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零壹財經新金融春季峰會圓桌論壇:科技與資本—如何「英雄」所見相同,共謀新發展?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雨林
5月10日,2019零壹財經新金融春季峰會在北京舉辦,此次峰會以"發現科技價值--資本舞台上的金融科技"為主題,聚集了投資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的一線從業者與行業專家,就科技價值與資本力量兩方面話題展開正面"交鋒"與論述。
本次峰會的圓桌主題為"科技與資本--如何"英雄"所見相同,共謀新發展",參與此次圓桌互動的嘉賓與我們分享了他們的業務經驗以及對整個金融科技市場現狀和未來的看法。零壹財經(微信公號:Finance_01)創始人柏亮做為該環節的主持嘉賓,邀請洋錢罐CMO嚴峻、集奧聚合副總裁馮宗欣、得意音通CEO倪鳴、百融金服副總裁趙子淥、MinTech副總裁陳思及網信AI首席科學家冉陽參與圓桌討論。
洋錢罐CMO嚴峻認為,做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說選戰場的能力,就是你選到了一個是不是適合你的戰場,並且在這個戰場是否有足夠多的機會存在。同時,每一個企業都不能坐在功勞簿上混吃等死,你要考慮下一步的發展。
集奧聚合副總裁馮宗欣表示,以前賣產品給企業只能幫助企業解決局部問題,現在更多的則是要為企業提供一個整體的、打包的解決方案,未來提供的則更多是代運營的服務,通過各種策略、各種產品的拼接形成整體的場景或者是整個的業務環境,同時集團作戰或者說規模化作戰的能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得意音通CEO倪鳴在介紹了聲紋識別技術相關業務的基礎上還對未來科技服務金融做出了判斷:(未來)會有更多的業務,到今天為止,我們看到銀行業已經提出了"銀行就是服務、銀行無處不在"等,這裡代表了在移動化的場景下,我們發現了銀行為它的網點在找出路,現在幾個大銀行已經組建了自己金融科技集團,參與到智慧城市等對外賦能里。
百融金服副總裁趙子淥認為,現在在金融科技這個領域裡面,單純去談技術是一個偽命題,就技術談技術意義並不是很大,技術一定是根植於業務的,而且是相互滲透的,這樣企業提供的產品才能夠有真正的生命力。
Mintech副總裁陳思表示,小型的金融科技企業如果能夠深耕產品,把每一家銀行服務好的話,整個產業對於Mintech這樣體量的一家公司而言還是非常可觀的。一個一個地去啃,雖然很痛苦,但是對於Mintech這種規模的企業而言是最好的打法。
網信AI首席科學家冉陽認為,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各企業會基於自身特點儘快連接場景,而場景是高維度的。如果說線性增加是互聯網金融的上半場,指數式的分割則是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打法會完全不一樣。會有很多個比較激動人心的機會出現,並且足以容納下相當多的獨角獸企業。
以下為圓桌論壇環節實錄:
柏亮:接下來一年內是否有融資或上市計劃?
嚴峻:對融資和上市洋錢罐持開放的態度,具體什麼時候適合需要看價格和時機。
馮宗欣:從當前的時機來看有好有壞。好的地方在於,國家對科創板的投入巨大,並且科創板馬上就要開板了,這是對科技企業的一個正向激勵。但整個大環境相對來說還不是特別好,大環境整體有點向下的趨勢。所以,對企業來說成長依然有很大挑戰。這時候如果選擇IPO,可能會面臨估值在開始很好看,在未來可能就不好看了。我覺得我們會選擇一個整體市場和個體企業的發展都呈上升趨勢的時間段,我認為這個時候會是比較好的。
倪鳴:得意音通現在還在爬坡階段,未來我們是有上市計劃的,當前我們正在做B輪融資。去年,我們跟人民銀行這邊推動了國家第一個聲紋技術標準的出台。近年來,整個聲紋識別在市場上逐漸被接受,而且在金融行業也呈現了一個大家都在用的階段,未來2年到3年,我們在這一塊市場的收穫應該會不錯。
趙子淥:百融金服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完成了C輪融資,剛剛拿到了10億資金。在上市這個問題上,我們會踏踏實實做事,時刻準備著。
陳思:一年內,我們可能並沒有上市之類的計劃,之前團隊也想過,像我們這樣的平台可能美股上市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但美股上市的上市費用、市值維護的費用、後續發財報審計的費用,對我們這種平台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所以,我們對下一輪融資持開放態度,但上市可能會等的更久一點。
冉陽:"永遠沒有最好的年代,也沒有最壞的年代",其實還要看自己,二級市場的表現是個範圍,這個範圍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當然,我可以說的是今天一定不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因為貿易戰開始了,但之後和之前其實有很多機會,包括在科創板。
柏亮:金融科技尤其是網貸,在美國資本市場會去呈現一種怎樣的價值,以讓人們能看到其未來成長的希望?
