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遠山常用角葯6組

唐遠山常用角葯6組

唐遠山常用角葯6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藥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等藥性理論,遵循辨證論治原則,將符合七情配伍關係的3味中藥組成角葯運用在臨床中。角葯源自於《內經》「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始見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如:麻黃、細辛、附子;大黃、附子、細辛;當歸、貝母、苦參;大黃、厚朴、枳實等,一直被歷代醫家所沿用,並不斷充實和發展。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味藥物相伍構成三足鼎立之勢,協同增效,相互輔助,相互兼治,相互制約,緊扣病機,臨床使用常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唐遠山主任醫師,為西安市首屆名中醫、西安市首屆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高上林學術繼承人。唐遠山繼承高上林用藥經驗,針對不同病因、病機、病證,臨床不斷應用並總結出來常用角葯,現將其做簡要梳理。

1當歸、陳皮、青皮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可補血,活血,止痛,潤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頸部、瘰癧等,因其既能補血活血,又善止痛,故為婦科調經要葯。還可用於虛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損傷、痹痛麻木、癰疽瘡瘍、血虛腸燥便秘等。臨床應用時補血用當歸身,破血用當歸尾,和血(即補血活血)用全當歸。酒制能加強活血的功效。常用劑量:6~30克。

陳皮性味辛、苦,溫。歸脾、肺經。功效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噁心嘔吐,濕濁中阻所致的胸悶腹脹、納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膩,以及痰濕壅滯、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氣逆等。陳皮為脾、肺二經之氣分葯,既能理氣,又能燥濕。且氣香性溫,能行能降,具有理氣運脾、調中快膈之功。常用劑量:15~30克。

青皮性味苦、辛,溫。歸肝、膽、胃經。可疏肝破氣,散結消滯。用於肝氣鬱滯所致的脅肋脹痛、乳房脹痛及疝氣疼痛、食積不化等症。常用劑量:6~15克。青皮辛散溫通,苦泄下行,其治與陳皮不同;陳皮性較溫和,偏入脾肺氣分;青皮則能疏肝膽、破氣滯,性較峻烈,且消積散滯之力較強,對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以及久瘧癖塊等皆有療效。

張景岳將郁證分為怒郁、思郁、與憂鬱三種。所謂「怒郁」,是指「方其大怒,氣逆之時,則實邪在肝」。此「怒郁」,實際上是指肝鬱,亦為《內經》中的「木郁」。肝為風木之臟,主藏陰血,內寓相火,性善條達而氣宜疏泄流通,故曰體陰而用陽。若大怒則傷肝,肝傷則氣機閉塞不通而為肝鬱。肝鬱不疏,相火不能輸布則動火,動火則傷其臟血,故景岳稱之為「氣逆動火」,此為肝鬱所導致的主要病機特點。唐遠山認為臨床辨證用此角葯首先要抓住其因郁怒發病或因郁怒證加重的特點。三葯當歸入血分,青皮、陳皮入氣分,治療怒氣傷肝,因氣逆動火,導致的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2女貞子、旱蓮草、黑豆

女貞子性味甘,苦,涼。歸肝、腎經。功效補益肝腎,清熱明目。用於肝腎陰虛之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鬚髮早白。用於陰虛發熱,陰虛生內熱;肝腎陰虛導致視力減退、目暗不明。常用劑量:15克。

李中梓《雷公炮製藥性解》:「女貞子味甘苦,性平無毒,入心、肝經。主安五臟,養精神,補陰分,益中氣,黑鬚髮,強筋力,去風濕,除百病,久服可延年」。

旱蓮草味甘、酸,歸腎、肝經。可滋陰益腎,涼血止血。用於肝腎陰虛之頭暈目眩、鬚髮早白;陰虛血熱之吐衄、尿血、便血、崩漏。鮮者搗爛或晒乾研末外敷,還可止外傷出血。常用劑量:15克。

該葯在黃元御《玉楸葯解》載:「味甘、酸,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益肝腎,烏鬚髮。旱蓮草汁黑如墨,得少陰水色,入肝滋血,黑髮烏須。止一切失血,敷各種瘡毒。汁塗眉發,其生速繁」。

黑豆味甘,性微寒,性平。歸脾、腎經。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除熱解毒之功。用於腎虛陰虧,消渴多飲,小便頻數;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物昏暗,或鬚髮早白;腳氣水腫,或濕痹拘攣、腰痛;腹中攣急作痛或瀉痢腹痛;服藥中毒或飲酒過多等。常用劑量:一撮(約30克)。

女貞子藥性甘平,益肝補腎;旱蓮草甘寒,入腎補精,能益下而榮上;中藥有五色歸五臟之論,黑豆色黑,具入腎經報使之用。三葯同用既能補肝腎之陰,又能止血,而且皆有烏鬚髮之功效,是治療肝腎陰虛之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鬚髮早白兼有出血之徵的組合。

3忍冬藤、半枝蓮、薏苡仁

忍冬藤味甘,寒,無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疏風通絡。主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用於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常用劑量:20~30克。

