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董克誠渾然放曠的水彩藝術

董克誠渾然放曠的水彩藝術

中國航空報訊:董克誠,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協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天津水彩藝委會副主任,現任教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作品入選自第七屆至十二屆全國美展等重大展事,並多次獲獎;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獲銀獎;連續在多屆《中國當代學院水彩藝術展》中,獲最高學術獎等。出版專著及個人畫集15部,榮寶齋、青島及俄羅斯和天津美術學院舉辦五次個人畫展,作品被中外美術館和藏家廣泛收藏。

董克誠教授的水彩繪畫作品渾然、放曠,不僅藝術水平高而且涉獵題材廣泛,風景、人物、建築、靜物無一不精。他的水彩畫具有中西繪畫藝術、文化的高度融合性,他創作追求「歐風漢骨」。他解釋「歐風漢骨」說:「歐風是吸取歐洲藝術中色彩的突出優勢,在光色的陸離浪漫中,創造精神洒脫和煥然的意境;漢骨是發揮中國繪畫中用筆優勢,以中國畫極簡而富詩意的筆意、筆韻、筆氣的方式,表達超然物外的意向審美。」他的作品看似「信手揮寫」,實則是經過藝術家才思、審美的過濾,和長期心手錘鍊的藝術創造。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中國文脈的思想呈現,水色形神卓然不群,虛實清渾任情而發,完全反映了他至真、至誠的洒脫超邁性格。

在談到藝術審美取向時,董克誠說:「在審美範疇,較之秀美,我更偏愛壯美。藝術是講性情的,歷代雅士中我最喜愛魏晉嵇康和唐代的王維、李白及宋代蘇軾,因為他們性情洒脫、豪邁,創造出『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壯美氣象,完全是我神往的境界。」的確,小橋流水、青山翠柳的柔美也令人喜愛,但審美的取向完全出自個人性情。書為心畫、言為心聲,藝術語言的表現完全是藝術家內心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因此,藝術是做不了假的,無論文學、藝術作品都是創作者精神氣質的自然、真實外現。蘇轍就精彩地論述了這點,而且認為精神氣質是別人所模仿不了的,他認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這段論述告訴我們好的作品是作者精神氣質所成就的,不是學了就能學會的,因為精神氣質是要靠每個人自己不斷修養才可以形成的,而這種精神氣質包含了個人的性情和學養,只有不斷增強個人涵養,才能以完美充盈的氣質自然流露於作品中。因此,作品的精神氣質就是作者審美取向的自然表現。

董克誠認為,他作品中壯美洒脫的精神氣質完全來源於青少年時代的生活。他從小生活在「津門八景」之一的「西沽桃堤」畔,此地當時相對封閉,但傳統文化保留較好,整體氛圍崇文尚武,儒家仁、義、禮、智、信風尚猶存,更有一些學者、大儒居於此地,他們言行風度追求竹林人物的氣質。他少年時受教於龔望先生,龔望先生不僅教他讀書,還教他書法和做人。他說:「童年時,父母的影響更是巨大,父親是當時典型的知識分子,雖歷經磨難,但平和、堅毅、隱忍、淡定;母親豁達而俠義,在物質極為匱乏的年代,幫助不少人渡過難關。自我記事起,母親就常給我講歷史上英雄豪傑的故事,使我從小就在內心充滿了英雄主義情結。這種洒脫與豪情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涵養著我的人生,我深感慶幸……」

董克誠這次「一帶一路」水彩寫生創作的作品,主要是他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市列賓美術學院,做訪問學者期間的寫生作品。那時他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俄羅斯美術教育,同時又考取了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油畫系研究生。兩校只相隔一條涅瓦河,他以此為中心,到周邊多個國家進行了大量寫生。董克誠回憶:「當時我住在喀山教堂後,距冬宮博物館和俄羅斯國立博物館步行不足千米,而門外的涅瓦河街上處處是景,這是我見過最美的街道之一。我用油畫、水彩、國畫、速寫、文字、攝影等記錄了這個冷艷岑寂、華貴靜逸,曾深深影響過我的國度。寫生周邊各國近幾百幅畫作,十餘萬字的筆記令我愉快而難忘……」那時,他雖然是在學習油畫,但他對水彩還是由衷的喜愛。他說:「我特別迷戀水彩寫生過程中那手忙腳亂使畫面出現的意外效果,以及只有到現場才有的鮮活感。可能在具體形上遠不如在室內畫得準確,但它更接近真我、真情、真感覺,如果一個畫家缺失了『真』這個本質,此時作品的美只是個化妝品,難以真正打動觀者的內心。」也正因此,他在水彩藝術的探索中主張:「寫生並不只是畫你所看到的,而更應畫自然傳遞給你精神感召的東西,寫生應不拘物象寫其生命!通過自然畫自己、通過物質畫精神。『寫實』『寫情』『寫神』。在沒有提煉出自然景物的精神內涵時,我就尋求對自然的情感,努力擺脫照抄寫實,既不要超自然,也不要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馬里亞納海溝驚現新「吃油」細菌
多種新型公務機亮相 2019年亞洲公務機展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