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廁所文化

中國的廁所文化

廁所,一個不得不說的地方。如果一個人活80歲,那麼,在他的一生中,上廁所消耗的時間約在14600 小時,608 天,1.67年,這也的確是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人類伴隨著生命的降臨,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吃喝拉撒睡,這5 個能力是與生俱來。拉撒,站了人類先天天賦的五分之二,可見其重要性之所在。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方便的場所與工具都在與時俱進。從露天到室內,從隨性到固定,從蹲著到坐著。並不否認,有時人們會即興復古一下,比如,隨地大小便,這個是老祖宗的做法,不過按照現在的標準,是不文明地,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人類社會文明化的進程。人類邁著堅實的步伐走向廁所的過程,一如走向文明,廁所是必去的,文明是必然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廁所有了其自我的文化,既然是文化,那麼名字就要叫的儒雅,別緻,獨具匠心,方可體現去文化品味。比如:一旅遊景點男廁所叫:觀瀑亭。女廁所叫:聽雨軒。一個老北京雜醬面飯館,廁所門楣上書:"安腚門"。酒樓的廁叫"輕鬆閣"。學校的廁所叫"大使館"。延安的廁所名叫"解放區"。西安大慈恩寺,廁所叫"凈心閣",男廁所門口掛塊匾上書"離苦得樂",女廁所門口掛塊匾上書"萬緣放下"。

還有,我見過一廁所名曰:"派(排)出所",始作俑者卻是人才……當然,也有那沒文化愣裝有文化的,沒品位愣裝有品位的,沒創意愣裝有創意的。比如,有一農村的公共廁所叫"天下糧倉",你說說誰還有胃口吃飯?還有,傳說有個國家的廁所叫:"敬國神社",我就不說他什麼了。不管名字如何,它的基本功能是一樣的,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人民服務。人們在享受服務的同時還可以愉悅身心。有對聯曰:來前百步緊,出後一身輕。橫批:愉悅身心。(當然,便秘者與尿痛者除外。)

每個人如廁時都有著不同的習慣,有人讀報,有人看書,有人抽煙,有人聽音樂,也有人引吭高歌,其聲,若死豬哀號,哀轉九絕,連綿三日,不絕於耳。但這都是享受服務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伴隨而來的還有思想的碰撞,碰撞中便有了靈感的凸顯,隨之有了發明與創造。例如,在一個簡陋的公共廁所里,都是用刷了漆的木板隔開的,這種木板的表層質地適合各種鋼筆、鉛筆、圓珠筆、小刀、鑰匙甚至煙頭在上面進行創作。這些作品類似於現在的網路文學,這種廁所其實就是最早的BBS ,有行蹤飄渺的寫手,有固定的閱讀人群,而且內容也雜亂,不乏精品,當然更多的是垃圾。

老子的《道德經》上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可以被說得出的「道」,都不是真正的恆常大道(自然法則、定律)。凡是可以被形容得出的「名」(住相),都不是真正的恆常現象。)因此生活中我們接觸、了解、記憶的道理,並不是直接得到的,而是通過對與許多現象的綜合,給與我們的一種感覺。載道的媒介可以是多樣的,形式可以是豐富的,因此廁所哲學應運而生。

在這些看似荒謬的言語中,其實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道德是一個邊界問題,大便拉在廁所里是道德的,在廁所外是不道德的。缺德是一個始末問題,站坑可以不拉屎,但是拉完了還站著就是最缺德的。友誼是一個理解問題,在生意興隆的廁所里,你對站旁邊憋得滿眼泛綠光的哥們說聲:「兄弟,來,讓個位給你」。超脫是一個時間問題,就是蹲的時間太久後,猛然站起來的那片漆黑。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最偉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因此,吾夫-胡說斯泰說,最神聖的哲理是最荒謬的哲理。

前幾日看到這樣一句話:愛情就像便便,來了之後擋也擋不住;愛情就像便便,水一衝就再也回不來了;愛情就像便便,每次都一樣又不一樣;愛情就像便便,有時努力了很久卻只是一個屁。此段文字形象的描述了,熱戀,失戀,再戀以及單戀。18歲的我,正值青春(青少年發春)年華。所以在青春(清純)還在之時,不防戀上一戀。我向那誰祈禱:我的便便早日來臨。

最後我高喊一句,文思如尿崩,誰與我爭鋒。祝廣大同學,不論是在寫文學評論,經濟論文,化學報告,商務計劃,或者畢業論文之時,都可秉承其精神,一瀉千里,一氣呵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志法靈龜 的精彩文章:

期待15號的笑容
有些愛,遠遠的看著,就好

TAG:養志法靈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