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 憑空得到的東西,肯定有問題
「 子綦有八子,陳諸前,召九方歅(yīn)曰:「為我相吾子,孰為祥?」九方歅曰:「梱也為祥。」子綦瞿然喜曰:「奚若?」曰:「梱也將與國君同食以終其身。」子綦索然而出涕曰:「吾子何為以至於是極也!」九方歅曰:「夫與國君同食,澤及三族,而況父母乎!今夫子聞之而泣,是御福也。子則祥矣,父則不祥。」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識之,而梱祥邪?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未嘗好田而鶉生於宎,若勿怪,何邪?吾所與吾子游者,游於天地。吾與之邀樂於天,吾與之邀食於地;吾不與之為事,不與之為謀,不與之為怪;吾與之乘天地之誠而不以物與之相攖,吾與之一委蛇而不與之為事所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償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與吾子之罪,幾天與之也!吾是以泣也。」無幾何而使梱之於燕,盜得之於道,全而鬻之則難,不若刖之則易,於是乎刖而鬻之於齊,適當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終。」
01
憑空得到的東西,肯定有問題
徐無鬼是一位修行的方外之人,而《徐無鬼》是一篇飽含莊子對世人同情的故事集。
以這條線索來看,你就會發現莊子看著人們受苦的眼神中充滿了一種暖暖的同情,這就是整篇文章的調性。
我們之前提到,莊子藉由孔子的嘴提出一系列觀點。總體上來說,莊子還是蠻認同孔子的,並且他對孔子很在意,念念不忘。
在學習《莊子》的時間裡,我越發地覺得以前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某種想像的偏見當中,總覺得莊子是在嘲笑孔子。其實在八九成的故事中,莊子筆下的孔子仍然充滿了智慧、溫暖、達觀。
本篇,莊子講了一則關於命運、相術,以及觀人——觀察一個人未來命運走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會很感興趣。
南伯子綦有八個孩子,「陳諸前,召九方歅(yīn)」。九方歅,傳說是伯樂的弟子。
我們都知道伯樂相馬很厲害,真正通達相術之人,不是靠理性推斷的,他是望其精神和氣象,然後感應出來的。而且相馬、相雞、相人之人,都是通過感受生命體的能量頻譜,然後瞬間體會到未來的命運。
可能當年伯樂傳給九方歅一套通感相術,所以子綦就邀請九方歅來看他的八個孩子。「為我相吾子,孰為祥。」——你看我有八個兒子,請給我的這些兒子相面,看看他們誰將來的命運不錯?
哇,子綦真是厲害,養了八個兒子。那個時候沒有幼兒園,他們肯定很操心。
古時候養孩子就跟養小動物一樣,把孩子吃的東西堆在那裡,他們居然也能長大。其實想想我自己也是,以父母的工資比例推算,我媽把我從一歲養到十八歲好像用了不到三萬塊錢。
九方歅看了這八個孩子,告訴子綦:「梱也為祥。」(梱有兩個發音,一個念kǔn,一個念hǔn)
「子綦瞿然喜曰:『奚若?』」——南伯子綦瞪大眼睛,高興地說:「為什麼呢?」
九方歅說:「這個梱啊,將來可以一輩子跟著國君吃飯。」
「子綦索然而出涕曰:『吾子何為以至於是極也!』」這句話是說子綦突然有一種很沮喪、很寡味的神情,眼淚都飆出來了,說:「我兒子怎麼能到如此極致的慘況呢?」
九方歅說:「他一輩子可以和國君一起吃飯,而且會恩澤到他的三族,更何況他的父母。現在先生聽到此事卻哭泣,你是在拒絕福分啊。」
在古代,一輩子有人管飯吃是天大的好事。所以,九方歅很不理解。
南伯子綦說:「作為一名修道之人,你憑什麼知道所謂的好運氣就真的是好事呢?難道有肉有酒就好嗎?你知道這些酒肉美味是怎麼得來的呢?坦白說,我從來沒有期望過我兒子去過這樣的生活。」
南伯子綦這段話的意思是,你的念力和願力不是朝著這個方向發的,結果他卻突然過上了你不期望他過的生活,肯定是有什麼東西不對。
他接著說:「這就比如我從來沒有放過牧,但房子的西南角突然跑出了一隻羊;我從來沒有狩過獵,但房子的東南角出現了鸚鵡或者鵪鶉,你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對於我來說,我人生的目的無非就是和我兒子一起,過一種在天地之間悠然自得的生活,我希望他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和他們一起在土地裡面找食物,我不是很希望他們追求偉大的事業。」
這樣的爹,有意思。
02
你跟孩子說過「你將來要怎麼樣」嗎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篇不知道是真還是假的王朔的文章,他說自己就不希望女兒成功。他說:「你成功了幹嘛,不就是不給一群笨蛋看你有多傻嗎?」當然這篇文章可能是一篇偽作。
如果父母跟他兒女說:「我對你沒有任何將來要發達的期望,我只希望你能夠簡簡單單、快快樂樂地幸福。」可能這個孩子會愉快地成長。
小時候我的父母有沒有跟我講過「你以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認真想了想,好像真的沒有。他們從來沒有說過「你將來要怎麼怎麼樣」,那麼他們怎麼把我養育成這麼一個人的呢?
