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判前所列,別圓八門(224)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前三句名義皆不融。

初句尋一名,得一義,得一體,當門圓融,不關余事。

第二句尋異名,識異義、異體,體義名最不融,此易可知。

第三句體既不融,名義雖同,終成不合。

皆是別門明義,不得意者,諍從此起。

或小陵大,或大奪小。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何者?小乘欲斷生死,聞畢竟不但空,順其情慾,謂是但空,執此起諍。又小乘欲斷生死,故非有;破執涅槃病,故非無;聞中道非有非無,扶其小情,謂是已典非有非無,故於二門多起諍競。若聞中實理心與小相乖,則不起諍。何者?二乘玩空,而今聞有,二乘灰身滅智,今聞心智,與彼情乖,故不執作諍也。是以小陵盜大故諍。大奪小者,大乘學者見共三乘人空門、非空非有門,名同二乘,不見深意,即推屬誑相不真宗。但取妙有、亦空亦有兩門,引是圓常之法,輸二不輸二,此諍少可。

若知空是不但,非有非無是遮二邊者,則四門具奪,而小苦諍於二門。

又大乘四門,名義不融,門門各諍,自相吞噬,況爾小乘,野干陵奪師子,寧當不噉爾乎。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三句生諍,非今經體也。第四句名義異而體同,體有眾義,功用甚多。四門隨緣,種種異稱,以體融故,圓應眾名,法體既同,異名異義,而不諍也。

其相云何?今當略說。《無量義》云:「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所謂實相。」

實相之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此從不可破壞真實得名。

又此實相,諸佛得法,故稱妙有。

妙有雖不可見,諸佛能見,故稱真善妙色。

實相非二邊之有,故名畢竟空。

空理湛然,非一非異,故名如如。

實相寂滅,故名涅槃。

覺了不改,故名虛空佛性。

多所含受,故名如來藏。

寂照靈知,故名中實理心。

不依於有,亦不附無,故名中道。

最上無過,故名第一義諦。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如是等種種異名,具名實相;種種所以,具是實相功能。其體既圓,名義無隔,蓋是經之正體也。

複次,諸法既是實相之異名,而實相當體;又實相亦是諸法之異名,而諸法當體。

妙有不可破壞,故名實相。

諸佛能見,故名真善妙色。

不雜余物,名畢竟空。

無二無別,故名如如。

覺了不變,故名佛性。

含備諸法,故名如來藏。

寂滅靈知,故名中實理心。

遮離諸邊,故名中道。

無上無過,名第一義諦。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隨以一法當體,隨用立稱,例此可知。

《大經》云:「解脫之法多諸名字,百句解脫,秖一解脫。」

《大論》云:「若如法觀佛,般若與涅槃,是三則一相,其實無有異。」

若得此意,知種種名,皆名實相,亦名般若,亦名解脫。三法亦是諸法名,諸法亦是三法體(云云)。

法華玄義 |(224)判前所列,別圓八門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 |(211)觀心明經,一類無翻
法華玄義 |(219)就偏簡偽,約教約時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