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考日日談|陰陽八卦及古代天文曆法
陰陽、五行、八卦
(一) 陰陽
所謂「陰陽」,原指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擴展引申為相互對立、消長的兩種現象、事物、聯繫等。
(二)五行
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稱為「五行」。
五行思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種形態之間相生相剋規律的思維。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勝):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三)八卦
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是儒家經典《周易》的重要概念。
卦形由陽爻「——」,陰爻「--」組成,每卦三爻,共組成八卦,象徵著八種基本的自然現象:乾天、坤地、震雷、艮山、離火、坎水、兌澤、巽風。
古代天文曆法
(一)古代計時的方法
1.漏壺 2.圭表 3.香篆 4.輥彈
(二)古代農曆
1.陰陽曆
陽曆主要以太陽運動為依據,以一個回歸年,即太陽從春分點運行到下一年的春分點為一年。現在通用的公曆就是陽曆。
陰曆主要以月亮運動為依據,以一個朔望月,即月亮從合朔(月亮位於地球和太陽的正中間)到下一次合朔為一個月。
2.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以回歸年為周期循環往複。根據季節的變化,將一年分為24個節,也稱「氣」或「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歌,即: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3.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乾和地支合稱干支。
天乾和地支依次按順序搭配,構成60對,是古代用來紀年、紀月和紀日的方法,稱為干支法。
干支對應表
古代用12地支來記錄每天的時辰。一日為12個時辰,每2小時為一個時辰,與現在的時間對應如下:
時辰與時間(時)對應表
此外,我國的「生肖」也以地支來表示,十二地支分別對應「十二生肖」。
干支紀時是中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串聯中國歷史年月的線索,對保證我國歷史資料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