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Topic:曼城奪冠背後,英超球隊的經營模式發生了什麼變化?

#Topic:曼城奪冠背後,英超球隊的經營模式發生了什麼變化?

#Topic:曼城奪冠背後,英超球隊的經營模式發生了什麼變化?

5 月 12 日,2018-19 賽季英超聯賽收官,曼城、利物浦和托特納姆熱刺分別排在總積分榜的頭名、第 2 名和第 4 名。加上利物浦和熱刺會師歐冠決賽,這 3 支球隊似乎已經穩居英超乃至歐洲足壇的一線。

這和 2004 年的情況截然不同。那一年,曼城排在聯賽第 16 名,熱刺第 14 名,利物浦排名第 4。作為對比,阿森納完成了歷史性的零輸球賽季,切爾西剛被俄羅斯寡頭買下,曼聯仍具有競爭力,3 家傳統豪門壟斷了從 1996 年到 2011 年的所有英超冠軍。今年,他們的角色從「爭冠」變成了「讓四」。

15 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試圖從球隊的經營上找到答案。

普遍認為,「錢」還是決定一支球隊表現的關鍵因素。最顯著的例子是曼城,這家球隊在 2008 年至 2012 年之間花掉了 5.2 億英鎊的轉會費,比阿布拉莫維奇買下切爾西頭 4 年的投入還要大。利物浦則在 2010 年得到美國芬威體育集團(FSG)的輸血,不僅逃出了破產邊緣,還為球員開出了大筆薪資。這張圖顯示了歐洲各豪門 2019 年的投入與實力評分之間的對應關係。

但薪資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根據財政公平競爭規則(Financial Fair Play rules),各支球隊的開銷必須少於收入,否則就會受到罰款。曼城在球員上的花銷只比曼聯多 8%,但效果截然不同;熱刺的成績明顯比阿森納更好,卻比後者少花 20%。

《經濟學人》認為,關鍵不在於花多少錢,而在於錢花得是否明智。曼城、利物浦和熱刺成功的秘訣,可能是他們從其他豪門過往的投資記錄中吸取了教訓。

得益於激烈競爭帶來的商業價值,英超在歐洲五大聯賽中以轉會手筆闊綽著稱,卻甚少染指歐洲冠軍頭銜。換言之,投資與成績之間並不是嚴格的正相關。這背後有兩個原因:第一,在轉會市場上,英超球隊經常因為更雄厚的資本而遭遇差別定價,不得不為同一名球員付出更高的成本;第二,英格蘭俱樂部傾向於從頂級俱樂部引進年齡較大的球星,而不是培養有前途的小將,這些已經功成名就的球星有時就被晾在了替補席上。

曼城、利物浦和熱刺則沒有落入同樣的陷阱。數據圖表表明,2016 年以來這 3 傢俱樂部引進球星的平均年齡明顯小於阿森納、切爾西和曼聯,這意味著更有機會享有球員的黃金年齡。

同時,前 3 傢俱樂部也更少從頂級強隊(約為歐洲前 15 名)手中購買球星。以曼市雙雄為例,2016 年以來,曼城只有不到 20% 的球員購自頂級強隊,這一比例在曼聯方面則是 50%。曼城和利物浦的轉會記錄分別由德布勞內和范迪克創造,他們分別花掉了俱樂部 5500 萬英鎊和 7000 萬英鎊,如今看來都是很划算的交易。

更極端的例子是熱刺。由於新建球場佔據了球隊財政的一大部分,這個賽季,熱刺成了英超史上第一支沒有簽下新球員的球隊。但熱刺多年以來對年輕球員的培養收到了回報,這些後起之秀包括埃里克森、孫興慜和德勒·阿里,他們原本效力於阿賈克斯、勒沃庫森和米爾頓·凱恩斯足球俱樂部。

綜觀過去 3 年各俱樂部的陣容調整,曼城、利物浦和熱刺都沒有犯什麼錯誤。相比之下,曼聯、切爾西和阿森納都為傳統的引援模式付出了代價。去年,曼聯用聯賽最高薪從阿森納挖來了 30 歲的前鋒桑切斯,後者在這個賽季的 45 場比賽中只進了 5 球。切爾西花了 6000 萬英鎊從皇家馬德裏手中買下了莫拉塔,結果只閃耀了一個賽季。阿森納在後防線上的投入也不達預期。

題圖來自:Goog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巴黎世家今年營收將超 10 億歐元,以及,記錄 90 年代中國時尚的德國攝影師去世 | 浮華日報
亞馬遜搶走部分 Google 搜索廣告預算,還是因為轉化率高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