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書法全集》——劉正成的世界

《中國書法全集》——劉正成的世界

劉正成的世界

耿介耳

云何名為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現在未來為世。

——《楞嚴經》卷四

書法是人離開此岸世界的最後一境,同時也是進入彼岸世界的第一境。

——熊秉明

人之於世,生涯各別,聞見有異。或逆水行舟,或順流而下;或歸於鬱郁乎山林,或交匯浩浩乎大海。而智者居處,每每善於反觀諸己,順逆之間,常常別寓深意。讀《莊子·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人人皆或為河伯,所不同的是行旅參差,駐留各有取捨。有的逡巡於河間,有的順流東行,有的望洋興嘆,幡然有所思,而極少有的,則是決意躍入巨流,匯入無盡的浩波。

劉正成即如是。

從三十年前出川的青年才俊,罹驚濤,搏巨浪,櫛風沐雨,千里弄潮,終於直抵瀚海,「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後漢書·黃憲傳》)。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劉正成連續舉辦了兩次大型個人書法藝術展覽:2011年「江山尋繹」展和2013年「隴上鴻泥」展。

選取兩次展覽的一般性媒體報道,作後世寫史之梗概。

2011年6月18 日,由榮寶齋和國際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江山尋繹?劉正成書法作品展」在北京琉璃廠榮寶齋美術館舉行, 各界知名人士和國內外藝術家、書法愛好者近千人出席了開幕式。

這次展覽分為黃州吊蘇、峨眉問道、草堂春興、平原懷古、湧泉踏青、琴島看海、遙望天池、燕山待雲等八個部分, 集中了劉正成近期在祖國南北各地即興創作的精品92 件, 同時, 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精裝本《江山尋繹?劉正成書法作品集(辛卯卷) 》也於當天發行。開幕式由著名影視演員張鐵林主持, 文化藝術界人士朱清時、魏明倫、 周韶華、薛永年等到場祝賀。展覽開幕式上, 台灣學者傅申還代表傅申書學基金會對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頒發了「書法學術文化獎」。

2013年8月16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甘肅省博物館、國際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隴上鴻泥·劉正成書法作品展」,在甘肅省博物館拉開帷幕。來自新加坡、台灣等地的著名書法家和省內外著名書法家、文藝界知名人士等近千人出席開幕式並參觀展覽。

劉正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全集》主編。長期以來,劉正成致力於中國書法文化的研究,積極推動了我國書法事業的發展,並提倡走出書齋,尋求人文關懷、注重文字原創性與風格獨特性的創作。從2012年11月10日開始,劉正成歷時半年多,踏上了「隴上鴻泥」採風旅程,他跨越了數十個縣、市,足跡遍布了甘肅的山山水水。此次「隴上鴻泥」劉正成書法作品展,正是他在甘肅各地採風創作後,經過精心準備推出的一次書法彙報展,其中不僅熔鑄著他多年來對書法藝術的思考,對甘肅的滿腔情意也在作品中悉數道出。

從1980年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開始,劉正成參與和組織籌辦過無數的國內外展項,自己的大型個展卻始終無暇顧及。步入65歲後的劉正成,情境漸變,書風自化,內心勃鬱一寓於書,他以這樣的兩個展覽方式開啟自己的藝術新境。他從書寫觀念、書寫方式、書法精神切入自己的藝術探索,讓形質煥發神采,也讓神采潤澤了形質。

在劉正成身上,糅合了逸士氣、名士氣和英雄氣,在不同的時空中,他的作品隨著他的情緒投射出複雜的映像感覺。

2009年,劉正成應邀為英國BBC製作電視專題片在北京中山公園書寫「泥龜夢蝶」丈八巨幛。饒有意味的是,他把莊子的兩個別具寓意的符號疊加在一起,生髮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

四個字,這是他的內心獨白。

他坦言此為自我「現狀最生動準確的寫照」(江山尋繹序言)。這是從2003年人生低谷走出的劉正成對自己的一個讖語,抑或是一份敬誡、一份祝福?隨後,劉正成增加了一個新的齋號「泥龜夢蝶堂」。就是在「江山尋繹」研討會之後,他曾對自己的學生說:「大家從他們的角度看,覺得高興,也可以理解。我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聽到我在研討會上說的『泥龜夢蝶』了嗎:是做一隻在泥水中爬行的龜,還是被釘在牆上供人瞻仰,哪一個更快樂?我其實很快樂。」(王寶林《「悲欣交集」劉正成》)

