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前,孫權求和退還土地,劉備為何沒答應?原因其實很簡單
夷陵之戰前,孫權求和退還土地,劉備為何沒答應?夷陵之戰可以說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這場戰役的失敗使得蜀漢數年經營的家底付之一炬。這場戰役結束之後的四十餘年,三國都沒有再爆發這種規模的戰鬥。
建安二十五年(220)呂蒙去世,曹操去世,法正去世。第二年劉備稱帝,劉備剛一稱帝就迫不及待的打著給關羽報仇的旗號東征伐吳。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奪回荊州,當孫權表示可以把荊州歸還的時候,劉備為什麼還要繼續打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時是蜀漢實力的巔峰,趁這機會消耗東吳的實力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劉備也很清楚,不管東征能不能打贏到最後吳蜀兩家都要二次合作。當孫權的使者前來求和的時候,東吳已經在氣勢上矮了半截。這時候可以說是箭在弦上,怎麼能就此放棄呢?
如果說劉備拒絕求和是過度自信,那麼孫權的求和就是無奈之舉了。孫權打完荊州就後悔了,馬上就千方百計和劉備聯繫,希望能再次合作。到了劉備準備發兵東征的節骨眼上,孫權更是拿出了好不容易搶到手的荊州來換取暫時的和平。
劉備伐吳為兄弟報仇,即關乎到仇恨,也關乎到顏面名聲。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相隨,南征北戰,無論劉備集團有多麼困難,關張都沒有離開,這是何等的忠義。況且關張跟隨劉備幾十年,戰功卓著,想想虎牢關、當陽橋,再想想葭萌關、荊州,還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送還劉備的夫人。
這份情義可謂天高地厚,甚至沒有關張,劉備集團很難有這樣的成績,劉備又如何不心疼關張?後來關張又都因為東吳而死,這份仇恨,不是劉備本人都無法理解,討伐東吳剛開始,又豈能因為東吳的求和而善罷甘休。
討伐東吳,也是可以增加蜀軍的凝聚力,收服人心。關張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一路斬將過關,追隨劉備,可以說比親兄弟還要親。二人卻死於東吳人之手,蜀漢的官兵自然也看在眼裡,記在心中,他們也很憤怒,而最為憤怒的莫過於張苞關興了。劉備如果不伐吳,估計關羽張飛的後人都不會答應,同關羽張飛走的親近的人也不會答應。這樣蜀漢就會人心渙散,軍心不團結。況且劉備兄弟被殺,劉備都不敢去報仇,也會被天下英雄們恥笑。
在孫權求和的時候,劉備沒有答應。劉備認為憑藉自己的軍事能力,以及從益州帶來的兵力足可以消滅東吳。一來可以報自己的兄弟之仇,二來可以為奪取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三來,自己已經反身把歌唱,沒有人可以在欺辱自己,自己再也不會過那種憋屈的日子。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總是被自己老婆打,他就這麼怕馬小紅嗎?
※曹操寵愛曹植多過曹丕,是因為曹植文採好,曹丕比不上嗎?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