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杠精」的自我修養

一個「杠精」的自我修養

別被題目騙了,這裡所指向的「杠精」,學名可以稱作「詭辯家」,指古典城邦社會教授青年辯論術的教師與習辯之人,他們擅用「哲學」作為思想利器,上思天文地理,下辯牛鬼蛇神。

哲學,起源於驚異,致力於未確定之一切。在它之下,誕生了數學、天文學、心理學……

哲學守護人類的好奇心,提醒人克制自戀。

哲學對抗常識的偏見、習俗的暴政,讓人保持懷疑。

人一旦開始用哲學的方式思考,就會處處發現問題。我們無法失去哲學,我們不能失去思辨的能力。

因此,一檔能提升你思辨能力的哲學節目——《用得上的哲學》,就是你需要的了。

不同於市面上的哲學史類課程,這檔節目更像是西方大學裡常見的《批判思維導論》,它將哲學作為一種思考工具,討論的問題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現象息息相關,更用哲學教會你看透世事本質。

這檔節目主講人,就是看理想App里非常受歡迎的主講人徐英瑾。就像著名哲學家陳嘉映教授在節目推薦語里所說,

學院哲學變得越來越像密碼專家的暗鬥。哲學還能像阿波羅那樣揮灑智慧的陽光嗎?還能像蘇格拉底那樣在市場上高談闊論嗎?且看徐英瑾怎麼施展身手。

徐英瑾,青年哲學家裡的佼佼者,專業上訓練有素,知識廣博,有自己的想法和風格,時不時願玩鬧一把。

即刻get「用得上的哲學」

講述 | 徐英瑾

來源 | 看理想節目《用得上的哲學》

01

為什麼我們不能失去哲學?

第一次接觸哲學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不是哲學系畢業的,也不想做哲學家,我就是個普通人,為什麼我也需要哲學?哲學它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哲學是在人類各門學科下面進行思想溝通的一門事業,它是思想界的商人

思想界的商人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現在回到絲綢之路的時代,你要從長安運多少匹布匹倒騰到羅馬去賣,你如果要做這樣一個商人,你既要對絲綢是什麼東西很有興趣,同時你要對羅馬人民愛什麼商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你要了解沿路的風土人情,會很多種語言,也就是說,你要有種通的才能,才能把生意給做成了。

同樣道理,哲學也是這樣,你如果要去討論基因編輯對於人類的倫理到底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就需要你既懂一點生物學,也要對倫理學是怎麼回事要有點了解。這就類似於古代的商人,要進行兩方面的思想上的交流

但是,你可能還會這樣質疑:我對轉基因食品或者基因編輯嬰兒的問題,並不想發表任何意見。那我們思考這些問題有什麼意義?

普通人也是要有哲學思維的,因為普通人也會面臨一些重大的選擇

比如你要進行考學,考哪個學校?要讀哪些專業?你要進行投資,把錢投到哪些地方去?或者說你要出國移民,到哪個國家比較好?或者你連這些計劃都沒有,你總得結婚,和誰結婚?

有人可能還會說,我連結婚這些事都不想做,我就想一個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其實也做了個決定,就是決定不和任何人結婚。

所有這些決定是我們人生過程中的戰略抉擇

請注意:戰略抉擇是要奠基在道理的基礎上,可不能隨心所欲地說「我就想怎麼樣」,還得講個道理——第一,你得說服別人;第二得說服你自己。

你要為「將來的自己」負責,使得將來的你不會為今天作出的選擇後悔。

那麼,對於這樣一個重大的理由,是翻語文課本能找到,還是翻數學課本能找到?能夠向你提供這樣類似思維訓練的就是哲學。

哲學的特徵是什麼?它牽涉的領域非常廣,能夠對很多戰略性的問題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個人都會碰到戰略問題,但是又沒有現成的答案,這就是哲學問題的本質。

人類的學科發展越豐富,我們的知識體系越龐大,在不同的知識分支之間,進行這種交流的必要性就越高,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一小塊,他/她就沒有辦法思考那些需要很多學科結合在一起才能思考的大問題。

《雅典學院》,拉斐爾 作

02

為什麼現在市面上流行的

哲學內容或課程,

你依然「用不上」?