跌宕俯仰的人生感遇,使他剪滅了許多世事浮華,他深知泥龜之曳於塗,那種深沉內在的一隅之樂。然而,心雄萬夫的劉正成,胸中的逸氣、浩氣在增加,而源於被放逐的不平之氣也在蘊積別樣的藝術能量。同樣是在BBC的這次採訪中,他在中山公園蘭亭八柱前席地而書的,還有一副丈八匹的巨聯:「松低壓竹,草長礙花」。他說:

「我家有一個天井似的小園,有一棵松樹長不高,老壓著下面的竹子;太太付淑群喜歡月季花,她栽的好多株月季花被青草圍困爭肥料,月季花長得又瘦又弱花朵極小,故得此聯。」

(《江山尋繹》序言)

這幅字在「江山尋繹」中鋪地展出。慷慨與憤激的情緒在粗放豪邁、蒼茫激越的線條中得以噴發,一種強大的氣息瀰漫在展廳。

從源頭上講,他少年時期從趙孟頫入手後,於《冠軍貼》用力較多,又《曹全碑》《麻姑仙壇記》,復轉而晚明六家。他自述自己的草書源自張芝,而後廣習章草,雜以王鐸、王寵、徐渭;行楷則取自蘇軾的醇厚、六朝碑版的剛健精緻、晚明六家的意境與章法。石開對此問題的追問和判斷發人醒豁:

「劉正成書法的師承對我來說是個謎,我曾頗有興緻地探尋這個問題,也承他透露了一點消息。我曾在一篇專論中說他寫蘇東坡,他早年應該認真地寫過蘇,好像他也默認了這一點。但他自己說的是他大量臨過魏碑,我倒看不出有多少魏碑的消息。總之,作品如果能與古人似曾相識,又說不出淵源所自,必是大書家的一種標誌,因為它至少說明三點:一、原創性強;二、作品的信息複雜、豐富;三、不是無根之木,但根看不見。」(《書譜》第98期「劉正成專輯」之石開先生訪談 )

書法技法的傳承,進而引申到精神氣質的陶冶,非必經其手摹,然必關乎心追。劉正成訪問魏啟後,對其融化簡牘書的神髓倍感興緻,但魏老明確表示並沒有臨摹簡牘。此證正可說明,劉正成在長期的書法活動、研究、考察中,神之所至,直可橫跨千古、晤談先賢,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寓之於書。暫且讓我們循著他對蘇東坡的追慕,領略他與往哲的神交。他自述曰:

一九八二年我曾作為《四川文學》的編輯來黃州組稿,舟渡長江時想到流放在這裡的蘇東坡,回去後寫了歷史小說《望美人兮天一方》。三十年後我重來黃州憑弔東坡,仰看大江,瞻仰赤壁,回到賓館挑燈寫了四首東坡黃州詞。第二天一早,我又情不自遏地揮毫草書《前赤壁賦》十條屏。睡了一個午覺起來,興猶未竟,黃州書友童德昭來為我展紙,又疾書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油然融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情境而不自醒。在題跋中把市政府童德昭秘書長稱為「黃州守」,自然又是東坡情結。黃公在江邊船上設宴饗我,我們舉盞遙望南岸的松風閣,品賞長江魚,話古今故事,情懷躍然於胸中。此時的長江不僅北移赤壁,且已無滔滔江水,因為有三峽大壩,下落的江水已變成尼羅河一樣平靜無聲地流淌。可是我心不平靜,仍如滔滔江水。我被放逐十年,重來黃州吊蘇,二日之間將所思所感「一寓於書」、「一瀉於書」,自覺與往日不同。王國維拈出「意境」二字真妙,無「境」有何「意」?有「境「必有「意」,「意」隨「境」遷,白紙黑字,豈虛妄哉!

(《江山尋繹》自序)

心神相合,以致情痴如斯,灌注於內,反轉而帶動手的應接,煥然而發新形質,亦當自然而然的。三十年際遇感發,因為相似的經歷,迸發出不可遏止的澎湃激情,蘇東坡所傳導給一個當代成熟藝術家的情緒波動,牽引並可能引發他的藝術感覺和表現的遽變,因此情,因此時,因此人,因此境,遂有意境出焉。

