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拾畫札記

如果說《鵲華秋色圖》是「返虛入渾,積健為雄」的雄渾之氣,那《水村圖》則是「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的沖淡之氣。創作《水村圖》時的趙子昂彼時正拜訪隱居在江南水村的友人錢仲鼎,此刻的趙子昂看著滿眼熟悉的山河水鄉之景,再回想往日官場上的所遇,彷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身處朝代更替的漩渦之中的趙子昂,或許比任何人更渴望一份沖淡。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南宋至元初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頫為趙宋皇室之後,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趙孟頫應忽必烈徵召入朝。在新朝,趙孟頫因其才學頗收忽必烈賞識,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晚年的趙孟頫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

《水村圖》為趙子昂48歲時所作。1299年,趙子昂任江浙儒學提舉,大概就是一個閑職。但是,這對於趙子昂而言,則是最好的官職。江浙對於趙子昂而言,是一種家國情懷。在這段時間裡,趙子昂得以有機會見到曾經的友人。《水村圖》即趙子昂去拜訪朋友錢仲鼎(字德鈞,號水村居士)時所作。相比趙子昂此前的繪畫,《水村圖》讓人們看到了一種獨屬於趙子昂繪畫作品獨有的寧靜與沖淡。顯然,《水村圖》里有著趙子昂桃花源式的隱居夢。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水村圖》全卷


一、《水村圖》:平淡筆墨的心趣

從《鵲華秋色圖》到《水村圖》,這中間是如何演變的,我們不得而知。《鵲華秋色圖》讓我們看到了趙子昂在繪畫上旗手的一面。作為宋末元初巨擘式的人物,趙子昂無論是在書法上還是在繪畫上,都起到了一個開創者的作用。《鵲華秋色圖》里的復古筆意,是對院派的有力回擊。當我們以為趙子昂會就此走下去的時候,《水村圖》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平易近人」的趙子昂。

《水村圖》的風格相較《鵲華秋色圖》,風格已經有了收斂。干筆皴擦的效果也不似之前那樣犀利。就畫面景緻而言,是最常見不過的江南風景,我們無法從畫面內容中找到「與眾不同」之處。全圖以三段式構圖取形,由右下角的樹木始,沿著一條向坐上的斜線,至中間的平野、河流、屋舍,一直到遠方逐漸模糊的山丘。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我們先從畫面起始處開始。這裡畫了幾顆枯榮相間的樹,從景緻上看,似乎是秋天。這個季節,有些樹木的葉子已經凋零殆盡,而有些樹則依舊鬱鬱蔥蔥。樹木的一枯一榮,既暗示了時間,又隱喻了藝術家彼時的人生狀態。從總體上看,趙子昂的用筆是極為精簡的。這裡完全看不出《鵲華秋色圖》里的富於韻味的筆調。也正因此,我們感受到的是趙子昂作畫時的一份恬然沖淡的心境。

沿著一條斜線向左上走,首先是一處平野,四五棵樹作為前景引出了坐後面的小林,以及林木中的屋舍。屋舍掩映在樹木中,只見一排排院子柵欄,彷彿能聽到籬院內的雞鴨聲。干筆所繪出的清淡與濕筆所染出的潤澤,讓畫面頓時顯現出一份獨屬於秋季的生機勃勃與寧靜致遠之氣。畫面的左斜上方,平野中見小河,河中有一隻小舟,舟上二人一前一後扶搖舟楫,前方一小橋連接兩岸。橋的另一頭兩邊各有一排樹,一濃一淡的墨色處理讓樹景的層次得到了強化。再往上,又見屋舍兩間。橋對岸樹木左邊同樣有房舍三間。遠處的群山以率性的筆觸表現出了山巒的流動感。渴筆為主,輔之以濕筆點墨,使得畫面更加豐富柔和。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水村圖》乾隆題字部分

《水村圖》並不像《鵲華秋色圖》那般有諸多值得品味的新意。無論怎麼看內容,都是一幅平淡無奇的山水作品。看這幅作品,筆墨趣味幾乎是沒有的。但是,《水村圖》卻更加適合往後發展。《鵲華秋色圖》所具有的革新意義在這裡不見了,所有的標新立異也不復存在。在《水村圖》里我們所看到的是趙子昂冷淡避世的心情。畫中無論構景或筆墨風格,都散發著一股崇尚平淡自然的趣味。《水村圖》的出現,也為後來的黃公望、倪瓚的創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應該說,《水村圖》是趙子昂來到江浙後對自我生命的一次重新思考。近五十歲的年紀,人生在彼時已過大半。從早年時的皇親國戚到中年時背負「罵名」入新朝為官,這個中的複雜心緒只有自己知道。此刻,49歲的趙子昂在有人隱居的水村,面對這滿眼的江南山水之景,已心生嚮往。在《水村圖》這幅作品中,趙氏筆墨情趣趨向於寫意的味道,而這實則已經隱含了趙子昂對這份愜意恬淡生活的嚮往之心。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水村圖》局部

