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母親節快樂!四對母女,相同職業,不同道路,各自精彩

母親節快樂!四對母女,相同職業,不同道路,各自精彩

既是親密無間的母女,也是兩個彼此獨立的個體。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活法,愛,並不等於盲目聽從。在母親節將要到來的時候,我們來討論一個特別的事:同樣職業的母女,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她們各自的人生,會是怎樣的模樣?

時尚芭莎 × 母親節:四對母女,相同職業,不同道路,各自精彩

母親是孩子人生的初始導師,是「美麗」一詞最初的實體,是傷心時第一個想起的溫柔懷抱,是身後永遠凝視著的視線。

孩子是母親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幼苗,是「延續」自己生命的最完整的體現,是時刻能夠發現驚喜的無限寶藏,是永遠期望著的明天。

母與子的關係,要坦誠不要虛偽、要耐心不要敷衍、要尊重不要輕視、要理解不要自私。

作家母親與女兒

蔣韻 × 笛安

蔣韻,1979年開始文學創作,其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趙樹理文學獎榮譽獎、新浪網優秀中篇小說獎等諸多獎項,在海外也頗具影響力。她與丈夫李銳是現代文壇有名的作家伉儷。

笛安,著名青春文學作家,年輕一代寫作者中難得的「叫好又叫座」的代表人物。她在主流文學界獲得的認可,與在市場上的優異表現同樣耀眼。

蔣韻:你不用替我完成什麼願望

笛安 白色連衣裙C/Meo collection 耳環、戒指/Chaumet 高跟鞋/Stuart Weitzman

蔣韻 淺粉色針織罩衫/Judy Hua 肉桂色針織衫/Vvnk Jane Plus 水粉絲長褲/Keepsake 戒指/Chaumet 高跟鞋/Stuart Weitzman

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蔣韻不可避免地擁有一個特殊的青春期。讀完初一就走向社會,因為所處時代及家庭出身的關係,沒有機會參軍也讀不了大學,只能去做碼磚坯這樣的重體力活。

直到文革結束以後,她才獲得了寶貴的高考機會,考進了太原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

因為經歷過,所以更懂得,蔣韻一直認為生活對她是厚待的。

笛安小時候讀蔣韻的《紅殤》,對故事情節印象深刻:兩個國民黨軍官的太太,都喜歡《紅樓夢》,曾經是情比金堅的閨密,卻在歷史風雨中走上了不同的路。

在成為同行後,笛安的評價視角變得不同:

「蔣韻能寫生活里零七八碎的事情:一個人在吃飯,主菜是什麼,配菜是什麼,倒了一杯什麼樣的酒;去鄉下演出,這地方盛產什麼,寫得有滋有味的。她對生活是比我有興趣的人。」

蔣韻同意女兒的意見:

「我看她的小說,有會心的地方,處理得真好,我達不到。我們很少有重合的地方,我的《隱密盛開》,很多年輕人喜歡,但她不喜歡,她說她不會這樣處理情節。」

從笛安開始寫作時起,蔣韻更多的是以同行的身份和她交流,也從她那裡獲得靈感。蔣韻和丈夫李銳手邊正在進行的項目是以《白蛇傳》為母題的《人間》。

女兒20歲的時候開始寫小說,蔣韻生怕自己的感覺有偏差,特地把小說交給了平時負責夫妻倆稿件的責任編輯,並且隱埋了作者的身份,只告訴他這是最近看到的一個年輕人的作品,讓他來做評價。

母女倆從沒有因為生活中的事情有過什麼激烈的對話,反而是作為同行、因為小說有過這樣的爭論,最近的一次是關於《景恆街》:

「在我的創作中,母親的身份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但她有了女兒之後,在寫作中圓潤了好多,我覺得這不一定是好事。」蔣韻的評論結語非常有喜感:「我沒想到,她是這樣一個人!」

