦。

雖然賠償方案N 6已經廣為人知,但是有條件的。李瑞稱,他們被告知,5月22日前簽字,是N 6,如果延後一個月,則變成N 1。

「這個時間點讓人特別彆扭,根本沒有緩衝期。」李瑞說,只有兩周時間就要離職,大家沒有多少時間找工作,這招致很多同事不滿。此前,公司另一產品線solaris部門裁員時,曾為員工提供延遲3個月離職、N 3的賠償,相比之下更為人性化。

被裁員工感到不滿的還有賠償方案本身。所謂N 6中的N,對應的並非員工當前的實際工資×工作年限,而是設定了上限——在實際工資和3倍社會平均工資中取最低值。以北京為例,2017年度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467元。對於在甲骨文工作時間長、月薪高於8467×3的的老員工來說,這種賠償方案無疑會有一筆損失。

資深員工還面面臨更多損失——股票。李瑞說,他所在的部門,很多資深工程師都持有甲骨文股票期權,一般每年6月可以行權,而這次員工被要求5月22日前離職,則意味著期權作廢。

此外,部分被裁工程師歲數偏大,沒有充足的緩衝器,在當前就業環境下,壓力加大。

因為不滿情緒,再加上甲骨文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拉里·埃里森此前發表過對中國並不友好的言論,導致被裁員工昨天打出抗議橫幅:拒絕只要中國市場,不要中國員工。

甲骨文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拉里·埃里森 圖/視覺中國

但也有人士告訴AI財經社,抗議者多為甲骨文People soft業務的員工,該業務的技術產品太窄,出去不太好找工作。

內部人士向AI財經社透露,裁撤中國研發中心後,甲骨文的部分研發或將轉移到東南亞的菲律賓,目前在當地的招聘已經啟動。而甲骨文一名高管已在菲律賓置業。

自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甲骨文在華耕耘已有30年。單從人力成本角度,30年前甲骨文來華時,中國人力資源相對成本較低,而近年隨著經濟發展,這一優勢正逐漸消失,部分外企投資開始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

在研發分工上,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承擔的並非是核心、基礎性業務,更多是應用的本地化,相對邊緣。 一位互聯網大廠的HR說,之前一些技術上很牛的人才進入甲骨文,但因為接觸不到核心業務開發,武功被荒廢。

這一設計應該有很多原因,但最終,這種地位導致中國研發中心成為可以被替代的角色。

02

難下決心

「你可以把這次裁員看成一個標誌性事件。甲骨文的問題積重難返。」一名接近甲骨文的業內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說,現在到了公司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刻。

在他看來,傳統IT企業甲骨文過於顧及到當前利潤,自身轉型緩慢,導致市場逐步被蠶食。未來3年,企業客戶從傳統IT轉向公有雲的速率還會繼續加速,留戀傳統資料庫時代的甲骨文這次是真急了。

該業內人士觀察,過去5年,甲骨文雖然意識到雲計算的重要性,但在策略上,還是太在乎盈利,盡量延緩公有雲的推進。

「如果把資料庫這一最容易賺錢的業務變成雲服務,說直白一點,收錢就慢了」。雲業務大體可分為上層的SaaS、中間的PaaS,以及底層的IaaS。甲骨文最先選擇較輕的SaaS,沒有在基礎設施雲(IaaS)這一主戰場上發力。而這一戰場,正是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崛起的基石。

為了向雲業務轉型,甲骨文發起了多次收購。上述人士評價,甲骨文收購的SaaS業務還可以,但自研部分不是很成功,增長乏力。在基礎設施領域,甲骨文遠遠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造成很多企業沒有意願購買甲骨文的基礎設施服務。

甲骨文公司展示軟體產品 圖/視覺中國

亞馬遜、微軟和阿里已經進入軟體2.0時代,強調微服務、容器化,大規模預警,加入人工智慧的應用……而甲骨文還在1.0時代,把自己原有技術架構的靈活性說成是雲,其推出的雲產品,核心技術還是圍繞傳統資料庫——一些本來就不是雲時代的技術。

2018年,甲骨文又接連遭遇兩次危機。一次是摩根大通根據對154位大型公司CIO(首席信息官)的調查進行分析,結果只有2%的CIO認為甲骨文是大型公司使用雲計算服務時「最不可或缺」的供應商,而微軟是27%,亞馬遜AWS是12%。由此,摩根大通將甲骨文的評級從增持變為中性。

