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兵服上有兵有勇,別看二者都是士兵,但階層卻完全不同
清朝題材的電視劇一直是很多電視台的寵兒,近些年中,清朝電視劇雖然偏向於宮廷的方向,但是在一些老電視劇中還是經常講述市井生活。而在這些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清朝的士兵的軍服,他們的胸前一般都有一個字,而很多人都注意到,其實他們胸前的字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兵,而有的是勇,為什麼同樣是清兵,胸前的字會不一樣呢?
先說兵,這些人是清朝時期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是正規的我部隊,像是八旗和綠營都是其中成員,滿、蒙、汗八旗駐紮的地方是固定的,在清兵入關的時候,這些人能征善戰,異常的勇猛,但是在入關之後這些人因為是皇室成員的親戚,所以地位發生了變化,階層變高,並且受到了特殊待遇,於是在良好的制度下開始變得更加腐敗,戰鬥力也越來越低,最後成為了國家的負擔。
而胸前是勇的這一批人出現在清朝的中後期,每當有了戰爭,都是八旗先上去打,如果發生了軍隊人數不夠,後備戰鬥力還是不夠的情況,就會在最近的鄉里招募民兵,這些人被成為鄉勇,他們就像是現在的預備役部隊,在戰爭的時候召集起來作戰,而戰爭結束直呼這些人就會解散,該生活生活,該幹啥幹啥。
可是到了後期,八旗子弟和綠營整體變得更加衰弱,戰鬥力非常的低下。當年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八旗軍隊和綠營上去打過,然後很快就被人削下來了。清廷迫於無奈,只能將他們再次召集起來,然後讓地方開始建立像樣的練兵點,就是為了專門訓練這些鄉勇。最著名的就是曾國藩手下的湘軍和李鴻章手下的淮軍,兩個部隊中分別有湘勇和淮勇。
而勇軍最開始被徵兆起來就是因為八旗的沒落。清政府建立之後,國家實力確實有一段時間變得很強,而在這段和平時期,八旗子弟就開始養尊處優,自己的當年馬背上的傳統已經忘乾淨了,平定三藩時候就已經沒有八旗什麼事了,康熙真是看到這點才讓他們重振軍威。可是從乾隆開始,八旗就開始腐敗,這次還帶上了綠營,這才開始大規模的徵兆鄉勇部隊,但是為了防止他們暴動,每次戰爭後,都將鄉勇解散,一直到清朝,正規軍作戰能力實在地下,這些「勇」就成為了常備軍隊之一。
※趙國因弱小被周邊欺負,但此君王搞了個政策,讓趙國步入強國之列
※國王旅遊找兒子要錢,王子說:給錢是不可能給錢的,現在我是國王
TAG:歷了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