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空軍的真實戰力:一旦進入戰時 每架飛機一天只能出動一次

印度空軍的真實戰力:一旦進入戰時 每架飛機一天只能出動一次

利刃/TONE

早在那場對於印度人幾乎是"災難性"的克什米爾空戰之前,印度空軍的戰鬥機數量就連年不足,難以填滿早先印度政府規定的"42中隊底線"——眼下印度空軍僅有30個戰鬥機中隊,不到規定數量的三分之二。

但任誰也沒有想到,印度空軍的窘態遠非"缺飛機"可以概括:在飛機缺乏的同時,印度空軍的飛行員數量也在"穩步滑坡",適合進行戰鬥任務的飛行員缺口數大概在600人左右。

圖為印度空軍蘇-30MKI戰鬥機和飛行員,雙座機的普及擴大了印度空軍的人員缺口。

簡單來說,印度空軍和國防部在70年代參考西方和蘇聯制定了一個基本標準,即每架戰鬥機必須要擁有至少2.5名具備資格的飛行員與之"配對"。

而這個標準制定的初衷,是考慮到相比起現代戰機不斷延長的飛行時間和任務強度,飛行員,也就是人類的精力越發變得相對有限:在高強度長時間的作戰任務之後,飛行員需要完整的休息與睡眠以恢復戰鬥能力,但飛機本身只需要2-3小時的檢查修理即可再度出擊。而若多配備一名飛行員,同一架飛機的出動次數就有希望"加倍"。

圖為夜間著陸航母的戰鬥機軌跡延時攝影,這種作業不允許飛行員"走神"。

但由於現實條件的制約,印度空軍並不能在眼下完成同一架飛機晝夜不間斷操作的初衷:即便將晉陞到中隊指揮官以上職位,理論上不進行戰鬥飛行任務的高級軍官計算進來,印度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的數量也不到飛機的兩倍。

而若將這些人剔除出去,這一比例更將下降到1.5,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印度空軍戰鬥機在戰時要麼每天只能出動一次,要麼就只能由睏倦甚至打瞌睡的飛行員駕駛升空。

圖為著陸階段墜毀的印度空軍蘇-30MKI戰鬥機。

而雪上加霜的是,相較於只需要付錢就能完成的戰鬥機購置工作,印度空軍顯然還沒有準備好為它們訓練新的飛行員——眼下這個1.5的比例數字是相對於印度空軍現有30個中隊的規模得出的,如果用42個中隊的戰鬥機做除數,那麼恐怕一架戰鬥機都分不到一位飛行員。

那麼,如果印度空軍從現在開始"大力訓練"呢?考慮到印度空軍的教練機結構同樣嚴重不平衡,結果恐怕也不會太樂觀。

圖為印度空軍的HJT-16中級教練機,系60年代研發的舊型機。

追根究底,在印度大量採用米格戰鬥機的冷戰時期,訓練和後勤體系完備的蘇聯能為印度提供"全方面支持",印度空軍飛行員可以在蘇聯學校完成完整培訓。

但眼下,印度人依舊把60年代設計製造的HJT-16教練機作為空軍訓練學校內的絕對主力,至於新型的高級教練機則遲遲沒有影子……連工具都還沒有到位,又如何談得上訓練出一支天之驕子呢?

圖為露天停放的印度空軍C-17大型運輸機。

至於為什麼印度空軍在飛機、飛行員,乃至於前線機場掩護飛機的地堡建設工作上都一事無成,答案也很簡單:態度問題。

具體來說,國防部乃至於更上層的國會官僚政客們總喜歡以各種理由和原因對印度三軍的撥款"百般刁難",具體拿到撥款進行執行的過程中就又要好高騖遠,或是從中"揩油"。既然最為基本的資金問題都落實不了,難不成印度人還能用雜技,或是"主觀能動性"變出飛行員、飛機以及機庫?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麼印度人在克什米爾上空的慘敗也就一樣是冥冥之中的定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美國特種潛艇載人搞破壞已經過時,俄軍新潛艇一艘帶六個波塞冬!
俄羅斯兩大盟友剛剛激烈交火傷亡慘重,普京斡旋有心無力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