冉陽:這一塊如果只是打金融科技牌的話,整個美國市場對這一塊的擁抱成本和互聯網相比是不太一樣的。它估值的邏輯、以後成長的空間都不太一樣。我們也看到,很多公司都在做拓展,從純網貸變成"數據 技術 財富管理"等綜合的方式。但每個機構有每個機構自己的特點和難處,這個是分行業、分企業、也分人的。我覺得坐在這裡的,包括能夠抬起頭來接受美國資本市場檢驗的企業,在我們國內的這些企業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的。
柏亮:金融科技市場的潛力或者突破的方向在哪兒?
趙子淥:在金融科技這個領域裡面,我覺得單純去談技術是一個偽命題,就是說就技術談技術意義並不是很大,技術一定是根植於業務的,而且是相互滲透的,這樣的話你提供的產品才能夠有真正的生命力。我覺得將來這個產業一定是往細分化市場上走。把細分市場的量做大,然後不斷地去孵化出一些新的領域出來。
柏亮:就聲紋識別在金融業進行的開拓,目前這個市場的情況怎麼樣?
倪鳴:去年10月,人民銀行競標委通過了聲紋識別標準,這實際上也是我們國家第一個生物特徵識別的一個標準,能夠在金融行業應用。我認為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過去很多的銀行一直在觀望、測試,不敢下決心,但是這個標準一旦出來了以後,2019年將成為金融科技的一個試點年。
去年底人民銀行聯合了其它5個部委,一起推進金融科技服務民生、賦能,我們看到金融業對聲紋識別的接受度是比較高的。未來在金融反洗錢、反欺詐都會有它的一些用武之地。下一步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要跟用戶一起探索他的場景化,怎麼把技術很好地應用。
柏亮:用技術服務金融真正的核心能力是什麼?是技術能力還是市場拓展能力?
馮宗欣:以前我們對企業提供服務就是要賣產品給他們,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我覺得現在這個已經不夠了,因為幫企業解決的往往是局部的問題,而沒有放到整個場景或者是整個業務環境裡面去考慮。
所以,我們現在更多提供的服務是一個整體的、打包的解決方案,未來提供的服務更多的是代運營的服務,就是我用我的產品甚至於多款產品、策略,拼接成一個整體的場景幫助銀行或企業完成一項業務。
柏亮:C端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B端業務上進行良好的探索?
嚴峻:其實大家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從2018年年初開始,傳統的金融機構在個人小額信貸領域已經開始去發力了,都在進軍這個領域。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金融科技的企業可能會顛覆銀行,其實有時候我覺得不好這麼評判。傳統的金融機構其實是有它很大優勢的,我覺得我夢能做的是和傳統的金融機構如銀行等做到取長補短。通過把我們的技術輸出給他們,更多是和他們的風控理念、傳統優勢項目去進行融合。
金融科技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上,一方面是金融科技企業技術的輸出,另外一方面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反哺。傳統金融機構在風控策略理念上具備很大的優勢,而金融科技企業在模型上的優勢會更為明顯,因此"反哺"其實是一種聯合建模的形式。
柏亮:金融科技企業面對的B端市場有多大空間?現在處於激烈競爭階段嗎?企業如何在競爭中實現突破?
