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3大河無法自由流淌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全世界最長的河流中,大約有2/3已經無法自由流淌,這損害了它們移動沉積物、促進魚類洄遊以及提供其他重要生態系統服務的能力。研究人員指出,有超過3700座大壩正在建設中,自由流動的水路的未來看起來似乎更加暗淡。
為了獲得有關河流狀況的全球視角,長期從事水壩對整個流域影響研究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麥吉爾大學水文學者Bernhard Lehner,與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研究人員及其他科學家進行了合作。利用航空、衛星和其他數據,研究小組調查了1200萬公里的水路,並以4.5公里的河段為單位評估了它們的流動情況。
通常情況下,研究人員在評估一條河的自由流量時主要都會關注大壩。但在這項評估中,研究小組還考慮了河岸堤壩、其他防洪建築物,以及電力、灌溉或飲用水供給造成的水路改道對水流構成的影響。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柯林斯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水文生態學家N. LeRoy Poff說:「這是對全球水文進行的比我們以前所作得更全面的一次分析。」
研究人員特別關注了246條最長的河流,其中包括一些超過1000公里的大河,比如尼羅河和密西西比河——這些河流對生態系統有著巨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在這些大河中,只有90條仍未受到阻礙。剩下的大部分暢通無阻的河流位於亞馬孫地區、北極和非洲的剛果盆地。
研究人員在5月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Poff表示:「在美國、歐洲和其他發達國家,這些較長、自由流動的河流實際上並不存在。」WWF的淡水生態學家Michele Thieme說,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由河流「對淡水物種的生存來說是最重要的地方」。
WWF發現,淡水動植物數量的下降速度是陸地和海洋物種數量下降速度的兩倍。Thieme指出,總的來說,河流有很多隱藏的價值,但政策制定者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Thieme和Bernhard希望這一評估工作能夠對全球和當地的政策制定產生影響。它為致力於實現包括保護淡水系統在內的國際可持續管理目標的國家提供了現成的數據來源。同時這項研究的方法可以更局部地應用於更精細尺度的數據,從而幫助指導在何處選址或拆除大壩,以維持或恢復水流的自由流動。
例如,WWF正在提倡增加使用太陽能或風能,以減少對更多水電站的需求,這可能有助於保護像亞洲湄公河三角洲這樣的地區。該組織還與緬甸以及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合作,試圖阻止伊洛瓦底江大壩和薩爾溫江大壩的修建——這是該國兩條主要的自由流動的水路。
WWF還幫助建立了加拿大利亞德河水質的基線監測。利亞德河從育空河流入西北地區,是加拿大最後一條自由流動的長河之一。
WWF指出,人們對自由流動河流價值的認識正在不斷提高,這已經導致了政策的改變。今年2月,斯洛維尼亞同意停止該國穆拉河上的水電開發——這裡是水獺和多瑙河鮭魚最後的避難所之一。去年,墨西哥在大約300個河流盆地中建立了水資源儲備——這些水是為大自然保留的,而不是儲存在大壩後面。
Bernhard希望看到更多這樣的決定。他說:「我們希望這些數據可以被用來尋找更聰明、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從而幫助我們管理河流。」
(來源:《自然》 G. Grill)
※想不到!肝臟里的小油滴 竟會啟動免疫「毀滅」程序
※國家航天局首次聘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