孩子的成長,永遠出乎家長的意料。

笛安:我的人生,我來寫

笛安 水粉絲上衣、長褲/Keepsake

蔣韻 粉紅色襯衫、腰帶/Maxmara Weekend 項鏈/Chaumet

是偶然成就,也是水到渠成,從小並沒有立志成為作家的笛安,卻在寫作上取得了多緯度的優異成績。

在法國讀了一年書的笛安,帶著她的第一篇小說《姐姐的叢林》回家過假期。那時候U盤還沒有普及,小說是存在一張軟盤裡帶回來的。

「那是要過20歲生日的時候,我覺得寫這篇小說,是我做的一件稍微特別的事情,想要跟媽媽分享一下。」

母親蔣韻清楚地記得自己看到這篇小說的第一感受是驚多過於喜。

然而,生活是不容易的,在這樣一篇處女作里,蔣韻看到了瞬間長大的笛安,也明白了她的選擇。

《姐姐的叢林》後來發表在《收穫》雜誌,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寫作者來說,這個起點不能再完美了。

而對於自己在寫作上的未來,笛安同樣有預感。在太原五中讀書的時候,學校狠抓理科,對文科生相對管束較少,所以她有大量的時間看閑書。

有大量的讀書、極強的記憶力以及異國獨立生活的催化,在25歲之前,笛安說,她有一支魔筆。

「寫作如此容易,有一個大概的點子就能坐下來寫,腦海里就會有畫面。」

《西決》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也被認為是笛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她本人對此其實有一點好奇:為什麼所有人都覺得這本好?

母親蔣韻對於《西決》的評價是:

「非常深的人生體驗,為什麼一個年輕的女孩能夠穿透常識,寫出這麼殘酷的真相,讓你覺得有點毛骨悚然。」

龍城三部曲《西決》《東霓》《南音》完成後,笛安開始創作《南方有令秧》,這部作品被評為「2014年度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最具人氣圖書,同時獲得了第三屆「人民文學新人獎」長篇小說獎。

寫作漸入佳境,生活也走入新的階段,兩者相輔相成。

2018年,《景桓街》出版,獲得年度「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獎。

在這部轉型之作中,笛安自己特別滿意的地方,恰恰是母親覺得過於戲劇化的地方。

「我一整本鋪墊下來,就是為了最後讓她從八樓陽台上翻過去,那是整個青春唯一留下的不管不顧。」

企業家母親與女兒

朱若茜 × 王一朱

All by ERMANNO SCERVINO

朱若茜,中國第一代奢侈品行業從業者之一,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義大利之星」騎士勳章,曾獲「2018年安永亞太區成功女企業家」稱號。其所創立的日清集團與ErmannoScervino、Bulgari、Salvatore Ferragamo等品牌均有廣泛合作,已日漸成為各大奢侈品牌在大中華地區最為倚仗的合作夥伴之一。

王一朱,畢業於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曾在德勤中國辦公室工作,後加入日清集團,從零開始一手創建電商部,並很快榮獲「天貓最佳品牌」稱號。一年半後接手集團市場部,之後計劃親自操盤原創品牌,為日清開創一條全新業務線。

母親朱若茜:我給你選擇的自由

All by ERMANNO SCERVINO

經營企業三十年,朱若茜用自己的方式達成了一種廣角的平衡。家庭、子女與愛情,成就、名望與人格魅力……

如今與女兒攜手共進,像是一種命運的恩賜,來讓她補足創業早期對女兒的虧欠。

女兒出生的前一年,財務出身的朱若茜與丈夫一起創辦日清,從Lacoste開始,在「時髦、時尚」這些辭彙剛剛進入中國大陸的年代,陸續將眾多蜚聲海外的經典品牌帶入國門。

朱若茜是日清集團的帶頭學習人,組織大家利用碎片時間,藉助便捷快速的知識付費平台,時時充電、日日精進。

她保持著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清淡,早睡早起,從很年輕的時候就很注重身材、容貌的管理,如今依然不見贅肉、高挑挺拔,與女兒站在一起,形同姐妹。

