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變壞,從這3個不當管教方式開始!

孩子變壞,從這3個不當管教方式開始!

文:vipJr

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為何會變得不聽話又離經叛道?快來看看今天的這篇文章吧!

01

已經上初二的小月,是家中獨苗,長得秀氣,學習也不錯,是人們眼中懂事的好孩子。

小月的媽媽特別怕女兒早戀,影響學習,升入初中之後,就對其進行了嚴密監控。

只要有男生打電話找小月,她就一定過問;每天放學後,規定幾點鐘到家,超過時間她就問個不停,而且會聯繫老師核查女兒有沒有說實話,還經常擅自翻女兒的書房。

因此,母女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僵。

為了能時刻掌握女兒行蹤,小月媽媽給女兒買了部手機。一次偷查時,發現女兒和幾個男生在微信群里聊得很火熱,於是她把手機沒收。那次小月放學後賭氣沒有回家,和同學去網吧玩了個通宵。

小月媽媽當時急瘋了,差點報警,還好第二天在學校門口等到了背著書包來上學的女兒。

問來問去,小月都不肯說昨晚去了哪裡,媽媽一怒之下把事情捅到了校長室,這件事也在學校里傳的沸沸揚揚。

從此以後,所有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小月,小月也因此轉學。到了新環境,她更無法融入,不僅沒有朋友,學習也一落千丈。後來還和高年級的男生談起了戀愛,被媽媽發現時,竟然鬧得要離家出走......

原本很優秀的一個孩子才一年不到就變成這樣。直到這時,小月媽媽才終於發現,自己除了傷心失望外,已經是黔驢技窮了。

02

原本乖巧懂事,品學兼優的孩子,為何會變得如此不聽話,離經叛道?

因為在許多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永遠橫著一對「為你好」的焦慮父母。他們以無可辯駁的權威,以狹促的個人經驗管控著子女,最終把孩子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

這種不自知的越權,時常表現在這三種管教方式上。

過度干預

在《歡樂頌2》中,關雎爾的媽媽會經常干涉女兒的打扮,「那樣不好看,這樣才好看。」

也會未經同意就替女兒打掃本來就很整潔的小屋,拆被子拆褥子,洗那些並不髒的衣服。

就算是幫女兒安排相親對象,也時常自作主張。關雎爾無奈的接受著這一切,過得並不開心。

許多父母會把人生的所有寄託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能為孩子「安排」一個美好人生,可是這種過度干預的做法,往往會大大削弱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從收拾書包、整理房間這些生活小事,到工作選擇、婚姻嫁娶,無不參與、無不干預,甚至直接幫孩子做決定。

長久以往,孩子會越來越依賴父母,變得不愛動腦,懶得思考,懶得操心,啃老便成了最佳選擇。

過度獎勵

「把飯吃完媽媽就帶你去超市買好吃的」

「乖乖睡覺,明天獎你一顆棒棒糖」

「把作業寫了,就可以看動畫片」

……

這樣的對話在生活中時常聽到,每當孩子不配合的時候,父母們最喜歡用各種獎勵去收買孩子。

等孩子大一點上學了,一顆糖、幾集動畫片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獎勵數量不斷變大,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做什麼事都要討價還價,直到最後越來越難以滿足,越來越不聽話。

你的過度獎勵,就這樣一點點侵蝕了孩子,使得他們在不斷的刺激和引誘下,最終打開了心中的「潘多拉魔盒」。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曾耗費十年時間,做了一個試驗。

他的團隊從十幾所紐約學校中,選出了400名五年級學生,研究表揚對於學生的影響。

通過多年的系列追蹤試驗、研究,他們發現:被過度表揚的孩子,將維持自己的聰明形象變成了頭等大事。

他們變得不願意冒險嘗試沒有把握的事情,也不願意承受失敗的體驗。家長們出於鼓勵孩子更上一層樓的表揚和獎勵,反而吞噬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過度保護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

因為從小捨不得孩子吃苦,要什麼給什麼,年僅15歲的天天(化名),身形發胖,重達300多斤,在本該努力學習的年齡卻沉迷遊戲,甚至夜不歸宿。

天天的父親張先生(化名)擔心孩子這樣下去會學壞,便不給他玩手機,結果倆人在爭奪手機的過程中,張先生被兒子壓傷。

天天還不斷責怪父親多管閑事,無奈之下,張先生只能報警求救。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一點都不同情這位父親。因為他「平時特別溺愛兒子」、「捨不得管」,此次受傷,就是在為之前對孩子的溺愛買單。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們過度的保護,會剝奪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機會,讓他們無法形成責任意識,漠視社會規則,我行我素。

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絲委屈,你以為這是愛,其實這只是父母們自編自演自我感動的一場戲。

中國有句俗語:「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身邊所有的人都得圍著自己轉,成了「小霸王」。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自然很難生出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03

2016年,心理學家武志紅率先提出了「巨嬰」概念:缺少獨立能力,極度依賴他人、以自己為中心,需求必須得到滿足、過分偏執,把想像等同於現實。

而上述三種常見的錯誤管教方式,最終會將孩子培養成這樣的「巨嬰」。

父母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正確引導孩子:

適時放手培養自主意識

對於已經上初中的孩子,少一些控制和干涉,相信並尊重孩子,允許他們失敗,也給犯錯改正的機會。

年紀尚小的,父母可以在一邊協助,直到過渡到孩子可以自己完成,讓他們收穫控制自己生活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刺激。

換種方式獎勵

不用物質獎勵,而用有趣的事情來代替。

比如一起做手工,或者一次徒步旅行、野外露營,也可以是全家人去看場電影。

這種方式,不僅激勵了孩子,還能加強親子關係,比簡單的物質獎勵有意義得多。

不放任,立規則

信任孩子不代表完全不管,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訂合理的規則,確定下來就得無條件遵守,而對於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父母就不能退步,因為只有守規則,才能有自由。

著名教育家B.M.西格爾曾說:「父母的關愛是孩子需要的維生素,但應當牢記,孩子需要正常劑量的維生素,缺它不可,過多無益。」

是把孩子推向黑暗,還是獲得光明,這完全取決於父母是否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愛孩子是天性,懂得如何正確的去愛,就需要加上許多智慧。

教孩子懂規矩、擁有優秀品質、獲得自立能力,這才是真正為他們好的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父母對孩子非常大的殘忍,就是在學習上放任自由
玩具越少孩子越優秀?爸媽越早知道越好!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