逸氣,是劉正成始終的底色。在他的性情中,在他的書法中,離開了沖逸之氣,便失卻了立論的根基。

少年初學書法,家中沒有法帖,母親讓他臨寫佛龕上的字跡,他也喜歡遊走都江堰的青城山,從山腳下一路上行,手提紙筆墨盒,臨遍山觀間的古人勝跡。

劉正成字裡行間所蘊藏的六朝古風,不知其所以來,大抵半緣佛道半緣心吧。踏入書壇,年輕的劉正成曾為峨眉山寫過一副大草對聯,用李白的詩句。聯曰:「漫掃白雲尋鳥跡,自鋤明月種梅花。」刻出來掛在白龍洞。十年前,峨眉山心定法師讓又讓他為萬年寺大雄寶殿寫過一副對聯,用的是何紹基的聯句。聯曰:「心同佛定香煙直,目極天高海月升。」他以丈二匹宣紙原大書寫,心定法師又特選烏木鐫刻出來,塗白而非描金,在法相莊嚴間別有清氣,劉正成喜歡那種「超然的味道」。他說:「我在峨眉留下的兩聯,應是我所解讀的李太白、何子貞心中的峨眉山中境界,當然也是傳達峨眉山千年佛家勝地的與凡塵不同的境界。」「三十年來,我走過不少北國道觀佛寺,確實難再覓得這種置身雲霧中的飄渺風景。見多識廣的京城南派著名裝裱師丁師傅看了我這回寫的大字《心經》楷書十條屏後,由衷贊了兩個字:「好靜!」我覺得他深深領會了我峨眉山此行收穫到的「心同佛定」的筆墨境界。」(《江山尋繹》序言)

在2013年的隴上行程中,劉正成被邀請在敦煌石窟洞中抄寫《心經》,這是藏經洞發現之後的百年間在此寫經的第一人。洞穴逼仄濕冷,光線昏暗,隨行和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往來熙熙,本以為僅匆匆做幾個鏡頭而已,不想一種無可名狀的內心岑寂,使得抄經人凝神收視,很快寫完了第一屏,第二屏。身後是千年依稀的佛本生壁畫,案旁點燃的三柱蠟燭,光影參差,彷彿綿邈在亘古夜色的靜謐里。二個小時,觀者也隨著書寫者的氣息越發沉靜下來,四條泥金六尺對開的《般若般羅密多心經》260字楷書屏,在寂然中爆發出的掌聲中完成。

在佛的世界裡,其定心如此。

劉正成具佛心,盈道氣。尋訪軒轅黃帝曾經問道智者廣成子的崆峒山,在山巔的渾圓頂上,他乘興而書榜書「玄鶴」二字。玄、鶴本為廣成子修道時的一對童男女,在廣成子得道升天時,日久生情的玄與鶴,甘願人間相守,永遠留在了東台的岩洞里。

劉正成在創作手記中曰:

此作與《關河夢斷》同樣,堪稱有設計的行為藝術,揮毫以前,略有影像掠過心中。揮毫之後,腕底「玄鶴」又非心中「玄鶴」矣!此作尤感動於玄鶴的故事,此書則在於提醒今世「理性與情感」才是永恆的主題。

其筆下大有恍兮惚兮、惚兮恍兮的境象,巨大的氣流盤桓迴旋在筆墨之間,雲翥鶴飛,超然象外,此真神來之筆,史上所未見。

一件藝術經典的產生常常借因緣際會,妙應自然。而一旦落筆成型,其所來所指,又常常並非創造者的詮釋所能盡意。藝術大抵得魚忘筌,登岸棄筏。「玄鶴」在劉正成的心間生,在劉正成的腕底成,兩相映照,並非一體。腕底或因偶然的躍動而或若有所失,或新生意象。而創作的源頭和根本則全在心底的蘊積,這是無疑的。不知道劉正成在設計這件作品時,心底的「玄鶴」竟為何物何境,而最後呈現在觀者眼中的「玄鶴」,又使人心生萬千玄想,觀之如鶴在,思之已杳然。

我想,與蘇東坡神交既久,沖淡清逸的劉正成心間,一定還有一隻縞衣玄裳的孤鶴,它是一脈來去無蹤跡的道氣,或時時縈繞在創作者的思想中,如暗夜中的星月。

那曾是東坡的夢中所見。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蘇軾《後赤壁賦》)

人生跌宕而出現的內心勃鬱,在劉正成的作品中時有體現。「松高草長」聯是,「江山尋繹」中有一幅劉氏自撰的狂草七言聯「蜀嶺已看春雨歇,燕山猶待白雲歸」,也為作者特意挑出,明確地表明,此間有顧復初、何紹基客行天地的坎坷宦遊的情結浸潤(見江山尋繹自序),這也是。但同時,不平和憤激,劉正成也逐漸在蘇東坡那裡得到了釋懷、通達,繼之而有了更多的慨當以慷的情懷。

