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青睞!華為產業鏈深度受益者
A股每輪行情都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
13-14的手游,14-15的互金,16-17的鋰電,17-18的白馬,今年以來熱度持續性最強的非5G莫屬。
根據Choice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5G概念指數(0714)漲幅已超過50%。
5G的火爆自然引來了眾多機構的目光,近3個月合計有26家5G概念股獲得55次機構調研,要知道所有上市公司合計調研次數才519次。
在這其中,順絡電子尤受青睞,力壓深南電路、光迅科技等細分領域龍頭,合計有7批次83家機構對其進行調研。
君臨已多次強調5G的投資機會,接下來本文主要探討順絡電子成為機構寵兒的原因所在。
1
順絡電子成立於2000年,是全球電感領域的領先企業。
電感從名稱上聽有點玄乎,但要了解順絡電子就必須搞清楚啥是電感。
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拉開了電氣時代的序幕。
電感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能阻礙電流的變化,具有篩選信號、過濾雜訊、穩定電流及抑制電磁波干擾等作用。
從電子元器件的分類看,電感與電阻、電容是三大被動(無源)元件,在各類電子電器設備中必不可少。
作為電子線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幾乎所有電子產品都有上百顆電感需求,被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汽車、電腦等多個領域。
因此,電感雖小,卻至關重要,賽道非常好。
遺憾的是,與大多數電子行業一樣,電感也是國外企業處於壟斷地位,日本的村田、TDK和Taiyo Yuden佔據了全球半壁江山。
我國電感企業仍在國產替代的路上匍匐前行,而順絡電子就是其中最閃亮的那顆星。
在外界看來,順絡電子是一家很奇葩的企業。
香港商人倪秉達做貿易出身,因看好電子元器件的發展前景而投身實業,在2000年發起成立了深圳順絡電子。
可倪秉達的實業熱情只維持了三分鐘,就常年待在香港大本營,忙著自己的貿易業務,壓根不操心順絡電子的發展。
好在他還是找了個代理人,袁金鈺是深圳三九機電的掌門人,與倪秉達是二十多年的合作夥伴,受倪秉達所託擔任順絡電子的董事長。
袁金鈺也是個拿錢不辦事的主,奉行垂拱而治,公司全憑一幫管理層說了算。
這幫管理層就厲害了,以施紅陽、李有雲、李宇為首,以前全是深圳南玻集團旗下南虹電子的骨幹。
南虹電子成立於1993年,是當時國內最大的片式電感和磁珠生產廠家之一,代表著業內最先進水平。
這幾位大神敢出走單幹也自有其底氣。
李宇是工程師,李有雲是生產管理的副總,施紅陽更了不得,是南虹電子的總工程師,我國電感標準的早期制定者,863項目的學科帶頭人。
技術有了,管理有了,幾個人再從老東家挖走了不少的中層和生產技術能手。
齊活了。
可以說,順絡電子完全是南虹電子的COPY版,且無國企之束縛,無大股東的掣肘,焉能不興盛。
在短短几年時間內,順絡電子就發展壯大,於2007年登陸了資本市場。
但奇葩的事也發生在公司上市之後。
2
在A股市場,大股東減持不是什麼新鮮事,畢竟艱苦奮鬥那麼多年,改善下生活合情合理。
但像倪秉達這樣減持的就罕見了。
上市之初,倪秉達控制的金倡投資持有順絡電子44.68%的股份,大股東地位非常穩固。
從2014年開始,金倡投資卻開始了喪心病狂的減持,短短几年時間裡,把股份減持到只剩下區區2.2%。
直接把順絡電子減持成了無實控人狀態。
順絡電子不好嗎?