半枝蓮味辛、苦,性寒。歸肺、肝、腎經。可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瘰癧,瘡毒,癌腫,跌打刀傷,蛇咬傷。常用劑量:10~30克。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可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脾虛泄瀉、風濕痹痛、筋脈攣急以及肺癰、腸癰等。由於薏苡仁性偏微寒,能清利濕熱,故適用於濕熱淋證,亦適用於濕溫病邪在氣分,濕邪偏勝者。常用劑量10~30克,健脾炒用,其餘生用。除入湯劑、丸散外,亦可作羹或同粳米煮粥而食用,為食療佳品。

唐遠山宗高上林的經驗,認為此角葯有清熱解毒、利濕排膿之功,為簡且廉的廣譜抗癌藥組,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統腫瘤在辨證和辨病時可合用。

4羌活、薄荷、天麻

羌活性味辛、苦,溫。歸膀胱、腎經。功效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用於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常用劑量:3~6克。

薄荷性味辛,涼。歸肝、肺經。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用於外感風熱及溫病初起,頭痛、發熱、微惡寒者。用於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諸症。用於麻疹初期,或風熱外束肌表而疹發不暢。用於肝氣鬱滯、胸悶、脅肋脹痛。常用劑量:3~6克。入湯劑宜後下。

天麻性味甘,平,歸肝經;功效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為治肝風內動常用之葯。用治驚風柚搐,不論寒證、熱證,皆可配用。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等。此外,又能祛風濕,止痹痛,可用於風濕痹痛及肢體麻木、手足不遂等。常用劑量:10克。

三葯同用取羌活勝濕、辛散祛風之功,味苦燥濕,性溫散寒,故可祛風除濕、通利關節,且羌活尤善祛身體上部之風,吳鶴皋云:「無竅不入,惟風葯為能,故凡關節之疾病,非羌活、獨活等不能致也」。冉先德《歷代名醫良方注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風內動,痰濁上擾,故眩暈頭痛;痰阻氣滯,故胸膈痞悶。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暈,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天麻亦兼具有祛風濕,止痹痛之功,在取其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天麻息風止痙,平肝潛陽之作用。取薄荷疏肝解郁之功。三葯合用外風內風無藏身之處;因羌活和薄荷入湯劑久煎易揮發,故唐遠山每次囑咐病人,武火燒開後改文火煎5~10分鐘即可。

5淡竹葉、白茅根、忍冬藤

淡竹葉性味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功效清熱除煩,利尿。用於口舌生瘡、小便不利、灼熱澀痛等症;用於熱病心煩口渴之症。黃元御《玉楸葯解》:「味甘,微寒,入足太陽膀胱經。利水去濕,瀉熱除煩。淡竹葉甘寒滲利,疏通小便,清瀉膀胱濕熱」。常用劑量:0.5~3克,小孩一般用0.5克。

白茅根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尿血,以及熱淋,小便不利、水腫及濕熱黃疸等症。此外,因白茅根味甘性寒,能清泄肺胃蘊熱,故又常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及肺熱咳嗽等症,常用劑量:15~30克。

忍冬藤與金銀花同出一源,為金銀花的乾燥莖枝,其味甘,寒,無毒。歸肺、胃經。可清熱解毒,疏風通絡。主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用於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常用劑量:20~30克。

心經火熱內擾神明,則心胸煩熱;心火循經上炎,故面赤、口舌生瘡;火熱內灼,陰液被耗,故口渴、意欲飲冷;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移熱於小腸,故見小便赤澀刺痛,此組角葯合用正對此類癥狀,故在臨床辨證論治情況下為唐遠山所常用。

6地骨皮、熟地黃、炒枳殼

地骨皮性味甘、淡,寒。歸肺、腎經。功效涼血退蒸,清泄肺熱。用於陰虛血熱、小兒疳疾發熱及骨蒸潮熱、盜汗等。用於肺熱咳喘。用於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等。此外,可用於消渴尿多。常用劑量:10~15克。

熟地黃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功效養血滋陰,補精益髄。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為補血要葯,用於腎陰不足,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症。此外,如腰酸腳軟、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等一切精血虧虛之症均可應用。因本品不僅能養血滋陰,而且有補梢益髓的功效。常用劑量:12~32克。熟地黃性質黏膩,較生地更甚,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宜與健脾胃藥如陳皮、砂仁等同用。

炒枳殼性溫,味苦、辛、酸。歸脾經、胃經。功效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臟器下垂等病症。此處選用炒枳殼而不用炒枳實是因王好古言:「枳殼主高,枳實主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常用劑量:10~30克。

此方為唐遠山學習和繼承高上林臨床經驗,自擬「止崩湯」內主要藥物。用於治療陰虛血熱之出血,經行時間超過7天,月經淋漓不盡、崩漏、月經過多等陰虛血熱證。(范榮波 胡興律 西安市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發現中醫 | 實戰派中醫成長之路:立足臨床,博採眾長
老忘事別怪大腦,可能是腎臟撐不住了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