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薑常被我們用來「和胃」,共有六種用法,後兩種少為人知

生薑常被我們用來「和胃」,共有六種用法,後兩種少為人知

生薑常被我們用來「和胃」,共有六種用法,後兩種少為人知。

生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食物了。很多人做菜。尤其是魚類食物,都喜歡放點生薑。既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飲食習慣,也是一種「解毒」的做法。《本草綱目》里就記載,「生薑能解魚蟹之毒」。

現在的我們,生薑其實不僅限於當作菜的佐料。在有些地方,日常的茶水裡面,也會放點薑絲。輕微感冒,喝點生薑水,大姨媽來了肚子疼,喝點紅糖生薑水等等,這些似乎已經是我們生活里的一些「常規」動作了。現代科學對生薑也有了比較深入的分析,認為裡面確實有很多成分,對我們的身體保健是有好處的。

既然生薑有很好的養生功效,我們該怎麼使用它比較好呢?要知道,越是用途廣的東西,用起來其實更要注意。因為用途廣,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對,本想用來散寒,卻成了清熱,那不是南轅北轍么?歷代中醫經典典籍上,都有關於生薑的用法和適用場景,據統計,至少有六之多,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介紹:

1、帶皮則涼:中醫里有據話是這麼說的「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我們需要注意,所謂的「帶皮則涼」,並不是說生薑連皮吃就是寒涼性味了,而是指生薑皮性味辛涼,生薑肉性味辛熱。連皮吃的時候就沒有那麼辛熱,去皮之後,就有點大辛大熱了。所以,我們一般進食生薑,都會連皮一起。生薑皮還有清熱利水的效果,在某些情況下,還有單獨吃薑皮的;

2、去皮則熱:這種情況和上面一種相反。生薑肉性味辛熱,去掉辛涼的生薑皮,辛散的作用就更大點了。如果日常感受風寒寒邪偏重,需要祛風散寒的時候,就可以適當採用這種方法。

3、生吃辛散:上面兩種是「連皮」與「去皮」的不同,一下兩條是「生鮮」和「乾貨」的區別。生薑直接新鮮食用的時候,它的作用就偏於辛溫解表,發散風寒之邪,以及和胃。它的特點是「走而不守」,也就是說,食用新鮮的生薑,作用是遊走不定,具有向外發散的特點。所以我們日常的感冒、胃不舒服等時候吃點生薑,當然是要選擇新鮮的了。要是選擇乾薑會怎麼樣呢?請往下看:

4、干者散寒:這個乾薑其實就是生薑晒乾而來,一般來說,我們在製作乾薑的時候,都會去掉姜皮,只留下姜肉晒乾。上面說了,生薑的特點是「走而不守」,晒乾之後的特點就完全不同了,成了「守而不走」,也就是說,主要針對某一個地方。如果把生薑的「走而不守」當作游擊戰,那麼乾薑的「守而不走」就是據守一方的將軍了。乾薑最常用來溫中散寒,如果胃裡面有實寒之邪,用生薑不大合適,就需要用到乾薑了。

5、炮姜止血:上面四種用法,雖然看上去變化多端,但都還算比較常用的,很多有點年紀的人都知道,大家口耳相傳之下,也流傳比較廣。這一種「炮姜」就用的比較少了。據《本草綱目》的描述,「炮姜辛,苦,大熱」,就比生薑乾薑多了一個「苦」味。

「炮姜」是將乾薑用油砂翻炒,直到表面起泡發黃即可,「溫經止血,補虛回陽」的作用。炮姜用的比較少,中醫常用來處理那些需要溫陽暖胃,身體狀況卻不大好,用乾薑容易「過」,炮姜辛熱的行為稍微弱點。而且,炮姜還有止血的之功,中醫常用於某些血不循經的證候。

6、煨姜止嘔:上面介紹了無五種生薑的用法,「煨姜」應該是現在最少人知道的了。我們看名字里的「煨」字,就是需要用到火煨,現在都是使用煤氣、電熱,已經很少能找到製作煨姜的條件了。方法是把新鮮的生薑切成片,再用草紙包裹,用紅柴火灰覆蓋煨到「紙焦薑黃」就行了。煨姜的主要特點就是辛辣之性大減,有溫胃和中止嘔的作用。

以上,就是生薑的六種使用方法,根據帶皮、去皮、新鮮、晒乾、炮、煨的不同,各有自己合適的場景。作為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食物,也具有廣泛的養生用途,因此,我們有必要全面了解這些方法,一達到更好的養生目的。對生薑的使用,您還有其它更多的方法嗎?歡迎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賈寶玉的第一次,到底給了誰
敢給薛寶釵母女臉色看的「河東獅」,兩個原因決定了,人家有底氣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