當然不是,公司營收從2007的1.2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3.62億,11年複合增速為27.8%,凈利潤高達4.79億,成長性非常好。
可倪秉達就是看不上,賣的相當乾脆。
袁金鈺費盡心力才接了部分盤,以14.09%的股份堪堪坐上大股東的位置,可這點股份並不保險啊,野蠻人一來,公司控制權就沒了。
好在順絡電子的管理層一如既往的給力。
順絡電子還未上市時,管理層和技術骨幹就分別以恆順通公司和順捷公司持有順絡電子16%和2.4%的股份,施紅陽、李宇、李有雲各持有恆順通30%的股份。
其後,順絡的管理層不僅未減持股份,還通過增持和股權激勵,實現了與公司的深度利益捆綁。
歷經數次送轉股和定增,恆順通仍持有公司8.07%的股份,加上大股東不管事,已近乎於MBO,是順絡電子得以持續快速成長的基石。
當然順絡電子的成長不能簡單地歸結於管理層的優秀,諸葛亮能火燒赤壁都還需要借東風。
電感行業的東風則來自於下游產業鏈的轉移,發展軌跡與PCB板何其相似。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電子產品風靡全球,而消費電子市場對電子元器件的需求量最大,帶動日本被動元件產業狂飆猛進地發展。
日本的被動元件產業得以一家獨大,佔據了全球80%的市場份額,行業龍頭村田和TDK都是營收數百億的企業。
在被動元件中,電容佔比高達66%,電感14%,電阻9%,其他射頻元器件佔11%。
被動元件企業通常是為發展電容為主,電感只是順帶,村田(13.78%)、TDK(13.42%)、太陽誘電(13.22%)是全球電感行業前三甲。
九十年代後,隨著電子產業往台灣轉移,誕生了國巨、奇力新等優秀的被動元件企業,奇力新的電感業務(11.01%)位於全球第四。
順絡電子的崛起則是抓住了全球電子產業鏈向大陸轉移的契機,相比日本同行有三大優勢。
1、順絡電子專精電感業務的發展。
2、隨著配套產業鏈的完善,順絡能實現2-5周訂單快速響應,還可接受較大規模的臨時訂單,日本同行只接受大批量計劃性訂單,交貨期也長達6-12周。
3、同等的質量,順絡的產品價格更低,部分產品比日本同行低30%以上。
背靠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順絡電子猥瑣發育,國產替代之路走的非常順暢,以6.69%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五大電感廠家。
3
電感屬於高度壟斷行業,全球TOP5的市佔率高達58%,這也是由行業特性決定的。
電感市場規模較小,2017年只有33億美元,與電容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不值一提,不受被動元器件巨頭的重視。
電感單值雖低,對電子產品的性能影響卻非常大,以手機為例,一部手機上百顆電感,只要一顆出現問題,手機就沒法用了。
因此,電感的工藝技術壁壘非常高,位居三大被動元器件之首,大客戶的認證周期長達3~5年,小廠商很難進入,彎道超車只是奢望。
順絡電子以施紅陽為首的管理層都是技術出身,把技術這條生命線抓的非常牢。
從電感的下游市場看,消費電子及通信領域的應用佔比在70%-80%左右,這兩個領域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互聯網移動設備,功能越來越多,通訊頻段逐步增加,射頻線路的複雜程度和所需元器件也在不斷增加。
傳統手機的平均電感用量為20-30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到瘋7時,每台手機電感使用量已達到200顆以上。
在智能手機輕薄化的趨勢下還迫使電子元件往小型化發展,對電感的頻率、精度和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成本端會快速下行,由此引發了3C終端的降價,對上游的被動元件也產生了長期的降價壓力。
在此趨勢下,電感行業的老產品每年都有降價壓力,企業維持盈利的關鍵就是技術升級,把產品搗鼓的越小越好。
目前市面上的電感包括從1210英制(3.2×2.5mm)一直到主流的0201(0.6×0.3mm)以及全球最先進的01005(0.4×0.2mm)。