王一朱小學時提出想出國學習,朱若茜馬上為她安排了英國夏令營。行程過半,王一朱卻逃出來給媽媽打電話,說英國不好。

第二年,朱若茜安排她去美國,她又覺得美國食物不太適合自己,還是決定選英國。

「我可以為你提供選擇的自由,但選擇之後就要堅持,不可以輕易放棄。」

從那時起,朱若茜就有意識地培養女兒做出選擇的能力。

「在我們家有兩個詞是不能說的,一是『不知道』,二是『隨便』。」王一朱說。

凡事做出清晰明確的選擇,對自己的意識要時刻明晰,不能有隨隨便便的態度。

當初為公司取名「日清」,是因為朱若茜本人的行事習慣:每日整理,清清楚楚不拖沓。她是個不喜歡為人生留遺憾的人。

王一朱少小離家求學,朱若茜多年前便有意識地安排家庭定期旅遊,出差時會特意安排出時間先看女兒,還給同學們帶去禮物。

「沒有什麼比家庭更重要,當下、當時、這一刻,一家人在一起。」

女兒王一朱:我可以向你靠攏

All by ERMANNO SCERVINO

除了健康快樂,王一朱並沒有被按照某個方向既定培養。

她首先是對這個行業有興趣,又恰好做得還不錯,做好準備後才加入日清。

第一步是讓自己成為公司的禮物。

七年留英歸來,王一朱通過校招,先進入德勤上海辦公室,又與同學一起創立非營利環保組織,把中國小學生與英國同齡人鏈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與循環再生利用知識。

兩年後才加入日清。

迅速摸清公司基礎實力後,秉著對時代商業環境的敏銳洞察,王一朱提出建立電商平台。快馬加鞭,不到半年,日清與義大利上市公司Triboo在國內建立合資公司,將多個義大利品牌搬到線上。

「母親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沒想到,她比我想像得更成熟。」

王一朱說,「咱們這一代習慣拿現實利益做激勵,但是用權力和金錢做紐帶的關係,是不長久並且容易被複制的。」

王一朱那天穿的是闊肩黑西裝、黑色皮質襯衫、豹紋長褲,看上去是個冷冷的酷女孩,說起話來卻緩慢溫柔:

「我受我媽媽影響比較大,很少看到她有很急躁或者慌亂的時候,很有韌性和包容力,她的外柔內剛或者說剛柔並濟,是一種很有人格魅力的智慧。」

畫家母親與建築師女兒

陳淑霞 × 劉焉陳

陳淑霞,著名油畫家,上世紀90年代嶄露頭角,多年來不斷探索、蛻變,保持著旺盛創作力的藝術家。

劉焉陳,新銳建築設計師,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學碩士,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她為父母設計的工作室建築「垣宅」獲得了廣泛認可,主持設計了T3國際藝術區16號美術館。

母親陳淑霞:因為信任,所以不需要過度關心

陳淑霞 白色連衣裙/Ming Ma 耳環項鏈/OOAK 高跟鞋/Stuart Weitzman

劉焉陳 白色連衣裙Yirantian Guo 耳環項鏈/OOAK 高跟鞋/Stuart Weitzman

發現怎麼都無法把幼小的女兒帶上畫畫這條路的時候,陳淑霞的心情相當複雜:

「我教了那麼多的學生,但就是教不了她,她自己亂塗可以,但正式教就很抵觸。」

到了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陳淑霞已經讓女兒自己做主了,建築這個選擇並不意外。

至於女兒哈佛畢業以後回國當老師,陳淑霞說這也不是因為她的影響。

陳淑霞和先生劉慶和之間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談論彼此的創作,加入劉焉陳這個建築設計師後,情形也差不多,很少專門討論,但會把一些看到的,覺得對彼此可能有啟發的新潮流、圖片等,發到微信群里。

「不用多說,基本上一看到,就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什麼觀點,我們之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明白。」

一家三口雖然都涉足藝術領域,卻各自屬於不同的專業。

「彼此不干涉對方的工作,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

2013年的時候,夫妻倆開始建造自己的工作室,對開發商提供的商業模板不滿意,乾脆讓女兒來試試,也是個鍛煉。

在委託女兒之前,陳淑霞已經收到過一份開發商的圖紙,但那離夫妻倆的個性化需求相去甚遠,而相比較,劉焉陳雖然剛剛本科畢業,但卻能真正花心思為父母考慮每一處生活細節,且創意獨到,於是這個取名為「垣宅」的項目就此正式開啟。