冉陽:我先總結一個問題,我覺得在咱們這個神奇的地方,任何一個創業企業或金融科技企業認為前面是一個藍海。這種機會基本上越來越難,並且這種機會的概率越來越小了。這是個壞事也是個好事,因為進入下半場、或進入第二節,其實很多時候企業的競爭在於產品的豐富度和場景對接的精細程度。
第二個想法是,我覺得實際上金融科技喊了半天,也就服務了1300萬人員,這還不夠我們一個大省1/10的人群。但銀行服務的是多少人群,像現在所謂銀行業務在下沉,這中間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這裡誰能夠藉助我們現在人口的優勢,任何一種切割的方式都會給你帶來數百級別的簽約商戶、和數以千萬級用戶的一個市場。
這個市場容量足夠大,任何一家不可能完全吃下來,至少現在沒有看到。覺得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我們更多時候是基於自己的特點去儘快打造場景,這個場景是高維度的。大家知道線性增加是互聯網金融的上半場,指數式的分割我認為是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打法會完全不一樣。在這個賽道上企業發展征程長,都要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深耕。我還是蠻樂觀的,我覺得會有很多個比較exciting的機會出現,足以容納下相當多的獨角獸企業。
其實我們這個圓桌我覺得安排的挺好的,基本上幾個大的賽道上都涉及到了,既然到這裡來了,我不是說是第一、第二等,但肯定是足夠有代表性的,但這個征程還是蠻長的,它不是像上半場一樣,一下子全國性的6.6億網民、或10點幾億日活的這種,這種情況是不太會有的,還是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來深耕,來在高維度的市場上去切割掉屬於自己的場景,並且把它表現。
柏亮:技術型企業切入做金融業務是什麼體驗?
倪鳴:這一路走過來,我們前前後後服務的銀行客戶也有十多家,金融客戶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業務決策流程是比較長的。所以支撐我們走下去的還是靠我們的投資,包括股東的支持,中間也有很多檻,我估計每個公司可能都有,外面的人有時候體會不到。
就技術來說,現在越來越open,有很多開源的東西,搭一套系統很容易,但真正從系統到用戶的場景里去服務C端用戶,這裡有很多問題是需要解決的,這一塊我覺得友商他們也是要付出很多的代價、很多的時間,才能把業務逐漸做成熟。
另外,我們也有一個判斷,特別是現在5G馬上也要出來了,路這麼寬,會有更多的業務,到今天為止,我們看到銀行業已經提出了"銀行就是服務、銀行無處不在"等,這裡代表了在移動化的場景下,我們發現銀行為它的網點在找出路,現在幾個大銀行已經組建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參與到智慧城市等對外賦能里。
柏亮:能否簡單分享一下踩過的坑或更好的業務方向在哪?
陳思:我覺得沒有特別好做的業務,尤其像我們這種服務銀行的,其實全部都是很難的。包括我們去任何一家銀行的招標會,大家一起在為一個標去競爭,即使很小規模的標也有很多人來爭。
我們自己給自己B端事業部的目標是努力地服務好每一個客戶,從需求採集到落地,我們都是在竭盡腦汁去想怎麼幫用戶解決問題。雖然過程很痛苦,但是我覺得對於我們這種規模的企業而言,這是最好的打法。
趙子淥:進入下半場,確實沒有什麼特別好做的生意。可能在上半場的時候大家只要有產品就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很好地去賣,但是現在這個時候,你有的產品大家都有,怎麼體現出你的特色,讓客戶真正的去買單,其實這個事情越來越難了。
我覺得,我們需要在產品上去做深耕,這個產品本身給客戶所提供的易用度、準確度上是不是足夠的好,另外是不是更容易被客戶觸達,被客戶容易接受,這個是從產品的深度上不斷地去做文章。
在橫向上可能也要去做一些拓展,比如說在這個模型的訓練層面上,可能大的金融機構它有很強的風控團隊,但是一些中小型快速發展的機構,其實他想做風控,但是他缺乏專業的團隊和技能,這就需要思考怎麼樣能夠賦予客戶學習的能力,例如嘗試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幫助客戶去構建一個金融環境的模型訓練平台,然後幫助客戶更容易地獲得這種風控的能力,也算是一種技術賦能。
所以,從這種方向真正的幫助到客戶,讓他體會到我們的服務是能夠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同時我覺得與其是大家廝殺競爭,其實很多的層面上還是可以形成一種生態合作的,剛剛也有很多人在聊,我們在做業務的過程中,有很多信貸業務流程過程中的一些廠商、生物識別的這些東西,可能我們並不想全部都去做。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規則匹配的過程中,需要有這方面的數據,所以我覺得可能大家也會形成生態小圈子的合作,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大。