隨之而到來的「隴上鴻泥」展,劉正成因為與陸放翁和林則徐的邂逅,使蓄積已久的的英雄氣充溢而出,浩蕩天際。

劉正成甘肅採風,從瓜州到酒泉,車過嘉峪關,從長城殘垣處往嘉峪關遙望,他想起林則徐被貶邊塞時所作的《涼州四章》,感而和詩《癸巳春步林少穆涼州四章韻》曰:

棄璞也曾惜卞和,門庭舊雨雀堪羅。

頻搔白髮慚虛名,猶剩紫筆耐折磨。

賣字隴上憐足軟,揮毫城下患才多。

百卷全集馬遷史,廿載磋跎奈爾何!

直抵內心的自我剖解,成為二十年心路的一注詮釋。滄海橫流一浩嘆,天涯放逐一悲歌,劉正成的胸中仍大有塊壘。當他把這首詩寫在那幅丈二宣大屏上時,彷彿讓讀者分明看見,茫茫天地間,狷介直行的書寫者仰天長嘯的背影。弔古感遇的情緒,延續了「松高草長」聯語的情境,甚至,或可成為對聯語的低沉釋讀。

但是,畢竟遇到了林則徐。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流放伊犁的漫漫途中,林則徐聞知朝庭和英國簽訂了包括割讓香港在內的不平等條款的《南京條約》,心中萬分悲憤。九月初八,長途跋涉的林則徐經過通向邊戍的最後一關——嘉峪關。當他乘坐的馬車剛出關口,厚重的城門便在他身後砰然關閉了。昨日封疆大吏,一朝天涯孤客,無限悲愴的林則徐寫下了《出嘉峪關感賦四首》。其第四首寫到:

一騎才過即閉關,中原回首淚痕潸。

棄繻人去誰能識,投筆功成老亦還。

奪得胭脂顏色淡,唱殘楊柳鬢毛斑。

我來別有徵途感,不為衰齡盼賜環。

劉正成讀及此處,飲恨泣下。

2002年12月,劉正成深陷怨毒,無力自救。他自西安趕赴平涼的路上,大雪封山,車行岐山,再繞鳳翔、千縣、隴縣,轉到寶雞至平涼的省道,已是夜半。飢腸轆轆,車行踽踽,進入甘肅境內的神峪河,又爬上大彎嶺,下山到安口鎮,已經凌晨兩點來鍾。當車子取道華亭,終於爬上六盤山東麓的關山支脈時,困累至極的劉正成想下車休息一下。

打開車門,暗夜中依舊白雪皚皚,面前除了呼呼北風,就是凍僵的寂靜。朝南望:一百六十公里外是秦嶺;向北看:五十公里外是平涼。站在這曠野白雪的關山上,寒風吹得人左右搖晃,而先生有意解開衣襟,似乎刻意要寒氣滲徹肌腹。先生雙手權在腰間,一任疲憊、壓抑淹沒在這冰天雪地的世界裡。沉默中,先生不禁吟起韓愈《左遷至藍田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朝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包治國《「隴上鴻泥」採訪紀行》)

此境中的劉正成,讓讀者疊印出另一幅既往的畫面。那是140年前,西行的林則徐困卧途中的一則日記。

自安西以西,路皆沙磧,往往數十里無水草,碎沙之下實有石底,車行戛戛有聲----夜在車中宿。

(《林則徐集?日記》)

低吟韓退之的時刻,劉正成定是撕心泣血。

人之苦厄,是文之大幸。人或不免於悲,文或因而升華。還是要記取韓退之的不平則鳴論: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韓愈《送孟東野序》)

造物弄人。天造此公,或竟不免於此劫。但也只因為此劫,使得劉正成的內心越發豐滿、厚重,他要承受自我生命的涅槃,還要承擔文化生命的再造。十年後的劉正成,遇到了林則徐,已遠不僅僅停留在身世感遇,而深切地轉換為同志唱和。從韓退之到蘇東坡,劉正成由人間行旅中體味、認同、釋懷、超然,當其潛在的浩然之氣,不期然遇到林則徐的時候,與往日大不同的,便是一股英雄氣陡然煥發。落落江湖,不獨有坎坷勞頓,更「別有徵途」;白髮凋零,不枉廿年蹉跎,更幸有馬遷史筆。

他在書寫林則徐的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時所作的創作手記云:

某非英雄,然每有英雄情懷在否?林公此聯,每每令志士動容。然從前為何不書而今日書之?乃因走了林公落難之路,讀了林公落難之詩,乃知此句非為青年人之豪言壯語,而是烈士暮年的道德自省。書寫此聯亦為某之道德自省,未敢言人書具老者乎!

