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做人當慎言,管好自己的嘴

做人當慎言,管好自己的嘴

儒家

儒家經典...

你以為一個人滔滔不絕就一定意味著有智慧嗎?孔子說:「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一個人從道上剛聽見傳言,轉身在路上就開始跟別人說,飛短流長,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偽信息就是這麼傳播開的。孔子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道德所需要的作風。

有一個故事說得好。蘇格拉底的一位門生匆匆忙忙地跑來找蘇格拉底,邊喘氣邊興奮地說:「告訴你一件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

「等一下!」蘇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過濾過了嗎?」

他的學生察覺情況不妙,不解地搖了搖頭。

蘇格拉底繼續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至少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濾一遍!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你要告訴我的事是真實的嗎?」

「我是從街上聽來的,大家都這麼說,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就應該用你的第二個篩子去檢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應該『善意』的,你要告訴我的事是善意的嗎?」

「不,正好相反。」他的學生羞愧地低下頭來。

蘇格拉底不厭煩地繼續說:「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你這麼著急要告訴我的事,是『重要』的嗎?」

「並不是很重要……」

蘇格拉底打斷他的話:「既然這個消息並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你又何必說呢?說了也只會造成我們的困擾罷了。」

蘇格拉底曾說:「不要聽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誹謗者的話,因為他不會是出自善意告訴你的,他既會揭發別人的隱私,當然會同樣地對待你。

因此,說話前的三個篩子對於我們是非常受用的,不做始作俑者,當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傳播者。

流言比劍可怕,可以傷害一個人於無形,道聽途說的人,等於是把自己的快樂施加上別人的痛苦之上。

我們想一想,道聽途說的事情,使你一時興奮,但是如果真過了這三個篩子,還一定非說不可嗎?

在生活中,精闢的、有價值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泛泛空談則招人生厭。

有一個關於曾國潘「戒多言」的小故事,當時他剛進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風得意,一次在給父親過生日時,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夸夸其談,有些得意忘形,結果引起鄭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後悔萬分,他在日記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錯。

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總結這三點,曾國藩說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禮記》里說的「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的道理都參不透,連語言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能成什麼大事呢?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俗話說,「禍從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輕浮和自滿,從而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話,或者為了自我誇耀而撒謊吹牛。

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給自己招致災禍,而來也會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最終都難成大事。

以說話遭禍者,不在少數。究其因,無非愛逞利齒,愛論人長短、搬弄是非。

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無心之語,被人道聽途說、斷章取義,致千古之恨。

所以,如果從一開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嗎?

為人處世,萬不可忘記「禍從口出」之戒。

說話反應一個人的智慧,謹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說話智慧的最高準則,會讓你一生受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做人,不要嫉妒別人的好!
放下執念,人生才得大自在!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