二、夢裡何處是吾鄉

1286年,趙子昂與其他二十餘位隱居於江南的宋朝遺臣一同應召赴京入元朝入職。彼時大多數文人對蒙古人是懷有敵意的,許多人寧可隱居山水之間也不願意入仕為官。大多數漢人文人依舊陷在「滅國」的悲慟之中,他們為了保持氣節而選擇不與蒙古人合作。趙子昂作為當時江南最負盛名的文人,也遇到了進退兩難之境。對於他來說,作為宋室之後,本應該「不相為謀」才是,但是,經過第一次委婉拒絕之後,趙子昂最終還是選擇了進入新朝廷。

當時,趙孟頫的這一行徑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漢族文人無不唾棄趙子昂的這一行為,視之為「叛國」、「丟失氣節」。作為當事人的趙子昂,內心肯定是備受煎熬的。面對當時的歷史情境,趙子昂別無選擇。一則,為了保命;二則,為了施展自己的抱負與才華。無論是從那一點出發,趙子昂其實沒有更多的選擇。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水村圖》全卷

與其他隱居江南一帶的文人相比,趙子昂或許錯姓了「趙」。他的命運,或許從一開始就讓他沒有更好的選擇。進入朝廷之後,趙孟頫一方面深受忽必烈的賞識,另一方面卻不得不面對同僚的排擠。趙子昂的仕途按照當時的情境來看,是極為順利的,甚至於做到了一品大員、欽差大臣這樣的位置。但是,趙子昂內心裡無比清楚,仕途上的「順利」只是另一種無奈與尷尬。當時乃至後世許多人評價趙子昂,認為其是一個擅於迎合當權者之人,甚至於許多人以此評價趙的書法也是媚態十足。這種評價並不公允。趙子昂曾寫過一首《自警》的詩:「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惟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在這首詩中,趙子昂透露了自己的無奈,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縱情於筆墨之間。從一開始,趙子昂便不願與蒙古人合作,然則考慮到身家性命別無選擇。「惟余筆硯情猶在」的趙子昂果然在書法、繪畫上開創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彼時的趙子昂,明面上是一位朝廷大員,骨子裡卻是生活在浙江吳興的松雪道人。《鵲華秋色圖》與《水村圖》似乎也是趙子昂兩個時間裡的兩種不同的生命形態。在《鵲華秋色圖》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標新立異的趙子昂,而在《水村圖》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崇尚寧靜沖淡的趙子昂。前者意氣風發求新求異,後者沖淡平和渴望避世隱居。這種轉變,或許與他的官場生涯分不開。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水村圖》局部

1302年,趙子昂來到了友人錢仲鼎所隱居的地方——水村。在這裡,趙子昂看到了夢裡所見的水鄉。這裡寧靜祥和與世無爭,小河扁舟,屋舍林木,煙雨遠山,平野沙汀。趙子昂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一段短暫的愜意時光。一幅《水村圖》道盡了趙子昂渴求隱居避世的心聲。這一時期的趙子昂,已經看破了官場,也已經看透了人生。在水村,他重新找回了自己最初的模樣。繁華褪去之後,是生命罪該有的樸素真實寧靜沖淡。在《水村圖》里,我們無法找到標新立異,也看不到炙熱雄渾,有的,只是一個前朝遺民歷經世事滄桑後的冷靜平和之意。他以簡單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個夢裡水村。作為「反寫實」的代表,這裡的水村應該是趙子昂內心深處所渴望的水村。這是趙子昂的夢裡水鄉,也是當時多數隱居山水的文人墨客的夢裡水鄉。

在這樣的夢裡水鄉里,趙子昂的筆墨趣味開始向著筆墨之外轉變——由筆墨趣轉向心趣。筆墨上的收斂或許也是對命運的妥協,而對心趣的追求,則是趙子昂對自己命運的一次重新思考。夢裡何處是吾鄉,此刻,趙子昂看到了「吾鄉」,那是由水村所幻化出來的「吾鄉」。

趙孟頫《水村圖》:筆硯情猶在,水鄉作笑談

趙孟頫《水村圖》局部


三、人生難得作笑談

趙子昂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旨趣,那就是筆硯。雖身在官場,卻心在筆硯。唯有筆硯讓他找到了生命的依託與樂趣。從江南水鄉到北方大都,經歷過官場爾虞我詐,遇到過不公世事。再回江南水鄉,已是半百之人。腹有詩書,天地宇宙,終究不如夢裡水鄉一景。去時楊柳依依,歸來依舊水清沙白。此刻,雖已經白髮蒼蒼,卻可忘情笑談山水間。

每個人都身處在名利場中,有人為名,有人為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今以來,有多少豪傑在名利二字上消磨殆盡。透得名利關,透得生死關,方能笑談人間。佛家認為萬事皆空,生死輪迴是天命所歸,真正的參悟是參透生與死的界限,面對生死心不懼。

年近五十的趙子昂,或許已看透名利關,當他在水村暫時歇息的片刻,或許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也看透了生死關。因此才有「惟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的生命領悟。在藝術上,趙子昂也不再借藝術來表達新意,反倒是更樂於在筆墨中尋找內心的寧靜與淳樸。

待到繁華褪去,待到看透名利生死,也許只有氤氳中的水村方是生命最後的渴望。這是一份沖淡之心。是生活對人有溫度地觀照。有了這份觀照,人生難得作笑談。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沖淡》詩云:「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於今人而言,「飲之太和,獨鶴與飛」是一份人心所向的寫意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