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兒童文學要傳遞愛和溫暖

兒童文學要傳遞愛和溫暖

徐魯是一位資深的兒童文學作家,對於兒童文學的真諦,兒童文學的品性和審美特質的把握相當到位,他的兒童長篇小說新作《追尋》故事感人,人物形象生動、個性鮮明,讀來令人印象深刻,是近期兒童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收穫。

這本書的題材新穎獨特。它講述的是在中國長江發現中華白鰭豚的歷史以及對白鰭豚的科學研究保護歷程,以伍老、徐佩芬、劉俊三代科學家對白鰭豚的研究作為敘事的基本線索,突顯了中國對包括白鰭豚在內世界珍稀動物、瀕危動物的科學研究保護,介紹了豐富的生物學內容,作品具有鮮明的科普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白鰭豚被稱為「水中國寶」、「長江女神」、「長江水中的『大熊貓』」,是一種瀕危珍稀物種,從上世紀初被發現至今不過百年,人們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從空白到逐漸全面完備,這個過程是由三代科學家接續完成的。這其中,對於白鰭豚的生活習性、生物特徵、繁衍保護等的科學研究價值、生態價值等各方面,作家都進行了生動的闡述,同時又引用了有趣的歷史往事、動人的傳說和民間故事,能夠讓小讀者讀來趣味盎然,在接受知識熏陶、科普教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激發起他們研究科學熱愛科學的熱情。作者顯然對白鰭豚的科學知識進行了深入的研習,傳遞了大量真實可信的信息,對於小讀者而言,這些知識無疑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益的。

《追尋》的主題是多重的,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性。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是一種執著追尋理想,追尋夢想的過程。作者筆下的水生物科學家大多有著現實的原型,也是對研究白鰭豚幾代科學家形象的再塑造。以劉俊為代表的生物科學家研究的是如何保護珍稀動物,呼籲保護好生態,防範生態惡化水污染,抵制挖砂船,無序違法的捕魚作業等破壞自然生態的行徑。他們所要追尋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好我們生命共同體的其他成員包括山林水草田與動物等各種生物。以王小月為代表的洞庭湖本地老百姓,所要追尋的是那種能夠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落後疾病和愚昧的良方,尋找心目中神奇的「綠樹枝」。「綠樹枝」的意象就是要尋求一種綠色的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發展理念及路徑。

同時,作者還要借《追尋》這部小說傳遞這樣一種主題,這就是熱愛生命、愛惜生命,通過小說向讀者傳遞愛和溫暖。在作者看來,我們人類只是自然界的一個成員,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而應和其他的動物生物和諧相處,要取之有度,而不能予取予奪,不能破壞其他生物的生長環境,不能污染破壞惡化自然生態。這,其實也是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題,就是要達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這樣一種新發展理念的目標。王小月老師在課堂上教育自己的學生,洞庭湖母親給了我們一切,讓我們人類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也讓洞庭湖裡的魚蝦、白鰭豚、江豚等其他生物都能夠獲取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質,我們要愛護自然保護洞庭湖,保護我們的母親和我們的生活的土地。這種熱愛生命的教育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教育的一種傳承。

作品另一大主題表現在科學家的科學研究精神上,亦即對自己理想信念的執著追尋。劉俊就是這樣的一位科學家,他幾乎窮盡了自己的大半生,和徐佩芬教授一起,殫精竭慮,夜以繼日,為了保護和研究好白鰭豚,奉獻了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作者聚焦白鰭豚從捕獲到保護過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劫難和曲折來展開情節敘事,包括白鰭豚被滾鉤傷害後傷口感染,如何治癒他的傷口?劉俊想盡了各種辦法,甚至請來了給人治病的外科大夫,將抗生素裹在餵食的魚肚裡讓白鰭豚服用,治好了傷口感染。隨後,因為遭遇夏季武漢高溫的環境,白鰭豚能否安全度暑?又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劉俊也想盡了辦法,先是用冰塊降溫,後來發明出了通過服用藿香正氣水來幫助白鰭豚清涼解毒,治好蕁麻疹,保護白鰭豚淇淇安全度暑。到了冬天,又通過架設帳篷來幫助它越冬。在淇淇成年之後,又千方百計地為它找來配偶珍珍,在珍珍不幸因為水環境污染而死亡之後,又繼續精心照料淇淇,使他活過了22個春秋,達到了白鰭豚生涯中高壽的年齡。在作者筆下,人和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讀來令人動容。最終,淇淇被送上了醫療台,而劉俊等所有的科學家都流下了熱淚,這種感情的流露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也是人和動物情感深厚的一種體現,而劉俊對科學事業的堅韌執著,對科學研究的熱情,也能帶給小讀者們以鼓勵和激勵,具有一種榜樣的力量。

小說中塑造的王小月是一位像「長江女神」白鰭豚一樣潔白美麗優雅高尚的女子。她一直堅守在仙女湖小學教書育人,無論她的學生是減少了還是流失了,都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因為她心中有一個理想信念,就是要為家鄉、為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奉獻自己的才智,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找到擺脫貧困落後疾病的「綠樹枝」。這個優美堅強的女教師就像白鰭豚一樣純潔高貴,讓人感動。而她對不幸被洪水吞沒的大星的感情,她和劉俊朦朦朧朧的愛戀之情,也都寫得生動傳神。

小說對人和動物關係的描寫相當到位,包括老艄公和柳伢子以及花狗虎子之間相依為命的感情,特別是白鰭豚和科學家徐佩芬、劉俊,包括外國科學家皮埃爾之間的感情,都讓人格外感動。特別重要的是,小說寫出了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生態的熱愛這樣一個宏大主題。這個主題是永恆的,也是具有普遍性價值的,可以為全世界的讀者所認同和接受。

生命無論貴賤一律平等。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有義務有責任愛惜與我們共處一個大自然的各種生物,尤其是那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中國多年來對白鰭豚的保護和研究,實際上所要彰顯的正是這樣一種理念。《追尋》很好地傳達了這種理念。

當然,更為可貴的是,徐魯並不迴避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疑惑,包括在白鰭豚保護過程中長江流域水污染、水資源的破壞,挖沙船的亂濫亂挖,還有濫捕濫獵對於白鰭豚的致命傷害,包括愚昧無知的法盲者對於白鰭豚的殺害捕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它們作為一種反面教材,映襯烘托出了以劉俊為代表的科學家和以王小月為代表的洞庭湖樸實老百姓對白鰭豚的愛護保護的可貴。小說表達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切憂思和期許。

(作者系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研究員。通訊地址:100013 北京市朝陽區東土城路25號中國作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慕課打造灣區人才成長「立交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