2013年4月12日,茫茫戈壁上點綴的烽燧殘垣映照著邊關的餘暉,在萬里長城最西頭的城樓下,在雄關漫道的起點,劉正成揮巨筆寫下「關河夢斷」榜書大草五屏。

自跋曰:

陸放翁日:關河夢斷何處?林則徐曰:一騎才過即閉關,中原回首淚痕潸!去國懷鄉,干古同心。癸巳於嘉峪關,正成。

他把司馬遷喚醒,把韓愈喚醒,把蘇東坡喚醒,把陸遊喚醒,把林則徐喚醒。

曳尾塗中的泥龜,夢蝶。

30年間,劉正成由文學而書法。

有意味的是,他在文學與書法舞台上的真正亮相,都是同時出現在1980年。這一年,劉正成的書法作品參加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同一個月內,他在《四川文學》發表了第一個短篇歷史小說《懷素自敘》。之後,他的一系列歷史小說相繼問世,關於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小說《地獄變相圖》發表後,正在《星星》詩刊當編輯的著名詩人流沙河先生來到《四川文學》編輯部對他說:「看了這兩篇歷史小說後,已對你刮目相看。」

似乎命運也在昭示,兩個第一,劉正成起於文學,歸於書學,而且,兩者如此緊密地凝結在一起,形成劉正成的文化基因。

在《劉正成歷史小說集》中可以看到,他的筆觸從來都是集中在那些影響中國文化進程的歷代著名文學藝術家身上,莊子,懷素,吳道子,蘇東坡,徐渭,孔尚任……並且,這些人物也深刻地融入並影響了劉正成的一生。他甚至說,《地獄變相圖》中所寫的天地人神的煉獄圖景,彷彿成為預言,都在他日後的生涯中一一驗證。

劉正成以文學才華顯世立身,而以書法成就為天下廣聞。在他的文學事業順風順水的時刻,一個偶然的機遇,讓心懷瀚海的劉正成最終選擇了出川進京,並且,他的職業生涯從此由文學跨入了書法。從表面上看,劉正成放棄了文學,停止了他日益成熟的歷史小說寫作,但文學卻像種子一樣已經深植於他的文化沃野,那片隱隱的生命的綠色成為他的書學天地的一幕不可或缺的背景,文學的強健根系,轉而為他的書法成就注入不竭的養料。

劉正成痴迷於文學的結果,一則使其立身,一則使其立根。立身僅僅解決了他的生存環境的轉換,而立根之說意味著,文學貫穿了劉正成的一生,滋養了他的心性,啟迪了他的靈悟,煥發了他的風神,完滿了他的詩化人生。文學成為劉正成藝術世界的起點,也最終使得劉正成構築了一個廣袤無際的文化新世界。

文學的存在或潛在,成為當代書壇中的劉正成身份識別的符碼。也基於這樣的起點,轉身踏入書壇的劉正成,並不曾片刻離開文學,他一直在用另外一種藝術形式,書寫著他的文學人生,追尋著、體驗著魂魄與之的莊子、東坡的心路。他把文學精神融於個體的行為,一寓於書,高標書法的文化價值與意義,用自我的生命體察,匯入時代精神的洪流,完成時代文化新創造的擔負。這是劉正成迥然不同於一般當代書法家的標誌。

在2002年「岷峨行」展覽中,張景岳先生為劉正成的書法藝術進程分列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四十歲以前,即來北京之前是蘊藏薄發期,這時的作品相對溫和典雅;第二階段是,出川進京到1992年,是書風轉變期,北方人的雄強和南方人的靈秀相結合,確立了氣勢博大的自家風格;90年代中後期是創作的自由期,技法已可自變,法為我用,作品尤有人文情思。

