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李嘉誠賺錢之道:不取小利,不放大利

李嘉誠賺錢之道:不取小利,不放大利

是自己的錢,一分也要賺;不是自己的,送到門口也不會要。

李嘉誠主張誠信經商,反對投機取巧。李嘉誠曾經莊嚴宣告:「我賺的每一毛錢都可以公開,也就是說,我賺的錢不是不明不白的。」

在香港這個魚龍混雜的競爭社會,巧取豪奪而致富的人大有人在。因此,金錢的多寡並非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能像李嘉誠這樣完完全全清清白白賺錢的,商界中堪稱楷模。

1995年夏,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邵逸夫、曾憲梓、何鴻焱等多位富豪捐籌建「明天更好基金。」這是一個非牟利和非政治性的組織,目的在於凝聚力量,建立信心。使香港在1997年後繼續維持國際商貿及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

李嘉誠創造了一個神話,他的不凡業績,載入了中國和世界華人經濟發展史冊。

1996年2月6日,長實集團宣布集資53億港元,當時這被輿論看成李超人又有新行動的信號。

1997年後,李嘉誠及他的旗下公司,已經為香港的繁榮穩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李嘉誠出任10餘家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歸在長實公司賬上,自己全年只拿 5000港元。

這5000港元,還不及公司一名清潔工在80年代初的年薪。以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長實這樣盈利狀況甚佳的大公司,其主席的袍金,一間公司就該有數百萬港元。進入90年代,更是遞增到1000萬港元上下。

李嘉誠卻幾十年來一如既往,只拿5000港元,按現在的水平,李嘉誠連萬分之一都沒拿到。李嘉誠其實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甚至可以說是以小利為誘餌釣大魚。李嘉誠每年放棄數千萬元袍金,卻獲得公司眾股東的一致好感。愛屋及烏,自然也信任長實系股票。甚至只要李嘉誠購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資者便會紛紛仿效,爭相購買。李嘉誠的經商天才在這裡表露無遺。

李嘉誠是大股東和大戶,得大利的當然是李嘉誠。在公眾股東的支持下,長實系股票被抬高,長實系估值大增。因此,李嘉誠每次想辦大事,總會很容易得到股東大會的通過。

對李嘉誠這樣的超級富豪來說,袍金算不得大數。大數是他的持股份所得的股息的價值。

早在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誠所得年息就共計有12.4億港元——這還未計他的非經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年息。

有人說,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只有像李嘉誠這樣的商界超人,才具備經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誠又是其中最聰明的人,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些人目光只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獨吞利益,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李嘉誠卻正好相反,能放棄小得而推動了長遠大利,他捨棄了小利,而贏得了大利。

小利不舍,大利不來。這也許是商界成功的法則。

李嘉誠說過:「如果一單生意只有自己賺,而對方一點不賺,這樣的生意絕對不能幹!」

李嘉誠的意思是,生意人應該利益均衡,這樣才能保持久遠的合作關係。相反地,只顧一己之利益,而想把對方的利益都賺到,只能是一鎚子買賣,自己將生意做斷做絕。

同時,李嘉誠是個魚與熊掌兼而得之的非凡之士。

李嘉誠控有香港最大的綜合性財團,同時他又是個道德至上者。他說的每句話都符合道德規範,堪稱道德聖典。他既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去做,謹慎小心,唯恐有閃失。

西方商界,多推崇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適者自下而上。要講道德,就匆匆逃離爾虞我詐的商場;要追求利潤,擊敗對手,就可以不擇手段了。在他們看來,既要拜金,就沒有資格談道德、談仁慈、談友誼。信譽不是做人的目的,僅僅是經商的手段,是為了下一單生意,為了更多的利益。

在香港這個大商場上,李嘉誠能將發財與守德統一起來,真可謂是一個超人。

有人稱:李氏的精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小利全讓,大利不放。李氏的大利,是他有的股份,公司盈利狀況。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注我的文字,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好未來 的精彩文章:

李嘉誠成功之道: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飯局有學問:怎樣才能讓「賓主盡歡」?這是飯局的關鍵

TAG:職場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