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玉環40多年前由海島變半島,即將再變回海島
我國沿海有不少半島,如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等,在浙江沿海還有一個不是那麼出名的半島,那就是楚門半島,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的玉環市就位於這個半島。楚門半島也可以叫楚門-玉環半島,這個名字看起來有些與眾不同,是有原因的。因為原來的楚門半島並不包括玉環島,不過後來玉環島和楚門半島人為地連在了一起,才變成楚門-玉環半島的。
玉環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東瀕東海,南瀕洞頭洋,與溫州市及雁盪山隔樂清灣相望。玉環市得名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和宋高宗有關,明嘉靖《太平縣誌》說:「一雲宋高宗南渡,遺玉環於此,故名玉環縣。」另一種說法,據《太平寰宇記》載:「晨霧繞島,形狀如環;上有流水,清白如玉。」玉環由此得名。不管是哪種說法,但是玉環給人的感覺就是很美,讓人無盡遐想。
玉環市是由很多個島嶼組成的,除了楚門-玉環半島外,外圍還有上百座小島。雖然玉環市陸地面積不大,只有378.5平方公里,但是海域面積卻很大,達到1900多平方公里。玉環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其命運頗為波折。
西漢初本屬東甌王國,後來被閩越國圍攻,被迫舉國遷徙。明初為樂清縣玉環鄉地,但後來因倭患嚴重,居民又再次內遷,楚門港(漩門港)以南(包括玉環本島)廢棄,後來陸續有少量遊民私自耕種。清朝順治時,又頒遷海令,沿海居民內撤30~50里,玉環島以及楚門半島均被廢棄,成為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直到雍正時才有轉變。1727年,時任浙江巡撫的李衛上奏恢復玉環,遷來沿海居民進行墾荒耕種,才逐漸好轉。
傳說很久以前,玉環和楚門本為一體的,後來才分開的。有兩個民間傳說與此有關。
傳說一:在楚門大山頭的西邊,住著一位金老伯,和小女兒金五娘相依為命。五娘和一位小夥子王春兩情相悅,但是一次二人在海邊捉蟶的時候出現變故。海龍王三太子看上五娘的美色,強行將其擄走。王春和趕來的鄉民在後面緊追,三太子就一揮令旗,變出一道深深的峽谷,海水湧入將玉環和楚門分開,使玉環變成孤島。同時為了防止王春乘船過來,就扔下幾隻銀環,變成幾個大漩渦,阻擋船隻通行。這個海門就是後來的「漩門」,那條水道就是「漩門港」。
傳說二:元朝末年,起義的朱元璋和陳友諒開戰兵敗,被陳友諒軍猛追至楚門渡頭,眼看無路可逃,危在旦夕。朱元璋跪地祈求上天保佑,結果真的山門裂開,使朱元璋得以進入漩門灣,緊追而來的敵軍被漩渦所吞,後來朱元璋成就帝業。這就是朱元璋入漩門的傳說。
傳說畢竟只是傳說,無法考證其真實性,但能確認的是幾十年前楚門半島和玉環島確實是被漩門隔開的,漩門也確實很險。之所以叫漩門,是因為潮漲潮落時很容易形成漩渦。過往船隻一不小心就船翻人亡,沉船事故頻發。當地曾一直流傳著一些民謠,如「漩門灣,鬼門關,眼望漩渦淚斑斑」,「船老大好做,漩門難過」等。
為了解決兩地人民的通行困難,1975年漩門港堵港截流工程啟動,玉環人開山劈石填港,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建成漩門大壩,將漩門南北連成一體。至此,原本為孤島的玉環島,就變成了楚門-玉環半島的一部分。
天塹變通途了,但是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因為沒有了海浪的沖刷,樂清灣成為半封閉的海灣,灘涂淤泥沉積速度加快。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或許若干年後,楚門和玉環會徹底融為一體,會變成真正的半島。
不過,這應該不會成為現實,因為2017年玉環人已經開始了另一項和40年前相反的工程---撤壩建橋(漩門灣大橋)。炸掉大壩,重開漩門,讓玉環島重新變成海島,漩門灣大橋預計2020年建成,屆時半島只能叫楚門半島,而不再是楚門-玉環半島了。
※埃及敘利亞葉門,三個陸地不相連的國家為何曾合併?
※瑞士為何不把首都放在蘇黎世或日內瓦等大城市?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