劉正成的書法創作,迄今30餘年,大略前十年完成創作蘊積,從藝術精神內在理路而論,其後的二十年,劉正成相繼完成了從行為書寫、生命書寫到文化書寫的第次跨越。

啟蒙期的劉正成,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李灝,一位言論觸及時忌被貶為鍋爐工的知識分子。少年劉正成一定表現出了不同凡俗的稟賦,使得李灝先生對他的教育從一開始就不同於其他的孩子。劉正成回憶說,因為李老師喜好飲酒,為了能多聽老師的言教,他便常常從東城跑到西城,帶著酒去,先請老師小飲,酒意闌珊,師生兩人開始天馬行空般的神聊。劉正成納悶,他從師李灝先生學書,而李先生更多的時候卻是給他漫談文學、古典、哲學,很少像對其他孩子一樣授之以書法的點劃規模。然而時日流長,李灝先生給予自己這個得意門生的滋養,益愈顯其豐厚,成為劉正成所攝取的受用一生的文化元氣。

「先器識而後文藝」,李灝先生給弟子拓開了新世界。

作為作家的劉正成,是把文學植入書法;而作為書法家的劉正成,則是以書法展現人生。在劉正成的觀念中,文學與書法的膠著狀態,處處體現的都是作者個體的人的意義。他借用法國文學家布封的「風格即人」論,認為書法藝術的風格同樣「是人的全方位的體現,不僅是表現你的視覺觀念,也包括審美價值、道德行為價值、文化價值。」(劉正成與馬漢躍談)在一次與熊秉明的訪談中,他對熊秉明「寫字就是要認識我們自己」深以為然。

周慧珺女士在一篇文章里寫:「我們一生寫字到底為什麼而寫?」我想寫字就是要認識我們自己。當然我的這一句話太簡單,可以被看得十分空洞,但也可以被了解得十分充實。

(熊秉明訪談)

在一次訪問饒宗頤先生的記錄里,我們看到,饒先生強調說:「最主要的是書法能夠表現一個人的精神,當然真正要在書法上達到這樣的境界是很難的。我覺得僅僅把書法作為一件裝飾品是不對的,用洋人的話語來套書法,認為它是「視覺藝術」的說法就有問題了,因為書法絕不僅僅只是視覺,更主要的是要通過心靈,它是一種性靈的表現,任何一個大書法家的作品決不會只是一種視覺的關係!」(饒宗頤談)饒公所論恰與劉正成一貫反對的書法美術化取向是一致的。(劉正成有文章《中國書法的美術化傾向》)

顯然,饒宗頤的反對書法視覺主義給劉正成極重要的印象,第二天,在與馬國權對話中,他再次向馬氏提出這個問題,可略知此為其內心所看重的大問題。

書法不是簡單的視覺虛飾,而是個體精神的再造。劉正成入手書法,正是從個體的行為體驗開始的。

我現在很注意書法與自己行為意識的結合,比如說,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我在報紙雜誌、網路上看到了什麼於我心靈有觸動,我都會用毛筆記下來。我現在的創作主要是把行為和藝術結合在一起。這頗有點追隨古人、追隨蘇東坡的味道,就是我的作品你可以「看」,也可以「讀」的。(劉正成與石開談)

他試圖把藝術與生活連接起來,在完全抽象的書法創作中,他想寓以個體的行為,使作品注入書寫者的模式、書寫者的思想、書寫者的行為特點。他說:

蘇東坡說:「古人論書,兼論其人生平,苟非其人,雖工不貴。」「工」,就是書法的技術,沒有技術是沒有書法的;「貴」呢,就是書法表達的內容,它的行為性、它的人文性的價值所在。我認為這是傳統的精粹,而不是一般人所謂「碑派」、「帖派」之分的風格觀念。

(劉正成與馬漢躍談)

繼承與創新,從來都是任何一個時代的「當下」面臨的一場觀念博弈。每每在時勢遽變的風潮中,這樣的論爭便越加激烈,偏執與狂飆常不能免。20世紀80年代之後的中國書法,如中國社會一樣雲詭波譎,新觀念新方式新風格翻新不絕。在時代的潮頭,劉正成總是一個堅定的激進主義的護持者。但他同時又是一個毫不動搖的經典主義書法的守護人和傳承人。在這個文化藝術通俗化時代,劉正成堅信,繼承傳統不僅是一種觀念選擇,而更是一種行為選擇。他反對機械書寫唐詩宋詞的「謄文公」們,反對脫略漢字的單純的視覺形式營造,他認為,當代人只得到了書法一部分,去古意很遠,書法不是繪畫,更不是抽象藝術,我們應該把書法的核心價值保留住,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變異。真正的秉承就是既要人古,又要出新(劉正成與孔祥祥談)。他以自己的藝術實踐,讓自己的生活本身成為了藝術,在自己的書寫中自然表達著美的感覺和價值取向。他開始用行走的方式,到名山大川,到道觀佛寺,感於天光物影,即興書寫,或詩,或文,記錄非他者所有的個體行為。他說:「書法創作一定要在社會、人文環境的感召下,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它的生命絕不是對既有經典形式的技術重複,它要復興的是這門古老藝術的原始精神。」「書法的當代意義就是人的藝術獲得當代行為的價值。」(劉正成與肖文飛談)

