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來勾引觀眾的胃了!
豆漿,油條,燒麥,酥皮餅,水煎包.......
牛肉粉,熱乾麵,麻花油茶……
或許也只有中國人的早餐文化,可以如此豐富有味。
今天來說一部關於中國人早餐的紀錄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早餐中國》
Breakfast in China
這部紀錄通過尋訪全國各地的早餐店,帶領觀眾品味最地道的中國飲食文化。
紀錄片中有冒著油光和熱氣的長沙特色豬油渣燒麥。
有炸到金黃酥脆的麻花,浸泡在香油茶里的西安特色小吃麻花油茶。
還有福建福安街頭的皮脆餡兒多,咬一口就會爆汁的水煎包……
這些餐食並不昂貴華麗,但每一幀都看得人口水直流。
紀錄片第一集講述的便是,長沙米粉。
如果你問一個土生土長的長沙人:
早上吃什麼?
十有八九會得到這個答案:
一碗米粉。
湖南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鹼面的江湖地位在這裡被米粉所撼動,長沙人尤其鍾愛吃米粉。
在長沙的大街小巷遍布米粉店,這裡有一家其貌不揚的學義麵館。
店主小陳已經經營了這家店23年,熟客眾多,前腳一位客人出門,後腳新的客人就進來。
小陳能夠清晰得了解這些熟客們的口味,客人還沒進店,他就能準確地向老客人發射熱情信號:
來了啊,跟昨天一樣嗎?
小陳家的店面不大,但口味卻是當地一絕,最為特色的便是自家的米粉。
長沙米粉講究4點:
一湯、二粉、三碼、四調料。
老陳家的湯,是用三四套後腿骨熬上十幾個小時的大骨濃湯,這是老陳家粉面的靈魂所在。
米粉則是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和壓條等工序製成。
而要做一碗地道的粉,絕對少不了點睛之筆的「澆頭」。
老陳家專註一味,長沙最傳統的肉絲碼子。
用土罐煨制4到5個小時的豬後腿肉,澆注在一碗熬制十幾個小時的豬骨原湯粉面。
最後,辣椒、蘿蔔、豆角加一點,再加上一個現煎的煎蛋。
一碗熱騰騰的長沙米粉就做好了。
但對於一個地道的湖南人來說,米粉光「吃」可不行,要用「嗦」的!
湖南老話說:
早晨嗦碗粉,神仙站不穩。
店老闆老陳的兒子陳騰飛,從四歲就開始吃米粉。
對著鏡頭,他實力演繹了一堂:
什麼才是地道的長沙人嗦粉?
只見他哧溜哧溜地把彈滑的米粉吸進嘴裡,然後喝上一口熱騰騰香噴噴的大骨湯。
看看著一邊翻白眼,一邊嗦粉的銷魂表情。
不過,熱愛吃米粉的可不只有湖南人。
貴州凱里的酸湯粉,同樣令人上癮。
老闆莫亮雲經營這家名叫「萬博粉館」的小店,也已經15年了。
每天都會四點鐘到店,把湯先熬起來。
別看這一碗普普通通的粉,裡面的料卻十分豐富。
香菇、肉丸、豬肝、火腿腸、鵪鶉蛋……
你能想到的配料,它都有。
早上準時7點開賣,下午2點就賣完,一天能賣出四百多碗粉,足見人們對這家粉的熱愛。
這些年來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拜師,但老莫對著鏡頭驕傲得說:
前前後後起碼有一百多人來向我請教做粉,我都不教。
老莫家的米粉看似普通,最讓人慾罷不能的主要是他家的酸湯和獨門秘制蘸料。
貴州人愛吃酸味和辣味,當地人常說: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