首先要強調,哲學是用得上的。

這就預示了好像有些哲學是用不上的,不得不承認,現在流行的一些哲學課程或者內容確實是「用不上的」,大概有三種類型——

1. 辯證法,類似醫生讓你「多喝熱水」

辯證法的思維大家還記得住?無非是否定之否定、對立統一等等。它為什麼用不上?比如說,對立統一,凡是你看一個事物,你都要站在這個事物的兩方面去看。任何一個事情有正面效果,也有負面效果,這就是所謂的對立統一的基本含義。

但是你把這個含義說出來以後,它不能解決具體的問題

比如,一個人力資源部的經理,按照老闆的命令,要把20%的員工給fire掉。很不幸,張三被選成了20%中的一個,這時候經理開除他得講一個理由,說,實際上您和我們公司之間的契合還有點問題,所以就不得不請您另謀高就了。這時候被開掉的人他可能就會說了,按照辯證法的原理,我也有優點是不是?你們這個總經理也有缺點。按著這樣說的話,可能就沒辦法把張三開掉了。

我們人生當中就是要做這種很痛苦的選擇。但如果僅僅抽象地說每個人都有優點弱點,不能解決問題。

辯證法思維,有時候就是捉襟見肘,類似於醫生在開藥的時候,給每個人都開這樣的一個藥方,「多喝水,多休息」,給一個感冒的人開這樣的藥方還有一定道理,但如果這是給一個得癌症的人開的藥方,恐怕就是個庸醫。

2. 哲學史,這藥方是古代的

第二種我們市場上能看到的一類哲學思維,是緊扣哲學史來進行的。

通常會告訴你亞里斯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是怎麼回事,大倫理學是怎麼回事,講清楚柏拉圖思想有早期、中期、後期的變化,講講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怎麼結合他以前的哲學思維,對德國古典哲學作一個集大成的,等等。

這對於專業的哲學訓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些思想家所討論的語境和話題,往往和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有密切的關係,比如亞里斯多德就對他所生活的希臘城邦的政治生活體現出的政治問題和哲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但是隔了2000多年以後,這些問題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就已經很生疏了

亞里斯多德能夠面對他的社會給出藥方,但是他給出的是2000多年前的藥方,如果我們研究的就是這2000多年前的藥方,而沒有把它貫通到今天的話,難免造成食古不化。

所以,僅僅站在哲學史的角度來討論哲學,可能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把哲學文本和當下問題加以打通。

3. 批判性思維,過分強調人的理性

第三個市場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的,叫所謂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意思?批判在哲學語境裡面不是罵人的話,就是梳理的意思,把它看成是個中性詞。批判性思維就是,你對於任何一個觀點,你都要用理性的頭腦加以梳理,看看正面證據、反面證據。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式。

可是,現在的批判性思維有點過分,因為它過於強調人類理性的那一面,這也是我們人類進入啟蒙時代以來,很多知識分子產生的一種錯覺,認為人歸根結底是理性的,所有人都可以講通道理。

但凡是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兩點:第一,有些人好像一直是講不通道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即使是科學家和哲學家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所以批判性思維只能管住人理性的一面,不能管住人非理性的那一面,所以它對於人的看法是有偏頗的。我們講道理,目的是為了能夠和人交流。如果批判性思維對人的觀點本身就是有偏頗的,那麼我們的交流效率也會降低。

03

學會看待哲學,

像看待一個鄰家男孩一樣

基於上面所述的種種問題,《用得上的哲學》希望給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與上面三點對應,也體現為三點:

第一點,對具體的問題有針對性;

第二點,討論哲學的確會牽涉到哲學史,但不以哲學史為綱,而是以哲學問題為聚焦點;

第三點,既關注人理性的一面,也關注人非理性的一面。我們既要解釋怎樣的哲學論證是合理的,又要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在某些情況下產生推理謬誤,並且要以一種同情的眼光來看待這種所謂的謬誤。

根據這三個要點,《用得上的哲學》將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邏輯論證:思考的方法與原則》,這一部分將運用邏輯學的知識,討論哲學思維的構建。

第二部分:《認知心理學:思考的心理活動》,研究哲學思維背後的心理根基問題,揭示人類非理性的根源。

第三部分:《心靈哲學:誰在思考》,人本質是什麼?人類的心靈活動的本質又是什麼?這就是心靈哲學所考慮的問題。這實際上構成了我們如何講道理的根本性考慮,即講道理的對象的本質是什麼。

第四部分:《認識論:你在思考什麼》,要考慮我們思考的對象是什麼, 什麼東西是知識,什麼東西是信念,面對信息爆炸的世界,這種辨別能力非常重要。

第五部分:《語言哲學:你用什麼思考》,要進行哲學思維方法的錘鍊,必然要運用語言來表述推理,要用語言進行有效的思想交流,就必須思考更深的問題:語言的本質是什麼,語言和心靈的關係是什麼,語言和世界的關係又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貧困的哲學》
武士的女兒:出洋留學也無法改變的命運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