在這個意義上,劉正成傳承著中國古文人的精神內核。

《中國書法全集》是1991年始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劉正成主編,總計划出100卷,截止目前,已出版74卷。

美編 | 小靜 lanxuan1289

書畫印&國創藝術館【宋庄北塘藝術區K4】

(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轉自公眾號「中國書畫印」)

ID:shuhuayin791

---------------------

惠GAOBAN

中國書法全集系列套餐優惠活動

附:中國書法全集已出版目錄:

卷冊:1.甲骨文

分卷主(副)編:劉一曼、馮時

價格:170.00

卷冊:2.商周金文

分卷主(副)編:叢文俊

價格:120.00

卷冊:3.春秋戰國金文

分卷主(副)編:叢文俊

價格:150.00

卷冊:4.春秋戰國刻石簡牘帛書

分卷主(副)編:徐 暢

價格:150.00

卷冊:5.秦漢簡牘帛書(一)

分卷主(副)編:沃興華

價格:130.00

卷冊:6.秦漢簡牘帛書(二)

分卷主(副)編:沃興華

價格:130.00

卷冊:7.秦漢刻石(一)

分卷主(副)編:何應輝 、(副)劉智先

價格:160.00

卷冊:8.秦漢刻石(二)

分卷主(副)編:何應輝 、(副)劉智先

價格:160.00

卷冊:9.秦漢金文陶文

分卷主(副)編:王 鏞 、(副)李 淼

價格:140.00

卷冊:10.三國兩晉南北朝碑刻摩崖(一)

分卷主(副)編:伯翔、吳鴻清 、(副)劉智先、(副)劉運峰

價格:140.00

卷冊:11.三國兩晉南北朝碑刻摩崖(二)

分卷主(副)編:伯翔、吳鴻清、(副)劉智先、(副)劉運峰

價格:98.00

卷冊:12.三國兩晉南北朝摩崖刻經

分卷主(副)編:賴 非

價格:150.00

卷冊:13.三國兩晉南北朝墓誌

分卷主(副)編:華人德

價格:120.00

卷冊:14.三國兩晉南北朝寫經寫本

分卷主(副)編:華人德、(副)張永強、(副)毛秋瑾

價格:280.00

卷冊:16.三國兩晉南北朝造像題記(一)

分卷主(副)編:宮大中 、(副)劉智先、(副)宮萬琳

價格:109.00

卷冊:17.三國兩晉南北朝造像題記(二)

分卷主(副)編:宮大中、(副)劉智先、(副)宮萬琳

價格:109.00

卷冊:18.王羲之王獻之(一)

分卷主(副)編:劉 濤

價格:140.00

卷冊:19.王羲之王獻之(二)

分卷主(副)編:劉 濤

價格:140.00

卷冊:20.魏晉南朝名家

分卷主(副)編:庄希祖

價格:180.00

卷冊:21.歐陽詢虞世南

分卷主(副)編:朱關田、(副)徐 清

價格:130.00

卷冊:22.褚遂良

分卷主(副)編:朱關田

價格:160.00

卷冊:23.李邕

分卷主(副)編:朱關田

價格:200.00

卷冊:24.孫過庭張旭懷素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

價格:320.00

卷冊:25.顏真卿(一)

分卷主(副)編:朱關田

價格:120.00

卷冊:26.顏真卿(二)

分卷主(副)編:朱關田

價格:120.00

卷冊:27.柳公權

分卷主(副)編:吳鴻清

價格:120.00

卷冊:30.隋唐五代墓誌

分卷主(副)編:宮大中

價格:98.00

卷冊:32.蔡襄

分卷主(副)編:曹寶麟

價格:120.00

卷冊:33.蘇軾(一)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劉奇晉

價格:140.00

卷冊:34.蘇軾(二)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劉奇晉

價格:140.00

卷冊:35.黃庭堅(一)

分卷主(副)編:水賚佑

價格:120.00

卷冊:36.黃庭堅(二)

