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滅商後,為何要分封紂王的後人?

周滅商後,為何要分封紂王的後人?

周初先後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分封,所封諸候國數量很多,但具體封國數目,很難找到確切數字。據《荀子·儒效》載:周公「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周初所封異姓諸侯,有些是周王的親屬,有些是歸附周朝的小國首領,即所謂神農、黃帝、堯、舜、禹的後裔。在封國中,最重要的是衛、魯、晉、齊、燕、宋等國。這些封國之君都是周王最親信的人:衛是武王弟康叔的封國,魯是武王弟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國,晉是成王弟叔虞的封國,齊是太公呂望的封國,燕是周貴族召公奭的封國。他們都統治著一方要害之地。

宋國之封,尚有曲折。武王滅商後,先封紂王之子武庚於商舊都,後武庚叛亂被處死,周成王乃另封紂王庶兄微子啟於宋,都宋城(今河南商丘),以奉商朝的宗祀。《史記·周本紀》曰「成王少,周公攝行政當國。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宋。」

周初大分封,宋國是主要的諸侯封國,享有公爵待遇,說明了周公對殷商舊貴族微子啟的看重。但是,宋國封地並不在殷商王畿之內,而是在較為偏遠的豫東商丘一代。周朝統治者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其政治意圖的。殷商王畿所在之地,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周初為加強對殷商遺民的控制,武王分封商王紂之子武庚於商都,為防止諸侯及商民反叛,命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監管,總稱三監。

後來武庚煽動三監作亂以抗周公,周公以成王命率軍東征,伐朝歌叛軍,武庚兵敗被誅。周公又殺管叔、放蔡叔、貶霍叔,將朝歌「殷頑」遷於洛陽管教,史稱「武庚之亂」。「武庚之亂」引起了周族統治者對傳統管理模式的反思,從而採取了新的改革。其具體措施有二:一是「遷徙殷族遺民」政策,即將殷族及其聯盟瓦解分散到各地,以摧毀其族群的集團力量;

二是「同姓同宗分封」政策,即將周民族的血脈後裔分封到全國各地,使普天之下都能流動著周民族的血液。這種管理模式的革新,體現了周公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統治謀略。這樣做使封國之內出現了地緣管理,這種地緣管理並不是獨立失控的,而是被控制在同宗血緣管理之下的,它改變了西周初封時看似有序實則無章的狀態,王朝的統治也因之得以鞏固。

周滅商後,為了不絕其祀,先立紂王之子武庚。後來武庚反叛被平,乃改立微子啟。這次分封,是周公、成王在武王分封的基礎上再次大規模分封諸侯。為了避免故事重演,周公便把微子啟分封到遠離殷商王畿的宋地,將一部分殷商遺民交給他去統治,並作《微子之命》進行訓誡,要求微子啟率領殷商遺民效忠周王室,不要錯失周王的恩寵,可謂恩威並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云為什麼誓死追隨劉備?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