小型化可以帶來兩個明顯的好處:
1、單位價值提升,01005的價格大約是0201的2.43倍。
2、降低單位成本,原材料占電感成本的40%,產品越小所需原材料越少,成本越低。
產品升級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規模廠商具有明顯優勢,一方面可以提升單位價值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降低老產品價格打壓競爭對手。
馬太效應下,電感註定是贏家通吃的行業。
電感按結構可分為插裝式和貼片式兩大類。
在小型化的趨勢下,五大三粗的插裝式只能靠邊站,短小精悍的片式電感才是主流。
順絡電子以技術為本,有近二十年的片式電感生產經驗,積累了優質的材料配方和製程工藝。
2012年,公司就研發成功0201英制的電感,在公司的疊層電感銷量中,0201的佔比已達到50%。
順絡電子還是最早開發出01005電感的企業之一,在2015年公司和村田成為全球唯二能量產01005電感的企業,技術工藝全球領先。
順絡電子歷來注重通訊領域和消費電子的拓展,2018年通訊領域應用占公司營收的49%,公司的客戶以華為、小米為主。
2017年底,公司首次獲得OPPO、VIVO認證。
公司近年來持續提升在華為和小米的佔比,2018年華為約佔50%,小米約25%,並開始向OPPO 和VIVO批量出貨。
中興事件爆發後,國內廠商認識到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電感的國產替代明顯加速,這也是順絡電子業績騰飛最有力的保證。
2019年,公司在片式電感領域已進入全球前三。
4
除技術外,電感還屬於典型的需求驅動型行業。
行業龍頭村田始終走在市場最前沿,在其2018年經營目標中要求新商品的銷售額要佔到整體銷售的40%。
順絡電子歷來對標村田進行發展,科技樹也在不斷攀升。
除電感業務外,順絡電子沿著疊層、繞線兩大技術路線不斷發育,已開發出無線充電、精密陶瓷、變壓器、天線等新產品。
這些產品全都實用且具有想像空間。
以精密陶瓷為例,順絡電子的相關布局主要是陶瓷手機後蓋。
目前市面上主要使用的是金屬手機後蓋,但金屬後蓋對天線設計卻十分不友好,因而手機天線近幾年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工程師與金屬後蓋不停抗爭的血淚史。
非金屬材料能夠解決5G信號屏蔽及無線充電電磁干擾問題,手機後蓋去金屬化的趨勢越來越強,陶瓷蓋板被視為金屬蓋板的理想替代品。
小米、華為、OPPO等手機廠商都已推出自己的陶瓷後蓋機型,還曾帶動過三環集團、藍思科技等陶瓷概念股的炒作。
順絡電子2014年率先在國內推出陶瓷手機後蓋,公司的指紋識別蓋板和陶瓷後蓋已先後應用於多款手機,小米、華為、OPPO、VIVO都是公司的陶瓷產品客戶。
公司還在2017年收購東莞信柏陶瓷繼續加碼精密陶瓷業務,已實現精密陶瓷上下游一體化生產。
在無線充電這個百億美元級的大賽道里,順絡電子也早早進行了布局,在2018年已打入蘋果產業鏈,值得期待。
從公司的布局來看,最大看點還是汽車電子和5G。
汽車電子指用於感知、計算、執行汽車各個轉態和功能的汽車電子零部件。
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路化、電動化的推行,汽車電子產業呈快速增長態勢,2019年銷售額將達到1620億美元。
在純電動轎車中,汽車電子成本已佔到整車的65%,汽車電子的滲透率不斷提高,電子變壓器、汽車電感等磁性元件的市場空間非常大。
但這碗飯不是誰都能吃的。
汽車電子長期處于震動及惡劣的外部環境中,對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可靠性、壽命要求特別高,連生產時都需要與消費類電子分開。
能夠供應車載元器件的廠商往往需要數十年的經驗積累和高水平的工業基礎,認證周期也長達3-5年,市場空間大,但門檻非常高。
因此,汽車電子非常有錢途。
從使用數量上,汽車電感只佔全球電感的4%,卻佔據了全球電感總產值的13%。
過去汽車電子這塊都是日系廠商包圓了。
順絡電子布局汽車電子多年,2012年電子變壓器已通過博世供應認證,到16年才開始供貨,苦熬4年終於打入全球最頂尖的零部件供應商。
2017年,打入法雷奧供應鏈。