在母親眼中,劉焉陳從小就是個有主意的孩子。

「好多事情她跟你商量,其實自己早已經想好了,說跟你商量,不過就是禮貌地走個過場。我最欣賞她的執著,最不欣賞也是她的執著,為什麼不欣賞?因為有時候她執著得讓我心疼。做事情認真當然是很好的,但我更希望她有平和的心態,不要太較真。」

雖然都是從事藝術方面的工作,但領域差別還是很明顯的,所以母女基本不彼此干涉。劉焉陳不會問母親要畫什麼,陳淑霞也很少特地對女兒的新設計發表意見,兩個人聊得更多的是一些瑣碎的家常,更關心彼此的身體健康。

女兒劉焉陳:世界這麼大,我想看看別的

陳淑霞 黑色針織連衣裙Vvnk Jane Plus 耳環項鏈/OOAK

劉焉陳 連衣裙/Ming Ma 耳環項鏈/OOAK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劉焉陳就確定了一件事情:以後肯定不畫畫。

然而在所有人看來,她都應該去畫畫,父親劉慶和與母親陳淑霞是著名的畫壇伉儷,一個畫國畫,一個畫油畫,雙雙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這樣的藝術家庭,最終教出了一個「學霸」建築師。

從小到大,她對生物格外感興趣,對自然世界充滿了好奇。中學時候成績最好的學科是生物和物理,一般藝術家孩子比較擅長的語文她倒沒什麼興趣。

不願意正經八百地學畫,劉焉陳卻很喜歡動手搭架模型,做個小樹屋什麼的可在行了。她對於空間的構造,她天生有著敏銳的感覺。

建築,是她找到的科學與藝術的平衡點。

「它是一個把我各方面的能力和家庭的熏陶匯聚在一起的事情。」

但劉焉陳也知道,學藝術,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成名的機會,建築師可能真的要到40歲,有了一定的積澱之後,成績才能出得來。

哈佛畢業,劉焉陳選擇了回國任教。

母親一直在學校當老師,小時候她也經常帶著劉焉陳去學校。

而現在,母女雖為同事,但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學院和專業都不一樣,反而是作為獨立創作者看待彼此的感覺更特別一些。

「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形容和母親的關係,我會用『需要』和『了解』這兩個詞。需要是相互的,我對母親的、母親對我的,生活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了解,而不是理解或懂得,我雖然已經快30歲了,但我覺得對母親在創作中的自我知道得非常少,我才剛剛試著去了解。小時候我記得很清楚的畫面是,媽媽用大畫架畫畫,我在旁邊有一個小畫架,自己塗抹點水粉水彩。那時候我就想,世界這麼大,有無數的可能,爸爸媽媽都畫畫,那我就想去看看別的事情。」

蘇綉媽媽與高定女兒

蘭堂花 × 蘭玉

蘭堂花,蘭氏綉坊掌門人,LANYU品牌首席工藝師,自小學習刺繡,畢生從事刺繡,蘇綉與蘭堂花已經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

蘭玉,家喻戶曉的明星設計師,她所創立的LANYU品牌從高定婚紗開始,在高定禮服及高級成衣領域發展迅速,在法國高定時裝周和紐約時裝周同時發布作品系列,成為享譽國際的中國時尚品牌。

母親蘭堂花:世界沒有那麼複雜

All by LANYU

60多歲的蘭堂花還大概保持著朝九晚五的節奏。

在今時今日的商業環境中,綉坊並不是一個被看好的選擇,慢工出細活,蘇綉這件事情一點都急不來,每件作品都需要時間的積累,恆久如是,這種特性註定它不可能是投資者偏愛的那種每年增長10倍的業態。

所以,綉坊是很難盈利的,支持蘭堂花做下來的,一是她對蘇繡的熱愛,二是來自女兒的支持。

女兒一手創立LANYU品牌,並將蘇綉確定為品牌的核心文化元素,為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因為熱愛,所以簡單。

