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這幾大心思你都摸不透,再有能力,你也是「混」不好職場的?
現在,幾乎每個公司都標榜制度高於一切、文化高於一切,但是人終究是血肉動物,人的情緒是無法完全可控的,所以領導的喜怒與愛好有時候決定著員工的命運。這也是職場的鐵律,所以職場人一般都是害怕開罪自己的領導。
領導不是萬能的,總有可能做錯事。聰明的員工總知道要背著一個梯子——─永遠給領導台階下。
某公司里新招了一批職員,領導第一次與大家見個面。
「范曄(huá)。」
全場一片寂靜,沒人應答。
領導又念了一遍。
一個員工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我叫范曄(yè),不叫范曄(huá)。」
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
領導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報告領導,我是打字員,是我把字打錯了。」一個精幹的小夥子站了起來,說道。
「太馬虎了,下次注意。」領導揮了揮手,繼續念了下去。
這位打字員真是個「補台能手」。三個月之後,他被升為公司宣傳部副經理。
從個人感情上講,每個領導都喜歡有一個替自己工作上「拾遺補缺」的下屬。如果你能夠與領導結為知己,在適當的時候,為領導填補一些工作上的漏洞,維護領導的權威,那對你自己的事業及前程肯定是大有好處。
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讀懂老闆的心思——摸清領導的幾願幾不願,然後對症下藥,適時出手。一般地講,領導有以下幾願幾不願,你把它們都記在心裡,或許哪天就派上用場了。
第一,領導願意做大事,不願做小事。
從理論上講,領導的主要職責是「管」而不是「干」,是過問「大」事而不拘泥於小事。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小事由下屬承擔。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領導因為手中有較大的權力、較高的職位,面子感和權威感較強,做小事在他看來顯然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損上級領導的形象,比如接電話、組織市場調查等都是領導不願意干或不願介入太多的。這些事情只能由下級分擔了。
第二,領導願做「好人」而不願做「壞人」。
工作中矛盾和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領導一般都喜歡由自己充當「好人」,而不想充當得罪別人或有失面子的「壞人」。
一位作家在《如何與領導相處》一書中舉了個例子,香港有位企業巨頭,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那是因為任何人跟他談任何事情,從來都不會得到否定答案。當然他並非有求必應的「黃大仙」。碰上他真想合作的對象或他肯出手相幫的人,就會親自出面,賣個人情。不然的話,一律由他的下屬以各種不同的理由回絕對方,他是不會露面的。
願當好人,不願演配角的心理是一種很普遍的領導心理。此時,領導最需要下級挺身而出,充當馬前卒,替自己演好這場「雙簧」。當然,這是一種較艱難而且出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領導也難以啟齒向下級明說,只有靠一些心腹揣測上級的意思然後再去硬著頭皮做。做了領導心裡有數但不會公開表揚你;如果下級因為粗心或不看領導的暗示而把他弄得很尷尬,領導肯定會在事後發火。
第三,領導願意領賞,不願受過。
聞過則喜的領導固然好,但那樣高素質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多數領導是聞「功」則喜,聞「獎」則喜,鮮有聞過而喜者。在評功論賞時,領導總是喜歡沖在前面;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之後,許多領導都爭著往後退。此時,領導亟待下級出來保駕,敢於代領導受過。
代領導受過除了那些原則性或特別嚴重的錯誤外,實際上無可非議。從組織工作整體講,下級把過失攬到自己身上,有利於維護領導的權威和尊嚴,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從受過的角度講,代領導受過實際上培養了一個人的「義氣」,並使自己在被「冤枉」的過程中提高預防錯誤的能力。結果,因為你替領導分憂解難,贏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後領導一定會回報你,給你「吃小灶」。
總而言之,想要迎合領導就要先了解領導,如果連領導的這幾大心思你都摸不透,就算再有能力,你也是「混」不好職場的。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注我的文字,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理想還是要有,能實現一半也是好的啊!
※李嘉誠成功之道: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TAG:職場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