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占天府之土,麾下猛將奇才無數,最後卻敗給了劉備,原因有兩點
劉璋軍力比劉備強大,為什麼會被劉備打敗?其實隆中對已經給出了答案: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國志
其一:劉璋暗弱,張魯在北
張魯原先是劉焉部將,替劉焉鎮守漢中,劉焉死後,張魯卻不聽從其子劉璋的調遣,於是殺張魯母及其家室,並且派遣部將龐羲進攻張魯,張魯因此割據漢中,和劉璋徹底決裂。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提到的:「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沒有經歷北方戰亂的益州被稱為天府之國,物產豐盈、人口眾多。張魯佔據的漢中,只不過是益州的一個郡,劉璋卻佔有漢中以外的益州全境,相對於張魯,無論是兵力還是補給,劉璋都具有絕對優勢。然而,「強大」的益州劉璋卻被「弱小」的張魯死死的困住,不但主動出擊無功而返,而且遭到張魯的多次襲擾。劉璋帶甲十萬,居然打不過兵不滿萬的張魯,要麼就是張魯軍戰鬥力強悍,要麼就是劉璋軍都是烏合之眾。曾經打得劉璋軍丟盔卸甲的張魯軍面對曹操軍卻是潰不成軍,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又帶領益州軍打敗了曹操軍。強將手下無弱兵,士兵多寡並不是決定軍隊戰鬥力的唯一因素,還要看是誰帶的兵。
最後劉璋沒辦法,害怕被張魯消滅,居然派遣使者請劉備入川對抗張魯,他沒想到,這一請,不是解除張魯的危機,而是引狼入室。對張魯有絕對的優勢的劉璋,居然懼怕張魯到要借用外部的力量,難怪諸葛亮說「劉璋暗弱」了。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入川時「兵部滿萬」,可就是這不到一萬人居然擊退了張魯的進攻,劉璋情何以堪?益州將士在劉璋手下根本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實力,或者說根本不願意為劉璋去效死,而且生性軟弱無能的劉璋本人都怯戰,不敢調動大軍與張魯決一死戰,能贏劉備才怪了,一州之牧害怕一郡之守,也算是天下奇聞了。
其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為劉備奪取益州做出重大貢獻的三個人,一個是張松、一個是法正、一個是張魯,而這3個居然都是劉璋的手下。張松、法正大家都十分熟悉,可是大家想必會有疑問,筆者為什麼要把張魯也算上去呢?因為張魯雖然後期和劉璋決裂,一開始還是屬於劉璋手下的漢中太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正因為他的存在,才使得劉備有機可乘。其實若非劉璋誅殺張魯家人,張魯何至於與劉璋反目成仇?至於張魯不聽從劉璋的調遣,劉璋也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試問,如果成都之主有如曹操、劉備一般英雄氣概,張魯還會不聽調遣么?一個人背叛劉璋,那是他的問題,兩個人背叛劉璋,還可以說是背叛者的問題,但是三個甚至以上的人背叛劉璋,那就是劉璋自己有問題了。
張松不失為一代奇才,可是在益州卻只是區區別駕,劉璋不能重用他,他時刻感嘆懷才不遇,這才產生背叛劉璋的想法。如果說劉璋不用張松只能算是沒有識人之明,那麼不用法正真的是眼瞎了。法正何許人也?效力劉璋之時籍籍無名,效力劉備之時卻大放異彩。輔佐劉備打敗劉璋,提出著名的漢中策,設計打敗夏侯淵,奪取漢中,與諸葛亮等人聯手制定蜀科,稱為劉備的「謀主」。法正是百年難遇的曠世奇才,劉璋卻不能重用,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也難怪他們背叛劉璋了。益州的人才,除了法正張松,還有黃權、李嚴等,可是無一例外都沒有得到重用。因此,諸葛亮才會說:「智能之士思得名君」。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南郡到底該不該借給劉備?扣留劉備,關羽張飛真的會為周瑜所用?
※假如劉備真的統一了三國,真的會讓位給漢獻帝?有四個理由很重要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