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人設如何一步步崩塌?從比肩三星到關店,幾年衰敗絕非偶然
如果不是HTC在京東和天貓的官方店突然消失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提起這個品牌。從當初在Android陣營里步步緊逼三星一直到無人問津,HTC真是經歷的了大起大落。不過好在HTC對此也早有準備,早早跨界虛擬現實領域推出HTC vive產品線,也獲得了還算不錯的成績,有點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這個領域有點太小眾吧。
對於前一陣子傳出的關店事件,HTC終於給出了官方正式回應。並不是京東或者天貓交易平台有什麼問題,HTC確實自己把官方店關掉了,但這樣的結果就是HTC手機從此在大陸絕跡。但大陸本來就已經沒有了這個品牌生存的空間,誰會在意呢?其實即便是在台灣地區,HTC本土作戰的效果也實在是差得離譜。2018年台灣地區手機銷售TOP50里,HTC三款產品上榜,最高只拿到第29名,另外兩款分別是第49名和第50名。
其實此前我們斷斷續續分析過HTC的劣勢在哪,並且是隨著HTC不同的發展階段展開。現在看著HTC這種情況,也許可以簡單做一個回顧了。說HTC產品缺乏賣點是不對的,直到最後一刻HTC的產品設計都還有自己的特色,但說HTC沒有任何技術儲備,這一點毋庸置疑。
就拿曾經火爆的HTC One M7來說,這款手機的機身、拍照以及前置雙揚聲器都是當時拿得出手的賣點,但這些只能算是錦上添花,不足以撐起其高昂的價格。至於手機售價,相對於定位高端來說,也許HTC更多的是無奈。這些方案都來自供應鏈,就以金屬一體化機身來說,在HTC One M7上市的同時已經開始被很多品牌採用,供應鏈不受HTC把控,而且供應鏈中的台企,最擅長的恰恰就是價格競爭,把高端方案做到如同白送。
在HTC推動這種機身設計之後,短短半年時間,供應鏈就已經幾乎無利可圖,加工一個金屬機身獲得的毛利降到了兩位數甚至更低,大量同質化產品上市沖淡了HTC的競爭力。與之相對應的是不管三星還是華為,都在逐步掌控一些屬於自己的技術或者方案,即便從供應鏈獲得,也基本採用了獨佔或者投資的方式增加自己在上遊資源分配的話語權。
而從M8時代開始,HTC的問題就開始轉變成被消費者所厭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多層下巴。HTC手機用戶挑剔嗎?實際上消費者的容忍度可能比很多人想像的更高一些,尤其是在HTC擁躉的眼中,很多讓媒體或者其他用戶吐槽的所謂問題,在他們眼中都不叫事。但拒不對產品進行美化,甚至到已經被做成段子調侃的程度還熟視無睹,這就是在挑戰消費者的底線了。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當時媒體披露HTC大陸員工對此也是怨聲載道,位於台灣的HTC總部既不肯放手讓大陸獨立做產品設計和規劃,也拒絕接受任何建議,只是一廂情願的按照自己的審美設計產品,哪怕他們產品在大陸市場已經開始遭遇滑鐵盧。當然這其中肯定要有其他因素,但態度首先決定一切。
從HTC One M9開始,HTC的產品就開始崩塌,直到HTC10不但產品造型遭到徹底毀容,還出現了HTC 10與HTC 10 Lifestyle事件。簡單的說就是在海外市場銷售旗艦機HTC 10,大陸市場則銷售外形相同配置大幅縮水的HTC 10 Lifestyle,後來為平息憤怒又將海外版HTC10直接在大陸上市。真有哪個品牌會一邊歧視消費者一邊希望消費者買單嗎?HTC居然還真想試試,歧視整個消費市場這種重大錯誤,只要犯過一次就會付出巨大代價。
儘管後來的手機各方面設計逐步回歸理性,甚至開始主動迎合消費者的口味,但失去的時間和口碑是追不回來的。HTC犯錯的時間正是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最激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手機品牌已經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且市場地位開始穩固,一直主動將自己邊緣化的HTC也就再也沒有了回頭的機會。而現在,即便是想轉入新興市場尋求機會,也可能面臨著眾多強大的競爭對手。
從HTC手機能得到的教訓是什麼?產品除了有自己的風格之外,還有兩點很重要,第一是有別人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比如牢牢把控住上游產業或者下游消費市場中的某個環節,第二是產品瞄準用戶痛點,閉門造車還一廂情願的認為會被大眾接受是不對的。當然,最重要的是少犯錯誤。
※一加7 Pro售價確認:億元打造屏幕,賣5000元起值不值?
※榮耀20i拍照體驗:長廣角是需要的,AI也是需要的
TAG:數評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