另一次是甲骨文負責雲產品研發的總裁Thomas Kurian的出走,該人此前被認為是CEO的最有力接任者。 但在2018年,Thomas Kurian離開甲骨文,加入谷歌,成為谷歌雲業務CEO。

Thomas跟甲骨文CEO拉里森的戰略方向不同。前者認為甲骨文底層架構沒有優勢,所以希望跟AWS合作,自己暫時不做IaaS,而是把重心放到SaaS層面。但拉里森因為堅持原來產品的利潤率,會希望盡量晚一些切換到雲。此外,拉里森希望從底層架構到上面的軟體系統,統統都是自己做,就像手機中的蘋果。這導致兩人最後分道揚鑣。

根本上,戰略、產品能力不足和對當季盈利的訴求,造成甲骨文雲服務轉型不力,沒有存在感。似乎每次人們關注到甲骨文雲服務,都是因為富有個性的CEO拉里森怒懟亞馬遜雲。

拉里森當年曾稱「亞馬遜雲計算很落後,不值一提」、「甲骨文雲服務比亞馬遜AWS快24倍,技術先進20年」。不過,後者給了拉里森有力一擊。

2018年11月29日,亞馬遜AWS的CEO安迪宣布,「到2019年1月,在甲骨文上運行的亞馬遜數據,有88%將在亞馬遜自己的資料庫上運行」。他告訴記者,在資料庫方面已經脫離甲骨文了,預計2020年初將徹底移除甲骨文的資料庫軟體。這意味雙方10餘年的合作夥伴關係將結束,甲骨文也失去了亞馬遜這一大客戶。

隨著更多企業上雲,曾經的後輩們,正在變成難以趕超的競爭對手。

在全球雲計算市場,其市場份額遠遠落後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根據最新一季財報顯示,甲骨文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營收為66.6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5.87億美元相比,增長僅1%。

反觀另一巨頭微軟,發現在雲計算市場落後時,其CEO薩提亞·納德拉犧牲眼前利益,堅決以雲業務優先,投資未來。微軟雲此後一路直追,現在排名全球第二。 微軟市值也由2014年納德拉上任時的3000多億美元,成長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一度突破萬億美元。

03

唯一的出路

作為雲計算部門的工程師,李瑞對裁員早有心理準備,靴子落地是遲早的事情。

在中國,甲骨文雲服務表現反覆,延誤了時機。早在2015年,甲骨文就傳將與騰訊雲合作,從而使得本地化的數據中心在中國落地。但之後進展緩慢。

2017年8月,時任甲骨文高級副總裁及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翰璋,在一次小範圍媒體採訪中稱,「甲骨文和騰訊雲在中國的合作即將落地,未來兩三個星期內,甲骨文的設備將進入騰訊的數據中心」。但李瑞記得,當時協議並未談妥。

直到2018年底,李瑞確信協議真正落地,因為他從同事處獲悉,建數據中心的主機、伺服器都已經購買並運了過來,機房也開始搭建。但「那個團隊大幹不到一兩個月,突然無所事事了,人員也被調到其他部門幹活。」

甲骨文總部隨後終止了這一合作。此時,李瑞隱隱覺得,中國研發中心也要收縮。

如今,在中國市場,甲骨文的雲計算市場份額被歸類為「其他」。李瑞認為,甲骨文雲業務在中國開展不起來,與在中國的數據中心遲遲未落地有很大關係,與其他友商競爭不在一個層面,讓部分客戶受到限制。

事實上,甲骨文方面明確,中國區裁員只是全球調整的一部分。今年3月,甲骨文確認,在美國加州裁員300多人,多為軟體開發人員。甲骨文公司在確認裁員的公告中表示:"隨著雲業務的增長,我們將會平衡資源,對研發隊伍進行重組,確保手下員工合適公司發展,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優質的雲產品。"

這得到了部分證實,裁員的同時,甲骨文也在招人,包括高薪招聘亞馬遜AWS和微軟雲的人士。

實際上,甲骨文當下遇到的難題,也是很多傳統IT企業共同的挑戰——問題積重難返,格局瞬息萬變。有資深業內人士判斷,甲骨文轉型之路不會好走,當下唯一的出路是破釜沉舟、奮起直追,才有重生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達能一季度營收微增至61.38億歐元,全年預計業績增3%
新浪曹國偉:新浪股票曾1塊以下,扛過兩次寒冬,今迎最大挑戰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