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兩個不孝是指什麼呢?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兩個不孝是指什麼呢?

每個五月的第二個周日是母親節,今年的母親節剛過去不久,網路上還有很多熱搜是圍繞這個節日的。其中有一組對話引得很多人哈哈大笑,當問到母親想要什麼節日禮物的時候,有位母親回答:「想要一個大胖孫子」。在中國人觀念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後就應該有愛的結晶,也就是長輩期待已久的小娃娃。中國本就是一個十分講究血緣關係和家族脈系的國家,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傳宗接代也成為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談及這個話題便不得不說一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語。

看到這句話,不知道你是否會想問那不孝的「其二」分別是什麼呢?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書中的原句是這樣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現在提到這句話的語境和潛台詞一般都是:最大的不孝就是沒有小孩。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提到「丁克家族」都會有長輩面色驟變。但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最大的不孝是——沒有對長輩盡到晚輩應有的責任。在孟子的原文中甚至並沒有提到另外兩件不孝的事件。這裡的「三」應該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種虛指。或者說,孟子在這裡強調的就是最為不孝的一點。在後來文人學者中,對這句又有了進一步分析和理解。

東漢的趙岐在《十三經注》中闡述了他對這句話的理解。他認為不孝的行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阿意屈從,陷親不義。就是說如果父母犯了錯誤,不應該盲目地聽命父母長輩的話。應該委婉指出,幫助其改正,這才是為人子應做的。在孔子的小故事中也有對這種思想的肯定。第二種是,當父母年邁,而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應該考取功名,成為拿俸祿的人。這樣才能贍養自己的父母。對應到今天的社會,就是絕不可以成為「啃老族」,當成年之後便應該努力工作,絕不可以不思進取,依附父母成為「大米蟲」。

第三種才是人們常說的,沒有子嗣。在封建社會中,給家族傳遞香火是已婚男女的重責。在現代社會,無論是獨生子女政策還是二胎政策,對於結婚生孩子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事。隨著西方文化思想的傳入,也多多少少衝擊了「一定要生養」的傳統觀點。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後代的口耳相傳中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曲解。將這句話片面理解,而沒能正確看待。

隨著現代人口數量的增多,生活成本的飛速增加,養孩子慢慢從必選變成可選擇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個規劃,如何看待這件事,也變得莫衷一是。沒有對與錯,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是這句話的含義,仍然值得我們不斷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解文化 的精彩文章:

《笑傲江湖》中最經典的三句話:一句說愛情,另兩句說人生和江湖
當年日本為何想用重金購買馬王堆女屍的一根頭髮?到底有何企圖?

TAG:趣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