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文/陌上榆(林新傑)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提起語文教科書,想必大家都有很深印象吧?那麼,還記得小學一年級我們接觸的第一首古詩是哪一首呢?如果不記得,沒關係,翻開當今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你就明白了。對,就是那首《詠鵝》,小學語文課本幾十年來,一直以這首詩打頭。可以說從我們的祖輩、父輩,到我們這一代,還有我們的下一代,都是在吟唱著這首詩中走過童年的。可以說這首詩凝聚著幾代人的記憶,已然是教科書中的不朽之作。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我們先回顧下《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曲曲的18個字,字數還不等,不像古詩,倒是更像兒歌的這首詩,為什麼長年作為學生啟蒙的第一首古詩呢?原因有如下5點。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1.作者是有「神童」美譽的駱賓王。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初唐四傑」之一,和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的駱賓王。據說這首《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所作。7歲能作詩,可謂神童也。然歷史上諸多的神童到後來泯然眾人,而駱賓王卻是例外。為什麼這麼說呢?駱賓王后來也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在獄詠蟬》《於易水送別》等。當然,要數他最為震撼世人的作品,莫過於《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這篇檄文寫於武則天當權,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的時期。這篇檄文筆力雄健、行文鏗鏘有力,列數武則天幾大罪狀。連武則天都曾為此責問手下「宰相安得失此人?」所以選擇這位少時為神童,長大亦是大家的詩人7歲時寫的《詠鵝》,符合這一時期兒童的心理特徵,也體現出對兒童的美好願望。

2.音韻和諧、聲韻流暢,讀來朗朗上口。

形式上看,這首詩開頭只有3個字,並不是典型的五言絕句。但除了第一句字數特殊外,第二句和第四句是押韻的,押的是「歌」部(韻腳「歌、波」在古代均屬於歌部)。除了押韻,第三第四句也符合古詩平仄的要求,為「平平平仄仄」對「仄仄仄平平」。正因如此,這首詩恰恰也具有了絕句的特徵,讀起來朗朗上口。雖然字數不等,但也有符合古詩的明顯特徵。試想,一個7歲初學古詩的兒童,對古詩的知識還是「一知半解」,這不也很正常嗎?所以放在入學啟蒙階段,是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的。

3.細緻的觀察和精準的描寫。

一開篇,就從叫聲寫起。模仿鵝的三聲叫聲,令人忍俊不禁。這裡有兒童天真的一面。未見其形,先聞其聲。讀者眼前彷彿就出現一隻引吭高歌的大白鵝。連著用3字「鵝鵝鵝」,一聲比一聲高亢,反覆詠嘆收到了強化的效果。這裡,看似平常的寫法卻映襯著小詩人平常對事物細緻的觀察。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4.動詞的運用恰到好處。

接著從動詞的搭配來看,也是恰如其分,運用的恰到好處。一個「浮」字,寫出了鵝的輕盈和飄逸,都說「輕如鵝毛,重如泰山」。再看「撥」字,更進一步突出鵝的優雅和自在,輕輕地划動雙腳,湖面便泛起漣漪。

5.色彩的搭配天衣無縫。

最後看這首詩在色彩運用上的特點。白色的鵝毛、綠色的湖水、紅色的鵝掌、碧綠的波紋,色彩明麗,鵝點綴在水面之上,一幅靈動、富有生機的水彩畫便如在眼前。如此描繪,可謂天然去雕飾,卻又簡潔鮮明。

常說兒童眼裡的世界是最美好的,兒童天生就是發現美的使者。加上前面提及的5點原因,這首看似不像詩的古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成為了教科書里的經典。所以,最新統編版教材依然把這首古詩放在一年級最初的階段,作為古詩啟蒙的開篇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