分卷主(副)編:水賚佑

價格:120.00

卷冊:37.米芾(一)

分卷主(副)編:曹寶麟

價格:140.00

卷冊:38.米芾(二)

分卷主(副)編:曹寶麟

價格:140.00

卷冊:39.蔡京薛紹彭吳説趙佶

分卷主(副)編:曹寶麟、(副)張永強

價格:260.00

卷冊:40.趙構陸遊朱熹范成大張即之

分卷主(副)編:任平、方愛龍

價格:150.00

卷冊:41.北宋名家

分卷主(副)編:曹寶麟

價格:160.00

卷冊:43.趙孟頫(一)

分卷主(副)編:黃 惇、(副)王似峰

價格:120.00

卷冊:44.趙孟頫(二)

分卷主(副)編:黃 惇、(副)王似峰

價格:120.00

卷冊:45.鮮於樞張雨

分卷主(副)編:楚 默

價格:140.00

卷冊:46.康里巎巎楊維楨倪瓚

分卷主(副)編:楚 默

價格:130.00

卷冊:47.元代名家

分卷主(副)編:楚 默

價格:98.00

卷冊:49.祝允明

分卷主(副)編:葛鴻楨

價格:180.00

卷冊:50.文徵明

分卷主(副)編:葛鴻楨

價格:140.00

卷冊:51.陳淳王寵

分卷主(副)編:朱愛娣、薛龍春

價格:280.00

卷冊:52.唐寅王陽明莫是龍邢侗陳繼儒

分卷主(副)編:楚 默

價格:105.00

卷冊:53.徐渭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沈 偉

價格:139.00

卷冊:54.董其昌

分卷主(副)編:黃 惇

價格:140.00

卷冊:55.張瑞圖

分卷主(副)編:劉 恆

價格:140.00

卷冊:56.黃道周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付紅展

價格:160.00

卷冊:57.倪元璐

分卷主(副)編:劉 恆

價格:130.00

卷冊:58.明代名家(一)

分卷主(副)編:楚 默

價格:98.00

卷冊:59.明代名家(二)

分卷主(副)編:楚 默

價格:105.00

卷冊:60.明代名家(三)

分卷主(副)編:楚 默

價格:102.00

卷冊:61.王鐸(一)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高文龍

價格:160.00

卷冊:62.王鐸(二)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高文龍

價格:160.00

卷冊:63.傅山

分卷主(副)編:林 鵬、(副)姚國瑾

價格:190.00

卷冊:64.朱耷石濤龔賢龔晴皋

分卷主(副)編:郭子緒、(副)周永健、(副)劉 墨

價格:120.00

卷冊:65.金農鄭燮

分卷主(副)編:積寅、黃 惇

價格:180.00

卷冊:66.劉墉

分卷主(副)編:馬世曉、張其鳳

價格:120.00

卷冊:67.鄧石如

分卷主(副)編:穆孝天

價格:160.00

卷冊:70.何紹基

分卷主(副)編:梅墨生

價格:160.00

卷冊:71.趙之謙

分卷主(副)編:鄒 濤

價格:140.00

卷冊:73.楊峴張裕釗徐三庚楊守敬

分卷主(副)編:陳傳席、(副)張小庄

價格:240.00

卷冊:74.清代名家(一)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劉智先

價格:320.00

卷冊:75.清代名家(二)

分卷主(副)編:劉正成、(副)劉智先

價格:320.00

卷冊:76.清代名家(三)

分卷主(副)編:葉鵬飛

價格:88.00

卷冊:77.吳昌碩

分卷主(副)編:劉 江、(副)王似峰

價格:150.00

卷冊:78.康有為梁啟超羅振玉鄭孝胥

分卷主(副)編:王 澄、(副)李義興

價格:120.00

卷冊:82.于右任

分卷主(副)編:王 澄、(副)李義興

價格:160.00

卷冊:83.李叔同馬一浮

分卷主(副)編:潘良楨、方愛龍

價格:98.00

卷冊:86.蕭蛻呂鳳子胡小石高二適

分卷主(副)編:尉天池、徐利明

價格:110.00

卷冊:92.先秦璽印

分卷主(副)編:徐 暢

價格:140.00

卷冊:81.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

分卷主(副)編:陳傳席

價格:320.00

74卷冊一套

原價:11317

現售價:10900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印 的精彩文章:

樂泉——名利跟藝術本身無關,除非你自己被污染

TAG:書畫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