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凈慈寺的出名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其一是一首楊萬里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其二是西湖十景的「南屏晚鐘」,加上徐小鳳同名歌曲的加持。其三是是濟公和尚在這裡的古井運木的故事。

游完雷峰塔出來便到了凈慈寺前的放生池。凈慈寺座落在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這裡峰巒聳秀,怪石玲瓏,松柏翠綠,山色空朦,康熙稱其「雲間樹色千花滿;竹里泉聲百道飛」,古剎名山相互映輝。凈慈寺是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剎,「濕紅映地,飛翠侵霄」,與靈隱寺並稱南北兩山之最。寺前的一條南山路實際上把寺廟分成兩半,放生池和照壁在一邊,主體建築在另外一邊。不知怎麼回事,杭州的公交站站牌上的凈慈寺統一標成了凈寺。查詢得知,杭州人「寺(si)、慈(ci)」不分,猶如將靈隱寺簡稱「靈隱」一樣,將「凈慈」誤讀成了「凈寺」,由此以訛傳訛叫開了。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等待過斑馬線的時候,寺廟前湧出一群大媽,個個背著香袋,想必已經在佛祖面前許下心愿。起伏的路面蜿蜒伸長,寺院明黃色的圍牆十分醒目。走過幾個衣訣飄飄的僧人,清秀的臉龐顯現出純凈,內斂和超脫。從門右邊進入,立馬與外面車水馬龍的塵世隔開,分成了兩個世界,古寺清幽,香火繚繞,信步參觀。 第一處到達的自然是那著名的南屏晚鐘。南屏晚鐘隨風飄送,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南屏晚鐘隨風飄送,它好象是催呀催醒我思鄉夢。還沒進入鐘樓,耳畔已經被這首歌的歌詞所環繞,不由得哼著小調進入。其實鍾也還是那個鐘,和其它寺廟的並無大的不同,只是當文人騷客賦予其一種詩意的時候,它便顯得高貴與不凡了。來得不是時候,沒能聽到敲鐘,據說每天早晨4點,晚上8點要敲108下。也沒什麼遺憾,真聽108下的話估計也不會有什麼興趣。拍張照片做個留念吧。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這就是著名的那瓶晚鐘的鐘樓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虔誠,寄託,心意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鍾,歌,撞起多少人的回憶?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孩子們更願意相信濟公和尚化緣來的木頭從這井裡出來,省了好多物流啊!

出鐘樓,遊客很自然地都先拐到濟公和尚古井運木的那口井處。井上一座亭子蓋住,井水並不清澈,水面離井口很近。不過井口實在太小,不敢想像那麼大的木頭怎麼能夠運得出來。傳說中的那根至今尚在井中豎立的木頭並未見到。濟公到底有沒有如傳說中的那樣從這口井中,把天台山的木頭運來杭州呢?站在井畔,一千年以後的我,寧願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

凈慈寺大院中全是百年以上的香樟,胸徑需得兩三人合抱。邁過大殿高高的門檻,在昏暗的光線下,高大、恬靜而威嚴的佛祖顯得金碧輝煌,他雙目低垂,慈祥地注視著芸芸眾生。佛像前方及兩側有很多信徒捐贈的經幢從天花板上垂下來,做蓮花狀散開。殿內非常安靜,拜佛的人跪在佛前,輕聲祝禱。向佛像注目良久,繞到佛像後。這裡是濟公像,傳說濟公是在靈隱寺出家的,後來到凈慈寺來,並圓寂於此,看來和尚也經常跳槽。電視劇中的濟顛和尚總是腰掛酒葫蘆,手搖破扇,「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頗」的歌曲不由得又躍入耳中。應當來說他把一切看得更高更遠,而我們這些俗世凡人還都是夢中人,塵網纏覆不得解脫。念他的詩:「五月西湖涼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三月的西湖其實更冷,濟顛已去,凈慈仍在。大殿周圍是十八尊者像,形態各異,宗教的力量其實於人的身心是很有觸動力的,一切覺照都是在自然中漸漸地升騰起來的,當南屏晚鐘的轟鳴聲響起時,靜心慢慢地覆蓋了整個身體,隱隱地覺知,前生似乎來過這裡。

煙花三月之曉入凈慈

寺院外有兩座碑亭,一邊是康熙御筆「南屏晚鐘」碑亭,另一邊是乾隆親筆書寫的七絕詩碑。「凈慈掩映對南屏,斷續蒲守入夜聲;卻驚姑蘇城外泊,寒山聽得正三更。」 康熙學董其昌的書法,寫得比較文雅,中規中矩。乾隆學趙孟頫的書法,點劃圓潤均勻,這祖孫倆真有意思,總是祖父在出題,孫兒在應詩,承德的外八廟與此也如出一轍。乾隆的詩寫的就是南屏晚鐘,但通篇卻既不提「晚」,更不提「鍾」字,只是藉助那膾炙人口的唐詩,把杭州與蘇州、凈慈寺與寒山寺巧妙地連在一起,凈慈寺的晚鐘如此恢宏,以致於連遠在蘇州的寒山寺也能聽得真真切切。

走出寺廟,如同返回塵世,人流與過往的車輛在我的眼前流動,綠蔭蔽覆,南宋的青石板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傳說已經變成了隱隱的耳語,虛幻模糊,猶如虛構。一時之間,突然感覺眼前的那些流動不止的車輛與遊人,亦是水晶玻璃球中的幻境,與我離得好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