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改變思維方式,獲得徹悟智慧

改變思維方式,獲得徹悟智慧

儒家

儒家經典..

我們說,中國儒家有很多觀點在思想上是極其深刻的。它是一種接近純粹哲學意味的東西。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今天的現實里把它化用於實踐,它在你的心裡就會點醒一種徹悟。這種方法能夠給你一個光明的出路。

有了外在的學習,又有了內心的徹悟,達到這種內外合一的時候,其實還要有一些現實的方法運用到我們的生活里才行。

孔子給我們提示了這樣的方法。他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論語·子罕》)

孔子大概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很有名了,很多人認為他知識淵博,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遠近之人,各色人等,不惜遠道而來,向他請教各種問題,比如鄉村一位種田人也來向孔子請教有關種地的問題,於是孔子說了上面這番話。

第一,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一貫的為人處世的作風——謙虛。孔子在任何場合,毫不避諱自己好學,但他也清楚地知道,知識浩如煙海,無邊無際,而同時一個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人不可能事事都懂,無所不知。

因此,每個人對待知識都應該始終保持誠實謙虛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老農來自請教種地的問題,我不懂農業,就承認自己「空空如也」。

第二,孔子雖然謙虛,但也有自己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方式。一個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那麼,面對浩瀚的知識,怎麼辦呢?那就是「叩其兩端而竭」。

即叩問事物的始終、本末、上下、精粗、內外、高低等正反兩方面的情況,深入探究,從而把握事物的內在規律和本質,恰到好處地處理一切事務。

也就是說,一個人懂得的具體知識是有限的,掌握的具體技能也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他遇到事情能「叩其兩端而竭」,掌握了中庸之道這一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就可以了,知識、技能掌握那是沒有盡頭的。

也就是說,一事當前,人要跳得出,不要沉浸在這個事情的過程中,糾纏於細節,而是要抓住這件事情的兩個極端,就能求得事情的解決,知道問題的真相。

凡事在你眼前,你就問問自己,最好能怎麼樣,最壞能怎麼樣?然後你才可以決定怎麼做。這叫「叩其兩端」,就是問它兩端的極值,然後來統觀全局。

這裡要說到一個有名的小故事。德國一所小學的課堂上,有一個小男孩特別淘氣,從來不認真聽講,老師實在太煩他了,為了讓他安靜一會兒,給他出了道題。

隨口說:「你坐在那兒算,一加二、加三、加四、加五、加六,一直加到一百,你去算吧,最後得多少?」

老師轉身接著講課,沒過幾分鐘,這小男孩站起來說是五千〇五十。老師大吃一驚,問:「你怎麼算出來的?」

那小孩說:「一加一百是一百〇一, 二加九十九是一百〇一,三加九十八還是一百〇一,這樣兩頭加,加到中間,五十加五十一還是一百〇一,那麼五十個一百〇一不就是五千〇五十嗎?」這個小孩就是後來的大數學家高斯。

小高斯用的這個方法,就是一個特別簡單的「叩其兩端」的方法。

我們會碰到許多問題,關鍵在於要找到一種最簡便的解決方式。在生活里,我們多容易按照既定的邏輯去走啊!

我們能跳出來嗎?只要我們問一問所謂最好和最壞的情況,也就跳出來了。

我們按這樣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就不至於在細節的糾纏中耗費太多細膩的心思。

關於智慧,每個人如何去徹悟,還是有方法可循的。

所以,以知識作為積澱,以智慧作為我們努力提升的境界,每一個人循著自己的心往前走,都能夠找到他生命的意義,豐富他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人生需要方向!
做一個內心有光的人!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