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皇帝種出來的稻子,憑什麼讓劉姥姥給吃了?

康熙皇帝種出來的稻子,憑什麼讓劉姥姥給吃了?

作者:金滿樓

話說《紅樓夢》第四十二回中說到,劉姥姥要回家時,平兒給她打點禮物,其中就有兩斗「玉田秔米」;第五十三回中,烏進孝紅帖上的貢物又有「玉田胭脂米二石」。

在不同的版本中,「玉田」又做「御田」,而脂硯齋在「御田胭脂米」旁邊有一條批註:《在園雜字》曾有此說。

《在園雜字》系《在園雜誌》之誤,後者為康熙年間曾任內閣中書、浙江知府、浙江觀察副使等職的劉廷璣所著。劉庭璣字玉衡,號在園,是為《在園雜誌》。

康熙皇帝種出來的稻子,憑什麼讓劉姥姥給吃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園雜誌》中確實有「御田米」的記載,其中說:

豐澤園中有水田數區,布玉田穀種,歲至九月始刈獲登場。……時方六月下旬,谷種方穎,忽見一科,高出眾稻之上,實已堅好,因收藏其種,待來年驗其成熟之早否。

明歲六月時,此種果先熟。此後生生不已,歲取千百。四十餘年來,內膳所進,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

江浙總督范公(時崇)隨駕熱河,每賜御用食饌,內有硃紅色大米飯一種,傳旨云:

此本無種,其先特產上苑,只一兩根,苗穗迥異他禾,乃登剖之,粒如丹砂,遂收其種,種於御園,今茲廣獲。其米一歲兩熟,只供御膳。

康熙皇帝種出來的稻子,憑什麼讓劉姥姥給吃了?

類似的記載,在乾隆年間蕭奭所撰《永憲錄》中也有:

其供御膳曰御稻米,出京師西山,顆粒長巨味香。更有一種可長成樹,每年結實,其色鮮紅,品又在御稻上。是年冬曾以示大臣分賜之,則往籍所聞者。乃種於御苑。一雲樹上天生者,白如粘米,與朱紅分兩種。

在乾隆年間吳振棫所著《養吉齋叢錄》也有記載:

康熙二十年前,聖祖於豐澤園稻田中,偶見一穗與眾迥異。次年命擇膏壤,以布此種。其米作微紅色。嗣後四十餘年,悉炊此米作御膳,外間不可得也。

其後,種植漸廣,內存倉積始多。世宗時,河東總督田文鏡病初愈,嘗以此米賜之,作粥最佳也。

關於御田米作粥一說,《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中即說:「賈母問有稀飯吃些罷,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送給鳳姐兒吃去。」

康熙皇帝種出來的稻子,憑什麼讓劉姥姥給吃了?

根據以上記載可知,所謂「御田稻」是康熙在豐澤園內試種水稻時無意中發現的早熟水稻,這是康熙二十年前的事了。之後,經過反覆試種,「御田稻」獲得成功並供宮內食用。

康熙四十二年,御稻種被移植到承德避暑山莊。承德地處塞外,而白露之後稻子一般不能成熟,所以之前從沒種過水稻。

但是,御稻種能在白露前成熟,因而試種成功,改寫了長城以北不能種稻的歷史。是以,康熙也不無得意地說:

「口外種稻,至白露前以後數天不能成熟,惟此種可以白露前收割。故山莊稻田所收,每歲避暑用之尚有贏餘。」(《康熙幾暇格物編》)

承德試種之前,直隸總督李光地曾上疏請求在直隸開墾水田,不過康煕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其認為北方水土不同於南方,「水田不可輕舉」。

但承德試種成功後,天津總兵官藍理請求在天津等處開墾水田。當時,永定河已治理成功,水利狀況大為改善,康煕同意了這一請求。

康煕四十五年(1706年),天津試種100頃,收水稻萬餘石。經過三十餘年的試種,康熙隨後決心向南方推廣雙季稻,其認為:

南方氣候溫暖,稻穀成熟必早於北方,「夏秋之交,麥禾不接,得次早稻,利民非小。若更一歲兩種,則畝有倍石之收,將來蓋藏漸可充實矣。」

為此,他還寫下詩篇:「紫芒半頃綠陰陰,最喜先時御稻深。若使炎方多廣布,可能兩次見秧針。」(《康熙詩選—早御稻》)。

詩作文才雖然一般,但其殷殷期望,對於黎民百姓的感情卻是真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為何要將光緒皇帝也一併廢黜?
胡若望的疑問:一個清朝子民的歐洲之旅(上)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