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結腸息肉怎麼破?聽聽醫生怎麼說

結腸息肉怎麼破?聽聽醫生怎麼說

內鏡檢查是消化科醫生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通常在進行胃腸鏡檢查前我都會詢問一下患者的病史。2個月前,我接診了一位40多歲的大姐,我問她「您有什麼不舒服嗎?」,她回答我說「因為父親有結腸癌,自己不放心所以也來查查」。

腸鏡檢查順利進行,當我退鏡到乙狀結腸時猛然發現了一個大小約1 cm的息肉,徵得家屬同意後我們用圈套器把息肉切除掉,術後病理證實為管狀絨毛狀腺瘤表面部分區域呈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一種結腸癌的癌前期病變。

事後想想這個大姐真的是很幸運,如果她沒有較好的查體意識,如果她再拖個2~3年行腸鏡檢查,那時這個息肉很可能已經變成結腸癌。

雖然結腸癌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國實際上超過80%患者確診時已發展到中晚期,早期診斷率僅10%~15%;國內調查顯示,早期結腸癌術後存活率達90%~95%以上,而晚期則只有5%。那預後可想而知。

一.結腸息肉是個什麼病呢?

凡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都稱為息肉。換句話說,息肉就是結腸黏膜的異常突起。

結腸息肉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其中一部分息肉卻是結直腸癌的「前身」。從小息肉大息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息肉癌變,這一過程一般需要5~15年。這個發展過程已經給人們提早干預留出了足夠的時間,只要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病變,並及時切除便可以消除後患。

二.結腸息肉有哪些癥狀?

其實大部分結腸息肉患者沒有任何癥狀。但小部分患者會表現出下述癥狀:

1.便血:當息肉較大發生破潰時可能會出現便血,通常是出現間斷性的小量出血,血附於大便表面;嚴重時,出血量可明顯增大。

2.排便習慣改變:如果腸息肉位於結腸遠端,並且體積較大的話,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會出現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狀況。

3.腹痛:罕見,但當息肉較大引起腸套疊等併發症時可出現腹痛癥狀。

4.腸道外癥狀:如果出現一些典型的腸道外癥狀,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現多發性骨瘤和軟組織腫瘤,就應考慮是否患了Gardner綜合征,出現皮膚黏膜色素斑應考慮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簡稱P-J)綜合征。

三.為什麼會長息肉?

1.遺傳因素:

一般認為,結腸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後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2.炎症刺激:

炎症長期刺激腸黏膜,腸黏膜的炎症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癒合之後,導致疤痕逐漸收縮,形成息肉,又由於慢性炎症刺激,致腺體阻塞,黏液瀦留而發病。

3.糞便、異物刺激和機械性損傷:

糞便粗渣和異物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腸黏膜損傷,使細胞出現異常增生,形成息肉。

4.生活習慣、飲食因素:

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飲食及吸煙、飲酒均是結腸息肉形成的高危因素。

四.結腸息肉分類

(腫瘤性息肉與非腫瘤性息肉)

1.腫瘤性息肉:

病理分型包括傳統腺瘤(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型腺瘤)、鋸齒狀腺瘤。息肉從形態分型分為扁平息肉、亞蒂息肉、有蒂息肉。比起有蒂腺瘤,無蒂腺瘤的癌變率較高,並且如果腺瘤越大,癌變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絨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變。

2.非腫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淋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癌變可能性較低。

五.你是結腸息肉的高危人群嗎?

一般來講,結腸息肉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

1.大便潛血陽性。

2.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且年齡在40歲以上。

3.以往有腸道腺瘤史。

4.排便習慣的改變。

六.如何發現結腸息肉,

結腸鏡能檢查到哪些部位?

如果想發現結腸息肉,必須要做結腸鏡,結腸鏡能觀察到直腸、全部結腸以及迴腸末端的腸黏膜情況。

七.結腸息肉如何治療?

目前常見的內鏡下息肉切除術主要有鉗除術、氬離子凝固法、圈套器冷切除、內鏡下黏膜切除術 (EMR)、分次EMR(pEMR) 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 等。

八.結腸息肉已經發現並切除了,

還需要複查嗎?

即使切除了息肉,但人的基因未變,環境未變,生長息肉的土壤沒變,所以結腸息肉仍有複發的可能。因此,定期複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單發息肉切除、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複發,說明這個人息肉複發的概率小,之後可以改為每5~10年查一次。

對於術後病理提示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複發和癌變,為保險起見,有條件者根據個體情況更加密切的複查,比如3~6個月複查一次,連續兩次陰性,可適當延長複查時間。

上圖:內鏡下息肉切除手術

九.結腸息肉能夠預防嗎?

美國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髮布降低結直腸癌的方法,當然對於結腸息肉同樣有借鑒意義:

1.膳食纖維:以往證據顯示膳食纖維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而這項報告則進一步補充,報告每天攝入90克全穀物可將結直腸癌風險降低17%。

2.多食全穀物食品:AICR / WCRF的研究首次將全穀物和結直腸癌獨立地聯繫起來,全穀物的攝入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生風險。

3.運動:多運動可以降低結腸癌風險(但無證據表明可降低直腸癌風險)。

4.其他:魚類、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橘子、草莓和菠菜等)、多種維生素、鈣劑、乳製品等也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5.大腸息肉高危人群注意定期複查結腸鏡。

通過上述講解,想必大家對「大腸息肉」已經有所了解了吧,請大家注意身體健康,如果您有上述我們提到的高危因素,一定抽空到醫院做個結腸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患於未然。

作者:威海市立醫院 來源:威海市立醫院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我們有很多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胃腸道腫瘤
已經發生腸化的萎縮性胃炎還可以逆轉嗎?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