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命的超級航母:1959年以前世界最大航母,下水8天就被擊沉
作者:相復勵
有個大多數軍迷可能回答不上來的冷知識:1959年之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是哪艘?不是「中途島」級,也不是「福萊斯特」級,而是本文的主人公——舊日本海軍「信濃」號。它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62000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了72890噸,直到「小鷹」級航母出現後,世界最大噸位航母的桂冠才從「信濃」號頭上摘下。截至目前,除美國外,也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過這個排水量的航母。但是,「信濃」號也是二戰中最短命的航母,在其處女航開始僅20小時後,就消失在波高浪急的日本沿海。
「信濃」號之所以如此龐大,是因為和二戰中其它航母相比,有著不一樣的「出身」。「信濃」號本來是「大和」級的三號艦, 1940年5月在橫須賀動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和」級後續建造計劃取消。但中途島戰敗後,聯合聯隊一下少了4艘主力航母,日本海軍決定已經完成50%進度的信濃號,改建成航空母艦。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如絞肉機般的瓜島戰役中,日本海軍大量艦船戰損,橫須賀船廠的首要任務變成了「修理損傷艦」,「信濃」號的工期停了下來。結果,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之後,艦隊航母幾乎損失殆盡的日本海軍又想起了「信濃」號,要求「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內建成。要知道,哪怕是按照最初的計劃,1942年9月動工改建航母的話,也要1945年2月才完成。這種荒唐的命令很「昭和」,在戰時物資極其短缺、熟練工人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如此趕施工進度,必然導致「豆腐渣」式的成品。不過,當時連戰連敗的日本海軍,也已經別無他法了。
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匆匆下水。此時的「信濃」號,外觀上已經看不出「大和」級戰列艦的特徵。但是,之前作為戰列艦施工的「信濃」號工程已經進行到上甲板,加之戰時施工緊張,沒有時間優化布局,在此基礎上改造的「信濃」號空有6萬多噸的龐大排水量,性能卻並不突出。其設計載機僅為20架烈風艦戰和27架流星艦爆,一共47架飛機。相比而言,同時期專門設計的艦隊航母「大鳳」號,排水量僅2.9萬噸,載機數都超過60架。
當然,由於繼承了「大和」級的底子,「信濃」號紙面上的防禦能力還是相當不錯。汲取太平洋戰爭中的經驗,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甲板裝甲,能夠承受500千克炸彈的垂直撞擊。與「大和」級相比,「信濃」號對魚雷防禦更加重視,底部從大和級戰列艦的雙重底部強化為三重底部。然而,後來的實戰中證明,以低劣的製造技術和施工管理,這個措施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
1944年11月27日,在日益加劇的美軍空襲威脅下,「信濃」號搭載全體艦員和造船廠工人總計2500多人,由濱風、雪風、磯風3艘驅逐艦護航,離開橫須賀駛往吳港,開始了它的處女航,以躲避空襲,並進行舾裝收尾工程。出航時,無論是艦員還是船廠工人當中,都瀰漫著一股莫名其妙的「昭和」般狂熱,覺得只要能把「信濃號」造好,其強大的戰鬥力就能救日本。
當時的日本沿海,已經遍布美國的潛艇。從當晚19時15分起,「信濃號」就發現有美國潛艇的雷達信號。這艘潛艇,是奉命在日本近海待機,救援落水飛行員任務的美軍「射水魚」號。有意思的是,「射水魚」號潛艇因雷達故障反而沒第一時間發現「信濃」號及其編隊。憑藉高航速,本來「信濃」編隊完全可以甩開「射水魚」的,多疑的艦長阿部俊雄大佐,命令編隊採用Z字反潛隊形航行,反而讓「射水魚」號慢慢追了上來。
22時45分,「信濃號」的瞭望手發現右弦通過目視發現了「射水魚」號,為其護航的「磯風」號驅逐艦還迅速前出,可阿部俊雄艦長再出昏招,他判斷美軍可能在誘敵,目的是引開護航艦艇,於是下令召回「磯風」號,編隊不與美潛艇糾纏。其實,就當時的戰場環境而言,美軍在東京灣附近不太可能展開大規模的潛艇編隊,更多依靠單艇獵殺。當晚,「射水魚」號100海里範圍內,也的確沒有其他美軍潛艇。如果「磯風」號及時前出,逼迫「射水魚」號長時間潛航,「射水魚」號當晚可能就沒有攻擊的機會了。
幾個小時後,匆匆完工的「信濃」號果然又出狀況,它的一根大軸故障,航速降到了15節。全速航行的「射水魚」號,終於在11月28日凌晨,再次追上了「信濃」號。「射水魚」號眼看這塊肥肉太大,生怕自己一個人吃不動,呼叫珍珠港請求其他潛艇支援。有意思的是,這封電報又被「信濃」號截獲了。劇情在這裡,再次出現神轉折——疑神疑鬼的阿部大佐,沒想到這艘潛艇還是「射水魚」號,他認為艦隊已經中了美軍潛艇群的埋伏,立即作出決定,艦隊轉向。可是,偏偏轉向的方向,正對著「射水魚」!。這種「千里送人頭」的操作,連抗日神劇都想不出來!
追了一晚上的 「射水魚」號當然沒放過機會。一頓操作猛如虎,6枚魚雷直撲「信濃」而去。3時許,四枚魚雷準確擊中「信濃」號,洶湧的海上灌進艙內。
就在中雷之時,阿部大佐出了最後一個致命昏招——居然沒有下令減速!航母吃水本來就深,水下破口在巨大的水壓下,堵起來難度已經很大,魚雷的直接破洞更是堵不了的,只能想辦法限制水的蔓延。可十幾節航速下的艦艇,舷邊破口處產生的動水壓力,更是超出靜止狀態下水壓的數倍!阿部大佐對敵情過於悲觀了,他擔心後續還有美軍潛艇襲擊才沒有下令減速,可他又莫名其妙地對本艦防護力過於樂觀,覺得這麼大噸位的艦船,挨上4枚魚雷沒什麼。
按道理,對一艘6萬多噸級別的戰艦,4枚魚雷確實算不了什麼。但是,由於「信濃」號施工不完全,很多水密門橡膠條密封性很差,電纜孔也沒有封堵,管道的法蘭接頭在爆炸中很容易破裂,這些導致了海水從各個大小破口不斷蔓延。此外,當時很多損管器材還沒有安裝,甚至排水泵都不齊全,看似防護力很強的「信濃」號,其實並不經打。日軍落後的損管理念和指揮體系,加劇了「信濃」號上的混亂。相比美軍機電部門設專職損管助理,統一指揮全艦損管戰鬥,日軍的損管作業既缺乏清晰的指揮體系,對受損後處置也沒有完備的預案和應對戰術。「信濃」號的艦員更是缺乏基本的訓練,很多毫無經驗的新兵和沒怎麼出過海的船廠工人,在損管戰鬥中反而是累贅,進一步加劇了全艦的混亂。
中雷後不到2小時,「信濃」號艦體就已嚴重傾斜,隨後迅速走向死亡。11月28日上午8時,其動力艙進水,鍋爐全部癱瘓。9時,失去了全部動力。10時18分,屢出昏招的阿部大佐下令棄艦,僅僅30分鐘後,「信濃」就沉入大海,成為了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
※烏克蘭高調亮相射程1000公里巡航導彈,俄: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俄羅斯都不敢的事,伊朗做到了,將美國軍隊列為恐怖組織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