由此可見,貴州人對酸口味的喜愛。
老莫家的酸湯湯底用本地產的小番茄熬制而成,番茄還得挑那種熟透點、水分少的才行。
至於蘸料更加不能馬虎。
得用西紅柿跟青椒熬制,酸酸甜甜中帶著些許辣味。
最後,將香蔥、折耳根、辣椒面放進碟子里,再舀一勺熬好的西紅柿醬。
將熱騰騰的米粉放進蘸水碟里慢慢蘸,一定要小口小口慢慢吃,濃郁鮮香讓人慾罷不能。
老顧客們都說:一頓不吃,就心裡欠得很。
而對於福建福安的當地人來說,一天的生活要從一份水煎包開始。
這家水煎包店,原來並沒有名字,但是因為店裡水煎包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美味。
附近的老百姓給它取名為:二十四米街水煎包。
如今,這家店已經被視為這條路的名片。
店老闆至今堅持用傳統手藝來製作水煎包,柴火灶架大鍋煎制,使得包子帶有柴火香。
包子由上等豬腿肉、蘿蔔絲、蔥花做餡兒包成的包子,上鍋前鍋底塗抹一層豬油。
等到包子煎到半熟的時候,鍋內澆上涼水。
水開的時候包子,也就恰好熟了。
既能防止煎包烤焦,又能夠保證皮脆,肉餡多汁。
水煎包講究現吃現做,15分鐘出一鍋,食客們只能站在鍋前面的顧客端著盤兒、拿著袋兒、眼巴巴地盯著。
這鍋要是搶不上,只能再得再等下一鍋。
每一鍋水煎包開鍋的時候,就是食客們最幸福的時候。
剛出鍋的水煎包皮脆餡兒多,一口爆汁,那叫一個香、嫩、鮮。
夾起一個噴香撲鼻的水煎包,蘸料往上一滾,用筷子叉開,熱氣騰起。
餡兒鬆軟耐嚼,底部焦黃酥脆,一半酥脆一半鮮嫩的口感在唇齒間碰撞。
香酥油嫩的水煎包,配上兩塊錢一碗花生豬肺生地湯,既解膩又管飽,食客們對這樣的搭配百吃不厭。
很多人都說:
我從小做兒子(小孩子)開始就在這邊吃了,吃到現在。
相較於傳統的美食題材紀錄片,《早餐中國》沒有華麗精緻的鏡頭畫面,也沒有高大上的菜肴和食材,只拍當地人最受歡迎的早餐美食。
但鏡頭裡每一碗熱騰騰的早點,都帶著撲面的市井煙火氣。
而在美食之外,紀錄片最動人的地方在於——
食物背後的人間百態。
經營米粉店的老陳夫妻倆每天再忙,也要堅持親自接送上學的孩子。
貴州酸湯粉的老闆老莫總是笑呵呵的,可妻子卻對著鏡頭調侃丈夫其實是個急脾氣。
然而開店這麼多年,卻從沒和客人發過一次脾氣。
水煎包店的老闆每天都只營業到11點,剩下半天就要用來陪辛苦多年的妻子。
就連去菜市場買菜,還惦記著給老婆買水果。
他說:兩個人就一起做煎包啊,這是我最浪漫的生活了。
每一集只有短短5分鐘,如同現代人的一頓早餐的時間一樣短小精悍。
美食、故事、人生感悟穿插其中,彷彿一道道普通的早餐美食,都變成了一位老街坊在講述自己的故事。
紀錄片還有一個固定環節,每集最後總會讓老闆播放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
伴隨著歌聲,跟隨著導演的鏡頭,觀眾可以走進那些街頭巷尾。
身處車水馬龍的鬧市區,聚焦往來不絕的用餐人,感受熙熙攘攘的生活氣息。
很多人都說:
深夜的酒總不如清晨的粥。
尤其是對於很多像表姐一樣漂泊在異鄉的外地人而言。
一頓家鄉風味的早餐,就能勾起故鄉的回憶。
說著方言,吃著早餐。
如此似乎才是我們與食物、與生活最交融、最圓滿的時刻。
如同紀錄片結尾的那句話一樣:
只要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