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本已滅絕的物種重新出現?
1.
介於24萬至13.6萬年前之前的某個時刻,一群看上去獃獃的鳥類從馬達加斯加出發,飛到了400多公里之外的阿爾達布拉環礁上的原始島嶼上。阿爾達布拉島是一個非常受古生物學家喜愛的島嶼,它位於印度洋海面,有著比所有其他的印度洋島嶼都更加古老的古生物記錄。
當時抵達這裡的「傻鳥」們可能在想:「這兒可真好,完全沒有威脅我們生命的捕食者,簡直是天堂!「於是便開開心心地佔領了這片島嶼,在這裡繁衍生息。然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依。由於沒有了捕食者的威脅,這些鳥兒最終失去了飛行能力。13.6萬年前,一場洪水席捲了這個島嶼,讓這些無法飛翔的獨特鳥類物種的全軍覆沒。
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這就是故事的結局。然而,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在大約10萬年前,洪水退去,島嶼重新露出水面,有另一群鳥似乎再次從馬達加斯加起飛,抵達了這片島嶼,然後以同樣的方式再次展開進化……
2.
○ 白喉秧雞。| 圖片來源:Francesco Veronesi / Wikimedia Commons
飛來這座島嶼的鳥類是白喉秧雞,它們的大小和雞差不多,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喜歡向不同的地方遷徙。白喉秧雞屬於秧雞科,秧雞科的鳥兒看上去傻乎乎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走路,看起來不太像會飛,但其實它們是可以飛行的,而且飛行時看起來是很滑稽。它們常出沒於沼澤地帶,有些秧雞鳥類會跑去離它們的最初棲息地很遠的地方,只有在發現好地方時,它們才會停止飛行。
最近,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Julian Hume和朴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David Martill在阿爾達布拉島嶼上的兩處不同地方發現了鳥類化石,一處形成於洪水事件之前,另一處形成於淹沒事件之後。通過對比這兩處的骨骼化石,他們發現這些化石似乎是源自於同一個屬的秧雞,而且都不會飛行。
這樣的現象古生物學家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意味著在這個島嶼上,不同的秧雞在經歷了相同而又獨立的進化軌跡後,最終都喪失了飛行的能力。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發現發表在最近的《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上。
3.
他們分析了從島上採集到的骨骼化石,將這些化石與收藏在英國特林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白喉秧雞標本進行了比較。在這些標本中,一些是來自馬達加斯加的會飛的白喉秧雞,另一些來自已經進化到失去飛行能力的阿爾達布拉秧雞。結果發現,這些骨骼化石與不會飛的阿爾達布拉鳥類的骨骼具有幾乎相同的尺寸。基本上它們的翼骨都發育不良,腿骨較粗,這都意味著這些古老的秧雞科也是不會飛的鳥類。
○ (右)飛行的秧雞科的翼骨;(左)不會飛的秧雞科的翼骨。| 圖片來源:Julian Hume
而我們可以非常確定的是,阿爾達布拉島在13.6萬年前曾被完全淹沒,導致當時島上的所有不會飛的動物都全部滅絕了。因此,一定是有另一群秧雞科再次到來了這個島嶼,沿著與它們的先輩相同路徑,展開了相同的進化。
4.
論文指出,在阿爾達布拉島發現的化石證據表明,在這裡,秧雞科只用了兩萬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再次進化為不會飛的鳥類。這樣的進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它意味著當條件合適時,這些鳥兒可以順利地在孤島上繁衍生息,並在多種不同時機或契機下進化到無法飛行。
雖然我們還不清楚為什麼這些鳥類偶爾會去尋找新的環境。但這還是第一個明顯的同樣的屬、在同樣的島嶼上、以同樣的方式獨立進化的例子。
參考來源:
[1]https://gizmodo.com/this-bird-went-extinct-then-evolution-recreated-it-1834674008
[2]https://academic.oup.com/zoolinnean/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zoolinnean/zlz018/5487031?redirectedFrom=fulltext
[3]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5/uop-tbt050919.php
※科學家「復活死亡大腦」?這裡有你想知道的問題
※黑洞的第一張照片即將公布,我們該關注哪些問題?
TAG: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