我剛剛也提到了把細分市場能夠做大,細分市場原來可能就是一個很小的市場,但是我可能把它做成通過一個生態能夠把它做成更大的市場,把整個的市場範圍擴大也是一個思考的方向。
最後,真的是需要對行業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我們都在提做供應鏈金融,其實也是普惠金融的範疇,普惠金融其實一直是一個全世界的難題,雖然說現在國家很支持,但是怎麼服務好這些長尾客戶,把低價值密度的客戶服務好,我們也一直在探索。
我們也看到,你如果對於這個客戶的產業、行業不了解的話,沒有深刻理解的話,其實是很難做透的。所以,我覺得這一塊還是要結合著自己的基因,然後真正的把深度做深,把這個行業吃透,其實吃透一個行業,我覺得已經能夠養活很多很成功的公司。
馮宗欣:實際上這個市場確實還是挺大的,可以容納下很多獨角獸公司,確實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特點。現在我們的關注點已經從產品上升到了剛剛我一直講的服務。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去投標產品,客戶採購你的產品作為資產,同時基本上只有唯一的中標方,但是如果他採購服務,他一定會採購多家的服務,最後你一定拼的是兩點:
1、你產品真正的核心能力。但是,這不足以成為你是唯一的獲勝者。
2、運營能力,也就是說軟性的東西,你的產品是剛性的東西,但是你的知識庫,就是你的諮詢能力,可能是你的軟性的東西,在未來的競爭這一塊也是非常大。其實我現在特別理解,前幾年為什麼阿里提出來他要做中台戰略。
我覺得在另外一個層面,或者是更基礎的層面,你企業的組織結構需要去配合企業提供的服務。像我們公司今年就開始做一些組織結構上的調整,有的調整還是挺大的。我們對於未來的預期不再是一個產品層面的競爭了,我們一定是一個方案和服務層面的競爭,我們的組織結構要往這個方面調,我們要強化產品和運營能力。
所以,運營團隊在未來是一個越來越重的板塊,運營能力也有剛剛說的對行業的理解,這個是至關重要的。說起來行業的理解,我覺得現在還是藍海轉紅海的過程中。
優勢,其實有一個很核心的優勢,做金融機構有一個巨大的特點,做金融機構還真的特別靠大撒網,就是相當於你必須是集團化作戰,而不是單點作戰,說白了你的產品好與壞,不同的客戶評價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
如果我們抓到3、5個客戶死做,有可能往往斷送了這個產品的機會,因為即便是同樣的一款產品,可能應用領域或者說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有可能我們兩個產品的名字是一樣的,但是我在這個領域用得好,你在那個領域用得好。
所以,集團作戰或者說規模化作戰的能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我的產品撒100個網下去,總有10個客戶對我感興趣,我把10個客戶做好,我再去服務剩下的90個客戶,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在組織結構上也是非常強調這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網狀的服務體系服務於未來,這個企業服務一定不是簡單的PK產品,一定到了產品加服務的年代了。
柏亮:在洋錢罐未來的戰略裡面,B端業務是一個戰略級的考慮還是一個試探型的考慮?
嚴峻:這肯定是一個戰略級的考慮,一個公司做的每一項業務,一方面可能有你盈利的訴求,另外可能更多的是戰略上的訴求,剛剛也談到有一個點說紅海這些,我覺得我從業了這麼多年在想一個問題,引入一句話叫"道路千萬條選路第一條"。你做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說選戰場的能力,就是你選到了一個是不是適合你的戰場,並且在這個戰場是否有足夠多的機會存在。
同時,每一個企業都不能坐在功勞簿上混吃等死,你要考慮下一步的發展,我覺得今天大家說金融科技公司討論,它是金融屬性也好、科技屬性也好,我覺得它永遠是一個交叉的屬性。你總要去看你下一步往哪個方向去走,我覺得我們不排除多元化的方向,並且站在今時今日這個節點,結合很多複雜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其實未來是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通過不斷地嘗試去修整你的方向,我覺得說2B的業務這些,或者是說我們會嘗試國際化、各個方面的東西,我覺得都是對未來的一種布局和探索,坦白說我認為很著急,也非常的重要。
但是,不是說每一個重要而且著急的項目都一定要在這個結骨眼去盈利,其實你看公司的業務裡面是有未來的業務,有要去淘汰掉的老業務,我覺得這個很正常,一個公司多元化的發展理念,這是一個更健康的組成部分。
--/ END /--
※一嗨租車私有化成功 行業遇冷迎挑戰
※汽車金融周報第18周:投融資總額僅23億元,法拉第未來獲2.25億美元融資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