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誰是真正的寶可夢老玩家?看看腦子或許就知道了

誰是真正的寶可夢老玩家?看看腦子或許就知道了

周末愉快,快來查收你本周可能錯過的科技新鮮事吧~

嗑藥工具

來源:JUAN V. ALBARRACIN-JORDAN AND JOSé M. CAPRILES

2008年,人類學家José Capriles在玻利維亞西南部的石窟中發現了一個皮革製成的小袋子。這個距今約有一千年歷史的袋子裝著骨頭製成的刮刀,帶有雕刻與寶石裝飾的木片,以及一根木質吸管。

皮革小袋子和其中的工具全貌 | Melanie J. Miller et al

而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嗑藥工具包」[1]。它的主人應該是用刮刀和木片磨碎了含有精神活性物質的植物,並用木質管子吸食它們。在這套工具上,研究者檢出了包括可卡因在內的五種精神活性物質,這意味著工具包的主人至少用它吸入了三種不同的「迷幻植物」。

研究者認為,這包工具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薩滿,他通過吸食植物改變精神狀態,進行宗教儀式。這些植物並不是發現地原產,工具包的主人可能是親自跋山涉水採集了它們,或者是當時這裡有完善的交易網路。考古學家此前就知道致幻植物與古代宗教儀式聯繫密切,但沒想到當時在南美人們嗑藥的種類如此豐富。

滅絕警報

2019年5月6日,聯合國在巴黎發布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 》[2],這是自2005年以來對自然環境進行的最全面的一次評估。該報告指出,如果不採取措施,未來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物種滅絕還將進一步加速。在未來幾十年,估計約有近一百萬物種將面臨滅絕風險。發言人強調,和應對氣候變化一樣,保護生物多樣性應該被列為最重要的全球議程。

「蝙蝠」恐龍

長著羽毛的恐龍形象已經逐漸開始被大眾接受,而現在,是時候介紹一下長著「蝙蝠翅膀」的恐龍了。本周,一隻「蝙蝠恐龍」的藝術想像圖登上了《自然》封面[3]。

來源:Nature

這隻「蝙蝠恐龍」名叫長臂渾元龍(Ambopteryx longibrachium),它的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距今約有1.63億年。它是一隻擅攀鳥龍科(Scansoriopterygidae)的小型恐龍,長著與蝙蝠和翼龍十分相似的翼膜翅膀

2015年時,研究者第一次發現了長著蝙蝠式翅膀的恐龍化石——奇翼龍,而這隻新「蝙蝠恐龍」的發現為翼膜翅膀恐龍的存在提供了更多證據。詳細解讀:遼寧又現飛天怪龍!恐龍界的「蝙蝠俠」終於實錘啦!

暗夜色彩

鞭尾魚(

Stylephorus chordatus)| Solvin Zankl/naturepl.com

人類和其他很多脊椎動物都需要充足的光線才能分清顏色,在昏暗的夜色下會變得接近色盲。這是因為我們負責辨別顏色的視錐細胞在暗光下不夠敏感,擅長對付暗光的視桿細胞又只有一種視蛋白,無法區分顏色。

但本周《科學》的封面論文卻發現[4],在比夜色更加昏暗的深海,有的魚類依然能看到彩色的世界。研究者通過基因組分析發現,有些深海魚具有多種不同的視桿細胞視蛋白基因,它們應該可以在應付暗光的同時識別光的不同波段——也就是說,在黑暗環境下也能擁有彩色視覺。在這中間,銀色洞鰭鯛(Diretmus argenteus)擁有的視桿細胞視蛋白甚至多達38種,這是迄今所知脊椎動物的最高紀錄。

童年回憶

誰是真正的寶可夢老玩家?看看腦子或許就知道了。

Game Boy上的寶可夢是不少成年人的兒時回憶 | Nintendo, The Verge

本周《自然-人類行為》上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研究[5]:科學家們找來11個小時候曾沉迷寶可夢遊戲的成年人,給他們看包括寶可夢在內8種不同類型的圖片,同時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了他們的腦子。結果顯示,兒時玩寶可夢的印跡還留在這些被試的大腦中:他們看到熟悉的寶可夢圖片時,大腦視覺皮層的同一個位置會被激活,而對照組的非玩家則沒有這種反應。

看到寶可夢圖片時,童年老玩家(左)與對照組(右)被試的腦活動差異 | Jesse Gomez et al

這說明什麼?人腦會對不同類型的視覺刺激做出不同反應,而這種反應也對應著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寶可夢的實驗顯示,這種「區域劃分」會受到童年視覺體驗的影響。看起來,如果小時候頻繁接觸一種新類型的視覺刺激,大腦可能就會給識別它留下一個「專門的區域」。

所以,到底為什麼要針對寶可夢?研究者也給出了一些理由,比如被試當年玩的像素化小精靈與現實中其他類型的視覺刺激差別足夠大,而且玩遊戲時小朋友接受這些視覺刺激的方式和強度都比較一致。

參考文獻

[1]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4/30/1902174116

[2]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9/05/1033781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137-z

[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0/588

[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19-0592-8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春天放大20倍,是什麼樣子?
這位大V,不只為我解決了一個橫跨大洋的難題……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