我認真地想了一下,父母只是在我面前扮演了一個很認真工作的人而已,或者扮演了一個不管在什麼樣的單位,總是經過一段時間就受到大家尊重的人而已,但是他們沒有要求過我怎麼樣。
子綦就跟九方歅說:「我只希望每天能跟這群孩子過簡單寧靜的生活,現在突然有了所謂世俗的報償,這是一種很怪異的徵兆,我感覺奇怪的事情將會發生,非常危險。這並不是我和兒子的罪過,大概是上天降下的罪過!我因此泣不成聲。」
結果後來你知道怎麼樣嗎?
不久以後,梱被派到燕國去,在途中被強盜俘獲,當時強盜覺得一個手腳健全的人很可能會逃跑。
於是這些強盜就砍了梱的腳,把他賣到了齊國。梱恰好被齊渠公買回來當作門衛,蹲在門口,只需要盯著外面就行了,一輩子管吃管喝。
從這件事情上來說,我們真的要重新思考相術到底意味著什麼。同樣一件事情——吃穿不愁,在不同的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好壞之分。
子綦說的話很有意思。他說:「如果我沒有把他往某個方面培養,從來沒有想過他會變成某個樣子,結果他真的成了這樣,這太危險了——他童年所受到的教育,起碼我希望他所受到的教育,是我演給他看的——我給他播下的種子都不是走這條路的,結果他後來莫名其妙成了這樣的人,這真的很危險。」
這就好像一對老實巴交的父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將來會成為明星。結果很偶然的機會,他的孩子成了明星。
有一天孩子渾身名牌回到自己的村莊,他在城市裡生活的狀態和在村莊里生活的狀態完全不一致,就給他帶來很大的衝擊。
尤其是他整個家族命運系統預裝的軟體和他的命運不完全一致,或者有很大差別的話,可能真的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我不是說窮人的孩子就不應該發達,如果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就教育他:「你以後要成為一個很成功的人、對世界有影響力的人、對世界做出很大貢獻的人。」哪怕是寒門子弟,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心念的種子和後來命運的軌跡是一致的,是不違和的。
但子綦不是這樣啊,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悠然於天地之間,並沒有希望他將來過上吃穿不愁的生活——最後吃穿不愁的代價可能就是不能悠然於天地,腿被砍掉。
03
對自己童年的願力有一個交代
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問自己:「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是應該給他們一個未來的期望,還是應該給他們一個開放的世界,讓他過理所當然的生活?」
我想說的是,在這個故事裡面,一個人的命運和他之前的期許最好是向著同一個大致的方向,最起碼不應該是矛盾或者衝突的。
如果你還想不清楚孩子的未來要怎麼樣的話,也許給他設置一個開放的未來,鼓勵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比你之前給他的設定(對於孩子來說)更得體。
每個人都應該想想童年的時候,自己播下過一顆什麼樣的「未來」的種子,然後看看自己今天的樣子是不是小時候曾經想過的。
如果不是,起碼應該想想中間發生了什麼,甚至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現在走的路和我童年的發心不一樣,或者和我父母對我的期許不一樣,我能接受這種不同嗎?我願意接受這種改變嗎?
當你意識到這個不同就是事實,而且你還願意接受這個改變的時候,也許是可以自洽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現在走的路、做的事情,和小時候播下的心靈種子不一致,而且你還不認同的話,那可能真的是一件需要安靜下來反省的事情了。
子綦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了命運不協調所帶來不詳之兆。
每個人在小時候都以某種方式被播下一些種子,這些種子大概是他的父母,他所處的環境賦予他的人生狀態的期許。如果後來他的生命軌跡大致是這樣的話,無論高低,其實是有一致性的。
但人世間又有種種不確定性,生命的軌跡到後來可能會演變得始料未及。如果之前的種子和後來的果實不匹配了,我想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覺察。
很多人一輩子過得不是很開心,並不是因為他成功或者不成功,而是後來所謂的成功和他之前的期許不一致。
所以我建議大家做一個小小的心靈功課,去看一下你小時候曾經夢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夢想包含了哪些你自己的發願和父母對你的影響。
再看一下現在你大致是不是往這個方向上行走,或者大約已經成為類似這樣的人。如果是一致的,我們應該堅持,因為這就是你的初心,守得初心,方得始終。
如果不一致,我們可能要花點兒時間問問自己——這種不一致,是你真心能夠接受的嗎,你能認同自己已經改變了方向嗎,現在的方向是你願意堅守的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不管是「是」,或者「不是」,當它出現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覺察,這種覺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真實的狀態。
有時候僅僅是因為混混沌沌地感覺不一致,隱隱約約地不確定,總覺得哪裡不對,但是沒有清醒地知道「哦,原來我現在過的生活並不是我童年的期許」,那種模模模糊糊、曖昧的混沌,不了解自己的不一致,才是真正導致我們不快樂的底層原因。
我想大致是這樣吧,只要意識到我今天正在走的路,哪怕不是童年的期許,但我現在已經在心靈上補寫了一個修訂,我告訴自己已經換跑道了,而且是我接受的跑道。
對自己童年的願力有一個交代,好像事情一下子順了很多。
我做過類似的練習,還蠻有趣的,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