在很多事情上,蘭堂花都放手讓女兒做主,這對「工作狂」母女即使在家約好今天不聊工作,但仍然會說著說著就談起了正事,她們之間的對話有70%與工作有關,剩下的才是「你吃得好嗎」「身體怎麼樣」「今天孩子又做了什麼」這些生活話題。

從自己的母親那裡學習刺繡,再將它傳給自己的女兒,這是許多蘇綉世家沿襲的傳統。

有趣的是,雖然蘭玉沒有專業從事蘇綉,但現在她的很多朋友都積極地要求來學習蘇綉,因為她們覺得刺繡是能夠讓人安靜下來的一件事情,用時尚的說法叫訓練專註力。

「一針一線,皆是修行。」

蘭堂花無數次地提起掛在綉坊里的這八個字。

蘭玉:不一樣的時代,做不一樣的事

All by LANYU

很難想像蘭堂花和蘭玉坐在會議室里各執一詞的對峙場面。

因為母女倆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動畫風,完全是「相親相愛」這四個字的具體呈現。

但她們除了是母女,她們還是工作夥伴。

2005年,還在北京服裝學院讀書的蘭玉創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

2013年,已經在高級定製婚紗行業聲名鵲起的蘭玉決定將蘇綉作為關鍵元素,加入到整個作品系列中。

這一年的9月,她在巴黎大皇宮舉行了「水·魅」定製禮服秀,同時陪母親在這裡舉辦了第一場蘇綉藝術展。

從那時起,蘇綉與高定禮服——或者說東方文化與國際時裝,在蘭玉的世界裡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最近一次這樣的討論是關於2019年3月底在中國國際時裝周發布的高定婚紗系列,只要蘇綉作為關鍵的元素出現,這樣的爭執就會一直存在。

「所有人都會維護自己的專業,並不是像別人想的,我倆共同做一件事情就會特別和諧,所以你能看到的達成結果都需要妥協,況且我們在做的是一件並沒有人做過的事情,把國際化的現代設計與蘇綉相融合,嬌貴的蘇綉並不適宜大面積綉在時裝上,如何融合就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和很多人成年很久以後才能在原生家庭擁有話語權不同,蘭玉很小就能夠做主決定家裡的事情。

一邊讀書一邊創業時,她把母親接到北京,自己負責設計和客服,母親負責打版和手工,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這種以蘭玉為主導的模式從那時候起就固定下來了。

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普通女兒孝順媽媽的方式是陪她聊天逗她開心,給她買好吃的好用的,蘭玉當然也會這樣做。

但除此之外,蘭玉還有另一種對媽媽好的方式:陪她一起實現事業上的夢想。

雖然以明星設計師的身份為大眾熟悉,但蘭玉絕不僅僅是個設計師,她從個人工作室起步,發展到今天,LANYU成為高級定製、高級成衣、蘭氏蘇綉、蘭精靈成衣幾條產品線齊頭並進的享譽國際的中國時尚品牌,商業才華和眼光亦是深受肯定。

「發展到今天,很多人建議我們可以再投資其他的行業了,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去做其他賺錢的行當。我覺得,人生應該只做那幾件上天賦予你的事情。」

本文原載於《時尚芭莎》五月上 母親節專輯

策劃/生活藝術組編輯

執行/張文冀、顧文瑾

攝影/張弘凱(K·Frame Studio)、安傑

採訪、文/安瀾、月季

妝發/忻悅(ON TIME STUDIO)、李亞偉、宋秉辰(東田造型)、陳彬、趙博(喬治宗造型)、燕子(喬治宗造型)

服裝造型/紫煜、丁佳佳

道具、置景/張豐

修圖/張謂

場地/時尚聯盟攝影棚

編輯助理/笑宇

攝影助理/阿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AI修復後的王祖賢林青霞,美到讓人驚嘆!
斬獲古力娜扎的夏日清爽顏,清潔與防晒一樣也不能少!

TAG:時尚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