2018年,成為特斯拉供應商。
順絡電子在汽車電子的布局終於要進入收穫期。
公司產能的布局上也非常巧妙。
順絡電子在2017年募資加碼新型片式電感、電子變壓器等產品,用於消費類電子和汽車電子,預計達產後電感產能將增加57.5%。
截止2018年底,多個募投項目進度已近80%,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今明兩年公司將迎來產能釋放高峰,也恰好是下游市場爆發之際。
世上沒那麼多巧合,與其說世事太奇妙,不如說是管理層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把脈。
5
5G這個風口的強度無需贅言。
順絡電子很多新品都是為了迎接5G時代的到來。
5G時代對無源元件的要求非常高,這就需要使用到LTCC技術。
LTCC(低溫共燒陶瓷)技術是一種可通過陶瓷和鐵氧體的共燒來實現無源元件集成的技術,能減少無源元件的體積,滿足電路小型化、高密度化和高傳輸率等要求。
LTCC技術能實現產品模塊化、集成化,更能順應5G的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僅中電13所、中電43所、順絡電子等少數單位具備LTCC的技術儲備。
順絡電子在2005年介入LTCC產品的研發,目前已開發出用於5G通訊的天線、濾波器等模塊化產品。
順絡電子在5G上的布局主要分基站端和手機端兩部分。
首先看基站端,主要看點在天線和濾波器。
5G時代,信號波長更短,基站建設更加密集。
我國現有4G基站是372萬座,5G基站預測將超過500萬座。
5G需要載入更多更高的頻段,基站內的電路將更加複雜,對於相關電子元器件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4G基站中天線的形態基本是4T4R或8T8R,5G基站將以64T64R的大規模陣列天線為主。
大規模陣列天線使得通道陣列和相應的天線射頻器件需求量同比增加了8-16倍,電感的用量隨之大增。
3G/4G時代,金屬濾波器是主流。
5G時代,使用LTCC技術的陶瓷介質濾波器更加小型化和集成化,有望成為市場的主流,市場空間將達到445億,是4G的2.5倍。
再看手機端。
在前面我們講過,智能手機使用的電感數量呈不斷增加的趨勢,其中的關鍵就是手機射頻前端集成化。
手機射頻前端包括功率放大器(PA)、天線開關、濾波器/雙工器等器件,與手機信號息息相關。
根據射頻器件巨頭skyworks預測,到2020年,5G應用支持的頻段數量將實現翻番,新增50個以上的通信頻段。
隨著頻段數量的增加,手機天線數量將從現有的2天線擴展到4~8天線,PA由4G的5-7顆增長到5G的16顆以上,濾波器、開關等也會隨之增加。
5G手機相比4G,電感單機價值將實現翻倍增長。
5G對順絡電子的影響還不止於此。
正如華為余承東所說,5G將開啟萬物互聯時代。
通訊技術的升級使得網路傳輸速率達到4G的10倍以上,將引發移動終端設備的置換潮,帶來電感等被動元件的爆髮式增長。
以手機為例,滲透率接近飽和,已連續兩年負增長,亟待5G來拯救。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17年消費級物聯網終端數量為49億部,2022年將達到153億部。
下游終端產品的成倍增長給順絡電子帶來的業績增量不可估量。
6
順絡電子成立之初就採取大客戶戰略,牢牢地抱住了華為的大腿,已成為華為的重要供貨商。
在電感領域,順絡電子是國內獨一檔的存在,競爭對手也是日本的村田、TDK等企業。
隨著國際形勢日益複雜化,華為對生態和合作夥伴的態度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已開始積極地培育自己的本土供應鏈。
特別是金毛的反覆無常更是證明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牢牢地把主動權掌握在手中,關照自己人沒毛病。
在5G時代,有華為這個霸主照拂,順絡電子的日子會過得非常滋潤。
這波大跌,順絡電子受創很小,一切概因業績的增長確定性太強了,且非常有想像空間。
在資本市場,我們渴求的投資標的不正是這樣的嗎?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TAG:君臨 |